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法美在海地的“联袂演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18:29 新华网 | |||||||||
新华社巴黎3月2日电 记者梁贵和 刘芳 围绕海地危机,法国和美国近日均表示双方曾在数周内积极磋商,每天热线不断,合作无间。正在日本访问的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还表示,海地问题的解决体现了巴黎与华盛顿之间“完美无缺”的一致立场与协调行动。法国《世界报》评论说,这是法美因伊拉克战争产生严重不和之后的一次“联袂演出”
然而,密切关注海地局势发展的人士注意到,实际上,法美对于解决海地问题的“热情”存在明显落差。法国自2月5日海地危机爆发以来一直积极呼吁和平解决冲突,并多次率先提出解决办法,而美国的态度近日才由冷转热。由此看来,所谓的“联袂演出”是有不小的折扣的。法国积极参与解决海地危机,自有其历史根由。海地共和国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30万,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与法国本土隔大西洋相望,但这个加勒比海岛国200年前曾是法国殖民地,官方语言至今仍为法语和当地的克里奥尔语,且法国的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两个海外省与海地同在加勒比海,那里的海地移民在1990年时约为2万,现已增至10万。海地局势动荡势必殃及四周。显然,法国不可能对海地危机袖手旁观。因此,在海地动荡之初,法国就与加勒比共同体及国际社会积极合作,争取和平解决危机。外长德维尔潘2月17日就率先提出迅速在海地部署维和人员,25日拿出更详细的和平建议,27日在巴黎会晤海地政府代表团之后又提出过渡政府建议,率先公开要求阿里斯蒂德下台。而美国面对海地不断恶化的局势,一直保持相对低调的态度。只是在叛军兵临首都太子港城下、阿里斯蒂德明知失去民心却依然拒绝辞职的情况下,美国才首次公开表态,敦促阿里斯蒂德承担责任。阿里斯蒂德的去留是海地危机的焦点,但美国的表态比法国晚了整整三天。美国的迟疑亦可归因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利益。10年前克林顿总统发兵两万,支持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在海地重掌政权,但阿里斯蒂德领导的政府未能使海地摆脱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的厄运,政府自身也走上了腐败的不归路。抛弃阿里斯蒂德、另外扶持亲美政府固然符合美国利益,但前车之鉴使美国此次倾向于谨慎观望。何况正值大选年,布什政府已有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摆在案头,对海地危机抱着能脱身且脱身的侥幸心理,静观其变。阿里斯蒂德29日辞职并踏上流亡之旅、联合国安理会当晚授权在海地部署临时多国部队后,在解决海地危机中热情程度不一的法美国两国却要标榜在这一问题上的一致立场,甚至形容彼此的合作“完美无缺”,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分析人士认为,这不过是两国为缓和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双边紧张关系寻找一个机会罢了。至于法美今后在海地问题上能否协调合作,还值得继续关注。 相关专题:海地发生武装叛乱政局动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