万圣节乱谈之华山论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10:33 青年参考 | |
万圣节者,鬼节也。少了这些“鬼”朋友,这个节还有什么过头?戴面具,提南瓜灯之余,和大家聊一聊世界各国的鬼怪电影,也算是助兴。 本报特约撰稿 王崴 所谓“万圣节”,大概是自有中西文化交流以来,翻译得最离谱的一个字眼。 明明是一年一度装神弄鬼、娱乐狂欢的时分,偏硬要塞上一个庄严无比的“圣”字当虎皮。乍一听来,还以为与基督教有什么瓜葛,又或者是耶稣他老人家带着成群的天使降临人间的纪念日哩。其实翻开史书,万圣节来源于古凯尔特人的传统。每到秋收时分,大约是农忙已过,再加上高纬度地区秋分过后,格外昼短夜长,那群北欧农夫因此闲得发慌,除了贴贴秋膘之外,就又搞出些驱邪送鬼的花样来。一方面是保佑来年平安,另一方面也不乏消遣之功。当初那翻译的人,大概不是一知半解,就是以为西方的“圣”,已然是一个泛滥成灾的概念,正如现下的CEO一般……好在今天的人们,大多不会如此望文生义。西方万圣节的各种风俗,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正有流行之势。然而万圣节者,鬼节也。少了这些“鬼”朋友,这个节还有什么过头?戴面具,提南瓜灯之余,和大家聊一聊世界各国的鬼怪电影,也算是助兴。 西毒:鬼气森森之欧美篇 这里是电影的发源地,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鬼怪片。 早在电影艺术诞生之初的默片时代,法国“电影魔术师”乔治·梅里爱通过各种各样的镜头特技,在银幕上第一次营造出现实世界之外的离奇与诡异。在那部鼎鼎大名的《月球旅行记》(Voyage To The Moon)中,梅里爱让乘炮弹登月的科学家遭遇鬼怪一样的月球民族,他们极富攻击性,用力击打之下就化为烟尘。除此之外,梅里爱还制作了《摩菲斯特的实验室》(The Laboratory Of Mephistopheles)、《魔鬼庄园》(The Devil's Castle)等鬼怪片。这些影片大量采用模型摄影和迭印技术,让人们第一次感受到电影无穷的表现力。然而囿于当时的条件,这些鬼怪片都有情节过分简单的毛病,有的干脆就是一些魔幻场景的组合而已。同样的技法反复使用,时间一长,观众最初的兴奋也就逐渐消失。到了后来,梅里爱的公司宣告破产。这位电影特技的开创者,沦落为火车站上的玩具摊贩。他的影片拷贝以废品的价格论斤出售,被当成制造梳子和牙刷的原料。人间的悲剧,有时候比电影还电影。 然而与此同时,德国的电影人却把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特技摄影结合起来,制作出了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鬼怪惊悚片。弗里德里希·威尔汉姆·布隆浦以“茂瑙”为艺名,根据勃拉姆·斯笃克的小说导演了历史上第一部“吸血鬼”影片《诺斯费拉杜》(Nosferatu)。影片讲述一艘船被人发现,船上空空如也,但航海日记却表明船上曾经发生过极其可怕的事情。不久,一位年轻人应诺斯费拉杜伯爵之邀前往巴尔干半岛。不料这位伯爵原是吸血鬼所变。危急关头,年轻人的妻子牺牲自己的生命,与吸血鬼同归于尽。 除了对白,《诺斯费拉杜》拥有了一部鬼怪片所应具备的各种要素:完整的情节、恐怖的形象、精巧的悬念、刻画深刻的人物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这部影片为开端,诺斯费拉杜的形象后来飘扬过海登陆美洲,更名换姓为“德库拉”,迄今已经拍出近200部“吸血鬼”影片,成为在电影中露面最多的虚构人物。 吸血鬼的传说源于对《圣经》的注解,最早的吸血鬼一般被认为是亚当与夏娃之子,因杀死弟弟亚伯而遭受天谴的该隐。虽然《圣经》中只提到上帝说“所以我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会让别人知道你不该被杀,只是尽量折磨你罢了”,但在后世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的鲜血过活,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此等传说越演越神,更衍生出所谓的“避世戒条”。14世纪左右,为了躲避教廷的捕杀,几个吸血鬼氏族创立了盟派,规定吸血鬼必须隐匿于人类社会中,绝对不得暴露身份。吸血鬼不能随意发展自己的后裔,而且吸血鬼必须对后裔的行为负责,以免导致种族生存的危机。俨然一个三K党式的地下组织。 1994年,由尼尔·乔丹导演,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影片《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中,正常人通过吸食“介绍人”(其实应该是“介绍鬼”)的血液变成吸血鬼,从此青春永驻。从“入会”程序到权利义务、罪行惩戒,《夜访吸血鬼》一片均有涉及。对于有兴趣加入这一族群的人来说,这部影片可以像《走遍美国》那样,成为一部相当好的教学片。 西方国家长期处于基督教的熏陶之下,宗教意识和《圣经》文化深深渗透进人们的思维中,更成为欧美鬼怪片重要的情节和风格来源。制服吸血鬼的法门,既有斩首、刺戳心脏等暴力手段,也有阳光、大蒜等自然路数,更不乏十字架、圣水这些宗教用具。吸血鬼世界的生态法则,就是这样的一锅大杂烩。在威廉·弗雷德导演的《驱魔人》(The Exorcist)中,牧师们手持《圣经》,口中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忙不迭地洒圣水、挥舞十字架,在我们看来也许不免滑稽,但在西方人眼里,却是货真价实的宗教仪式。由此看来,《驱魔人》一片若干年后荣登“十大恐怖片”之首,也并非浪得虚名了。 在《圣经》所催生的众多恐怖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派别,便是以《新约·启示录》为据的一批影片。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把情节设定在当代,以《启示录》中所预言的魔鬼在“世界末日”的降临为背景编造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1976年理查德·唐纳导演的影片《凶兆》(Omen):格里高利·派克扮演的美国驻英大使在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收养了魔鬼的婴儿。孩子逐渐长大,亲朋好友却一个接一个离奇死去。大使在高人指点下,发现养子头上有《启示录》所预言的“666”的魔鬼烙印,于是决心杀死恶婴,拯救世界…… 在《凶兆》的结尾,大使死于警察的枪弹之下,功亏一篑,也为续集埋下了伏笔。1978年以后,《凶兆》的两部续集相继推出,分别描述恶婴的少年和青年时代。由于在情节上毫无创新,加上恶婴取代了养父母成为影片主角,人长大了话也多了,以前那种“沉默寡言”的神秘恐怖气氛荡然无存。这两部影片基本可以归入失败一类。到了第三集的结尾,由萨姆·尼尔扮演的魔鬼之子被女友用圣剑刺中,终于死得直挺挺,再也不能爬起来演第四集了。 受“垮掉的一代”影响,以及核对峙、环境污染等危机的层出不穷,这类以《启示录》和“世界末日”为主题的鬼怪片在上世纪70年代风行一时。萨姆·尼尔后来主演的另一部影片《惊心动魄》(In The Mouth of Madness),可算是其中的极端之作,讲述了一本畅销小说引出鬼怪降世,最终令人类自相残杀而灭绝。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魔法圣婴》(Rosemary's Baby)则从挖掘心理入手,着重于米亚·法罗扮演的母亲对自己孕育的恶婴爱恨交加的矛盾。影片的结尾处,女主角一边轻摇装有恶婴的摇篮,一边在脸上浮现出母性的光辉,全片就此戛然而止,留下的是遐想而不是续集,确是大师风范。 与此同时,由于电影技术的发展,另一类以画面特效取胜的“僵尸”类鬼怪片开始大行其道。这类影片多为低成本、小制作的B级片,其最终体现在银幕上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创人员的智慧、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当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天才脱颖而出。 1981年,由刚出道的青年导演萨姆·雷米导演的影片《尸变》(Dead Evil)风靡了整个美国。影片讲述一群青年男女前往林中小屋度假,无意中发现一卷录音带。他们出于好奇播放了它,不料这正是召唤魔鬼的咒语。小屋顿时被群魔围绕,旅游者变成了一个个可怖的僵尸。和《凶兆》一样,《尸变》后来也拍过续集。在第二部中,萨姆·雷米用逐格拍摄法表现了一个从土里钻出、摘下自己的脑袋跳舞的女僵尸形象,成为整部影片最为怪异、凄厉的一笔。同时,影片还大量使用黑色幽默,如男主角的手臂受恶魔所附,拼命与主人为敌,主人不得已,挥起电锯演了一出“壮士断腕”,再搬来一堆书压住仍然挣扎不止的断臂。放在最上面的一本书,竟是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英语中,“武器”与“手臂”是同一个词)…… “3岁看小,7岁看老。”《尸变》的成功,给了萨姆·雷米一个极好的起点。2002年,他导演的《蜘蛛侠》(Spider-Man)在全球创下票房奇迹,他本人也从此跻身好莱坞大牌导演之列。无独有偶,1990年,一位新西兰的年轻人导演了一部僵尸片《群尸玩过界》(Brain Dead)。该片的情节甚是荒诞:一位妇女被非洲妖猴咬伤后变成僵尸,尸毒迅速传染,最后整场舞会成为僵尸的飨宴。真正令人称道的,是影片中精良的特技。僵尸们各种各样的死法,从斩首、剖腹一直到腰斩、剥皮。鲜血淋漓、肢体横飞之下,是主创人员富于想象力的头脑和巧夺天工的手。《群尸玩过界》推出后,获得了无数视觉特效奖。它的导演彼得·杰克森,便是今日“指环王”三部曲的创造者。 时至今日,西方的鬼怪影片蔚为大观。然而一种影片成为类型,代价便是创造力的丧失。乔治·梅里爱当年遭受的诅咒,如今仿佛再次响起。1999年,从印度到好莱坞发展的导演耐特·沙马亚兰推出了布鲁斯·威力斯主演的影片《鬼眼》(The Sixth Sense)。这部讲述人鬼界限的影片,以其紧凑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一举进入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候选行列。然而短短两年后,同样的桥段被亚历山德罗·阿曼巴这位曾经拍出过《睁开双眼》的西班牙杰出导演在《小岛惊魂》中抄袭,不禁让人叹息好莱坞讲故事能力之衰微。至于同一时期的《生化危机》、《吸血鬼女王》、《万圣节之复活》等影片,更是炒过不知多少遍的冷饭。 2001年,美国维度电影公司推出闹剧电影《惊声尖笑Ⅱ》(Scary Movies),将《驱魔人》、《鬼驱人》、《捉鬼敢死队》等一干鬼怪片嘲讽殆尽。当年曾凭借“纪实”风格,以3万多美元的小成本创下1.4亿美元票房奇迹的影片《女巫布莱尔》(The Blair Witch Project)也同时推出续集。然而,那种“鬼怪就在你身边”式的深入骨髓的恐怖,在续集中已荡然无存,完全变成了烂俗的类型片。 美式鬼怪片的出路,在于创造新的形式。2001年《惊心食人族》(Jeeper Creepers)的推出,让影评界看到了一线光明。片中23年一现的吃人妖魔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样式,它有着和蝙蝠一样的翅膀,除了力大无穷和受伤后超强的自愈能力外,并不具备什么超自然的神通。人鬼之间的较量,完全是硬碰硬的对打。这样的设置,更像是恐龙电影,在鬼怪片中倒不多见。在2003年推出的续集中,老农场主将擒获的魔鬼挂在墙上供人参观,不但令鬼怪片中屡战屡败的人类扬眉吐气一回,而且结尾处,23年的周期又将来临,也为续集留下了余地。新兴的“食人族”系列,能否成为“吸血鬼”那样长盛不衰的角色,倒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