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配额交易无利可图俄罗斯拒签《京都议定书》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09:45 青年参考

  世界各国为遏制全球变暖所做的努力将倒退5至10年。

  本报特约记者 雨杉 发自莫斯科

  俄总统经济顾问伊拉里奥诺夫日前宣布,普京已明确表示俄政府拒绝批准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意味着这个由一百多个国家签字的国际公约将因不能生效
而成为一纸空文。

  《京都议定书》将胎死腹中

  就《京都议定书》重要性与复杂性来说,它一点不比WTO协定逊色。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各方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三次会议,与会160个国家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38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欧盟减排8%,美国7%,日本、加拿大等国是6%。

  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1/4的美国,于2001年3月以《京都议定书》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会抑制美国经济增长为由,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在此情况下,《京都议定书》是否生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态度,因为这一国际公约必须得到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5%国家的批准才能生效。到目前为止,所有签署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到1990年排放总量的44%。俄罗斯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17%,因此俄罗斯实际上掌握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杀大权”,没有俄政府的首肯,《京都议定书》将胎死腹中。

  而俄罗斯的拒签,将使世界各国为遏制全球变暖所做的努力倒退5-10年,同时这也是对全球环保事业的一个沉重打击,与低碳产业相关的商业投资也将因为投资者对该产业的信心不足而受到巨大影响。俄罗斯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不惜背弃承诺,这种自食其言的做法使其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也使其国际威信大打折扣。欧盟各国是《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推动者,俄此举也将为俄欧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经济利益导致拒签

  有分析认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是俄拒批《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原因:第一,从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中无利可图是俄打退堂鼓的重要原因。

  《京都议定书》允许各工业国之间进行排放配额交易。1990年后,俄经济萎缩,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远低于苏联时期,目前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了32%,这意味着俄可以将其多余的排放配额出售给其他想要达到排放标准的国家,据估算,如果“生意”好的话,2012年前,俄从出售排放配额中可获利约200亿美元。

  但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国际市场对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需求一落千丈,从而使配额价格大幅缩水,“以前每吨二氧化碳的配额价值是20美元,而现在只能达到5-10美元”。此外,欧盟国家正准备实行内部市场调节,即优先在欧盟成员国及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之间实行配额买卖。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副部长奇卡诺夫表示,欧盟和日本并没有与俄罗斯商谈任何有关买卖排放配额的问题,俄罗斯如果现在签署《京都议定书》将得不到任何经济利益。

  第二,《京都议定书》将抑制俄经济发展速度。伊拉里奥诺夫指出,如果要达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要求,俄经济增长速度将减少1%。他指出,美国不批准这个协议,在此情况下让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妨碍自身经济增长是不公平的。俄全球气候与生态研究所所长伊兹拉埃尔表示,目前俄批准《京都议定书》缺乏完全的经济依据。目前俄经济不发达,能源燃烧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低,如果俄批准《京都议定书》,其他发达国家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俄将获得巨额收入,但俄经济经过10到15年的发展后,燃料使用将大大增加,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俄将为此付出10倍的代价对工业体系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这将严重影响到俄未来经济的发展。因此,目前俄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时机还不成熟。

  第三,批准《京都议定书》意味着俄在今后将会为达到限排目标而加大对工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这笔巨额开销对“囊中羞涩”的俄政府来说显然是勉为其难。虽然俄罗斯现在的经济水平达到议定书中所规定的限排目标不是难事,并且以现在的排放水平而言,俄罗斯甚至有可能受益于排放配额的贸易,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今后的5-10年中,俄罗斯不能保证将会满足限排量,届时对俄工业设施的改造将不可避免,而这笔改造资金面临的很可能是张“空头支票”。

  第四,俄认为,《京都议定书》缺乏充分的科学根据。伊拉里奥诺夫指出:“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还有很多疑问,因此牺牲经济发展的做法并不合理。”有专家认为,科学界现在还无法下定论说全球变暖是人为所致,而且即便是人为原因,全球变暖能否给人类造成灾难还很难说。他们甚至认为,全球变暖可以使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的俄罗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节约取暖开支,因而全球气候变暖或许对俄罗斯有利。

  此外,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其森林覆盖面积占全球的21%,俄罗斯还拥有世界一半的北方林,被誉为是“地球的肺”,俄认为该国森林每年大概可以抵消掉5000万吨温室气体。俄的另一个理由是俄罗斯是欧盟天然气的主要供应者,而天然气是21世纪的清洁能源,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燃煤少40%,如此一来,欧盟之所以能够减少废气排放,还是应该归功于俄罗斯的天然气。俄认为这些因素在《京都议定书》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这也使其对《京都议定书》怀有抵触情绪。

  链接:

  《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对发展中国家最有利的一个公约,因为所有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像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具体的减排义务。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长期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能源结构的现状,使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景不容乐观,同时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要求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 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在2050年之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不会承诺减排义务,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中国会认真考虑这一问题。”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第37个签约国,中国政府已经向联合国递交了《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

  《京都议定书》  科学家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量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急剧恶化。这些气体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它们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而且还可能为我们后代生存的气候环境带来灾难性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1992年,《框架公约》规定,《议定书》的生效时间为2002年。

  《议定书》中规定削减排放的6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以及其他3种用于取代含氯氟烃的卤烃。协议还要求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地的发展中国家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制定自愿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下列四种减排方式: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美国布什政府于2001年3月28日突然宣布将不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则使得条约的实施雪上加霜,面临流产的危险。

  作为世界最大的燃煤国,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过去10年间,其排放量增长幅度超过了印度、非洲和拉美国家总增长量。美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全新服装服饰市场再掀抢铺狂潮
任你邮冬日送好礼 瑞士天梭名表+联想掌上电脑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柯受良遭车祸 抢救无效死亡 订阅娱乐新闻随时掌握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