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与美国的精神分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20:14 新华网 | |||||||||
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选择9月在纽约召开,显然是想借助“9·11”事件的背景 ,强化其反恐、安全的政治议题,拉动布什的竞选行情。与此同时,反战力量也在纽约发动了相当规模的示威抗议。在“9·11”事件三周年前夕,纽约的这道风景线反映了美国社会的观念冲突和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
美国新出的一些著作也反映了上述现象。例如,弗格森的《巨人:美帝国的代价》一书,该书具有较强的新保守主义色彩,其基本观点是:美国不可否认是一个帝国。帝国是压迫的源头,但也常是进步的动力。美国作为“自由帝国”干过不少蠢事,其原因是“缺乏帝国头脑”。据书评说,该书议论散乱,自相矛盾之处不少,但也有一些有想象力的说法,如该书认为,妨碍美国承担帝国使命的原因很可能是国内的财政问题,要解决“帝国战线过长”的问题。 哈尔珀和克拉克的著作《美国独行:新保守主义者和全球秩序》则对布什的外交政策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评。他们认为,布什的政策“偏离了共和党以兼顾各方利益、注重达成共识和节约使用资源为特点的国际主义路线……其行为更像是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特殊利益集团”。这导致了美国“财力与兵力捉襟见肘,道德权威挥霍殆尽,盟国敬而远之,对手士气大振且变得激进”。值得注意的是,两位作者并非自由主义者,而是严肃的保守人士,其著作据说相当“震撼人心”。 美国精神分裂的现象还反映在一些有趣的细节上。共和党纲领草案指出,承认同性恋的司法判断和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对婚姻构成威胁。但作为共和党传统保守派的副总统切尼却公开宣布了自己的女儿是同性恋者,并主张由各州就婚姻的定义作出规定。在价值观和儿女情之间,切尼选择了后者,这真是无奈的矛盾和矛盾的无奈。 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到“9·11”事件,其背后的寓意是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和伊斯兰文明的挫折感。世纪之交发生的许多事,似乎就是在这种文明和精神的背景下展开的。文明上的原教旨主义、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近期在若干国家有一定的发展,并彼此冲突加剧。但如加细察,其思想方式同出一源,看似矛盾相向,实则江海同归,只是认同的对象不同而已。(黄晴) 来源:人民网 相关专题:“9-11”三周年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