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囚犯英国处理编辑 美英忙给丑闻“灭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11:56 环球时报 | |||||||||
《每日镜报》公开道歉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许捷 虐俘事件闹到今天,美英政府才真正体会到“众怒难犯”的含义。为了将虐俘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最小化”,两国政府正想尽一切办法“灭火”。 高官去巴格达“救火”
毫无疑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这次虐俘事件的头号箭靶。美国民众说他疏于管教,布什总统埋怨他知情不报,民主党人则攻击他企图包庇护短,甚至要求他立即引咎辞职。5月13日,拉姆斯菲尔德索性带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将军火速赶到风暴中心巴格达,希望以这次闪电式访问,向国人与阿拉伯世界表达美国军方对虐俘事件的重视。美国媒体称,拉姆斯菲尔德和迈尔斯同时访问巴格达显得极不寻常,因为五角大楼最高级的文职和军职首脑一般不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出现,这次破例是因为美国士兵捅的娄子太大了,再不主动出击,恐怕布什也无法保住他们的饭碗。 14日,驻伊拉克美军按计划释放了关押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约300名伊拉克人。负责伊拉克监狱体系的米勒少将曾表示,要在本月底将监狱内的关押人数从3800减到1500至2000之间。 拉氏突访伊拉克当天,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桑切斯作出决定,禁止对伊拉克战俘使用严酷的逼供手段。此前,一份经桑切斯批准的审讯战俘指南称,美军在审讯伊拉克战俘时可以连续3天以上不让他们睡觉,强迫他们连续40多分钟摆出痛苦姿势,用警犬吓唬他们,或是将其单独囚禁30天以上等。 就在政府采取种种措施“灭火”的同时,15日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又披露说,是拉姆斯菲尔德批准的一项特别审讯计划导致了虐俘事件的发生。报道说,拉姆斯菲尔德在阿富汗使用了这样的审讯策略后,也决定在伊拉克运用它们。对此,五角大楼立即予以否认。 “砍头事件”帮了布什的忙 此外,美国媒体大力炒作商人伯格的死,也帮了布什政府一个大忙。美国民众当初对美国士兵的愤懑,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被穆斯林极端分子的残忍所取代。许多美国人认为,如果阿布格莱布监狱里关押的全是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恐怖分子,那么美军虐俘事件可能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罪过。 此外,被认为在虐俘事件中难脱干系的中情局,近日主动向媒体披露,杀害伯格的“极有可能”是与“基地”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的穆斯林极端分子扎卡维。美国民众得知扎卡维在利用虐俘事件残害美国人后,本来愧疚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布什政府度过难关。 美国媒体猜测说,军方最终可能抛出一些主管军官当“替罪羊”,以期尽快消除虐俘事件给美国军方以及美国形象带来的消极影响。 布莱尔拒绝主动辞职 在英国政府和美国大股东的强大压力下,14日晚,英国《每日镜报》发表声明,就刊登伪造的驻伊英军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公开进行道歉。该报负责刊登这些照片的编辑皮尔斯·摩根被解职。 毋庸置疑,摩根被解职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布莱尔所承受的重压,但布莱尔在伊拉克问题上仍处境艰难。民众对布莱尔领导的工党的支持率本月跌至32%,为17年来最低水平。 虽然15日出版的《泰晤士报》援引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的话说,不少内阁成员都已开始讨论布莱尔辞职后的情况,但布莱尔本人拒绝主动辞职。据了解,党内的二号人物———财政大臣布朗也无意此时“落井下石”。因为工党再度连任后,布莱尔可能会把首相职位让予布朗,若布莱尔现在下台,教育大臣克拉克、卫生大臣里德及前卫生大臣米尔伯恩都有可能站出来竞选工党领袖,布朗当选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当然,布莱尔也试图以各种方式挽回影响。9日,他首次就英军虐俘一事公开道歉,并承诺处罚虐俘的英军士兵。12日在议会下院接受质询时,他还试图把英军的行为与美军的虐俘行为区分开来。 “灭火”效果尚难预测 尽管美英政府在多种场合表达了歉意,但伊拉克人并不买账。也许军方将肇事官兵绳之以法并承诺类似事件不会再发生后,他们内心的怒火才会逐渐平息。不过,一些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布什的支持率已走出虐俘事件曝光初期的最低点,拉姆斯菲尔德被迫辞职的可能性正逐渐降低。一些美国政治分析家表示,为获得连任,布什目前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拉氏,而连任成功后,“记录不良”的拉氏则有可能离开五角大楼。 布莱尔至今仍拒绝公开批评布什,称“现在还不是与主要盟国发生矛盾的时候”。但他暗示,自己将与美国民主党搞好关系,否则一旦克里赢得大选,英国将会很被动。 其实,布莱尔现在的处境非常微妙。有人指出:“现在两种情况几乎同时存在:一个是在一些媒体看来,他可能快要下台了;另一个则是确实发生的,他管理着政府,并在为下次大选做准备。” 相关专题:伊拉克俘虏遭虐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