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国大选与美共和民主两党的对华政策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13:26 中国新闻网 |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代表大会开过之后,争夺白宫宝座的选战进入全面激烈争夺的阶段。经过往后两个月的全力拼搏,11月2日的全国投票将决出最后胜负。 今年美国大选争执的重点,是以反恐为主的安全问题,以就业、减税与社会福利为主的经济问题,以及教育、同性恋、堕胎等选民所关注的问题。对外政策也是围绕着反恐、伊拉克战争、美国要单干还是要争取盟国合作的对外关系问题而展开的。 由于中美关系近年来基本上平稳,台湾问题还没有引起美国全民的关切,中美关系并未构成今年美国大选的重大问题。 但是,民主、共和两党与布什和克里两人的有关言论,已经表明双方对华政策的区别。今后美国对华政策如何变动,取决于布什连任还是克里上台、他们的外交与国防班子与幕僚以及两党在国会的力量对比。 对台政策有较大差异 一、总的来说,布什与克里都认识到中国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主张推行交往合作的政策。两人都有防备中国强大起来挑战美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但都力求避免对抗局面。但在总体上,民主党的政策纲领强调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而共和党纲领则从过去遵守一个中国政策倒退为“认同一个中国的观点”,并且恢复了“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并非战略合作伙伴”的提法,表示美国的亚洲政策不会以中国为中心。 二、在台湾问题上,民主党纲领强调和平解决,没有提及《与台湾关系法》。克里本人在这方面可能还未完全考虑成熟,因此不愿过早亮出底牌。但他在今年初曾一度宣称解决台海危机的办法是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共和党纲领则表示,美国的政策基于“大陆不得以武力对付台湾的原则”,如果北京违反这些原则去攻击台湾,美国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协防台湾,口气较前强硬。 有的美国学者认为,克里对中国会采取比较温和的姿态,对台政策不会大变,虽然他将继续对台军售,但与布什所谓“尽力协防台湾”的主张有所区别。 如果把双方的对台政策加以比较,则民主党的重点在于防止台海冲突以保持中美关系正常发展,共和党则已经把对台政策作为遏制中国战略的一环,凸显出遏阻中国的政策意图。 三、在贸易政策方面,由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1200多亿美元,两党都要求中国使人民币增值,以平衡中美贸易。但共和党更多考虑到美国财团与企业的利益,对美国制造业向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不会加以制止;而对劳工、农业地带、薪工人员选票更为倚重的民主党,则有可能在这方面多做一点文章,甚至采取较为强硬的对策。 四、在总统的外交、国防与幕僚智囊班子方面,克里将要起用的人员,主要是卡特与克林顿时期的老人马,如前副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前国防部长佩里,参议院负责外交事务的拜登、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比尔斯等,他们对中国的态度远较布什手下的新保守主义者要好。 对华政策总是向现实低头 若布什连任,即使走马换将,让激起天怒人怨的五角大楼首脑拉姆斯菲尔德与沃尔福威茨走人,但以副总统切尼为首的新保守主义派势力仍将占据军政重要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共和两党的对华政策现在似乎倒了个个儿。前者奉行的是尼逊(尼克松)、基辛格重视与中国发展战略合作的政策,而后者则正在日益明显地恢复冷战思维,逐步地把中国当作主要战略对手与遏制对象。 从以上情况来看,白宫易主可能对中国比较有利。因为克里将来的对华政策,基本上会遵循克林顿时期的轨道,对中美关系求稳定而力戒冲突,为了保持中美台三边关系的原有架构,而在台海危机发生时更加强调缓和的一面。 但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到另一方面。如果共和党败选而退守在野,它会动用可观的政治资源故伎重演,像过去猛攻克林顿“三不政策”那样攻击克里的对华政策。尤其是在台海发生危机时对民主党政府施加压力,通过国会来迫使它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而最后又把严重的后果推给对手。 由于中美关系受到各种内外复杂因素的牵制,无论布什还是克里执政,美国对华政策都有可能出现变数。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变数不仅指白宫易主后的政策上的变化,而且也包含着同一位总统同一个任期内从强硬转为缓和,或从友好转为敌意的周期性变化。 回顾以往,我们可以看到,里根在竞选时扬言要跟台湾恢复官方关系,但上台之后明知行不通而有所转变,因为需要中国对抗苏联的战略合作而进一步发展了中美关系。老布什上台后立即出访北京会见邓小平准备大力加强中美关系,不料天安门事件使两国关系大大倒退。克林顿当政后因为人权问题而与北京闹得很僵,但后来不但把贸易与人权脱钩,而且提出了对台“三不政策”。小布什上台后对中国气势汹汹,但经过两三年的磨合,鲍威尔宣称中美关系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尽管实际上还不到那样的程度。 北京应该考虑全部因素 中国不可能左右美国的对华政策,但可以根据本身的利益,用恰当的策略来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过去的经验教训说明,采取以下几点对策是必要的: 一、对两党获选人的竞选言论应该密切注意,但要和他们执政之后的实际政策加以区别; 二、新任总统需要三至六个月的时间来筹组班子进行决策,在此期间需要保持观望,不必对是非曲直急于作出判断与表态; 三、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要联系两党权力斗争与互相扯皮的美国国内政治来看。例如1991年老布什批准对台军售F-16战机,共和党控制下的国会考克斯报告出笼,都不是单纯的反华行动,而具有相当浓厚的国内政治色彩。 四、中国有关部门对美政策要统一认识与步调,特别是对台使用武力的问题必须三思而行; 五、要防止突发事件转化为中美关系的一场危机,在事态真相查明之前,对外表态要留有余地。尽可能通过悄悄外交与危机处理机制来缓解矛盾,防止事态发展到对抗性的地步。 由于台湾局势生变,台独势力得寸进尺,两岸孕育着严重冲突的危机,无论谁进白宫,都面临着2006年-2008年的一个大坎。制止台独与维护中美关系,两者几乎不可兼得。布什与克里,胡锦涛与江泽民,如何能够在没有恶浪滔天的情况下跨越这个21世纪初的大坎,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文/司马达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