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三周年看美国反恐:得失几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02:22 新京报 | |||||||||
“9·1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本土遭受到的惟一一次攻击,有评论甚至视之为“第二个珍珠港”。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美国而言,它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战略选择,开启了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内反恐的时代;就整个国际关系格局而言,它引起了大国间关系的变化,导致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美国从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美国得到了什么
新保守派的舞台 冷战结束后,在美国人眼中,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已随苏联解体和“民主的扩展”而逝去,拥有超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美国在失去了对手的国际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成了美国政界和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一争论主要围绕着“新孤立主义”、“选择性参与战略”、“合作安全”和“优势主导”等战略选择展开,并一直贯穿20世纪的最后10年。“9·11”改变了美国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的认识,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最紧迫的威胁,反恐成为其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非传统安全成为美国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结果是:“9·11”事件使新保守派在这场外交思想争论中占了上风,并因而主导了美国的外交、军事和安全政策。 巩固和捍卫美国的全球霸权,打击在任何地区可能出现的挑战美国安全和利益的力量,必要时利用自己超强的优势,采取单边主义的“先发制人”的行动,这就是新保守派主导下美国的战略选择、外交与安全政策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悲剧为美国赢得了友谊 “9·11”事件发生后,巨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美国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同情,世界舆论纷纷谴责国际恐怖主义,一边倒向美国。各主要国家纷纷向美国伸出援助之手:英国、以色列、日本及其他盟国迅速利用以往的情报合作关系,加强了反恐领域的情报交流与合作;法、德也表示站在美国一方,坚定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首次启动其成员国互助条款,表示对国际恐怖主义宣战;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一时间致电布什,表示站在美国人民一方,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的恶行;美国还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秘鲁、文莱等小国展开了情报合作与共享,为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际社会与美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最富有成效的合作当数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由于本·拉登及基地组织受到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庇护,“9·11”之后,美国立刻把矛头指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其盟国,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等都投入了一定的军事力量,因而战争迅速结束。由于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和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成为一场几乎没有争议的反恐战争。 美海外军事基地伸向敏感地带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了,但美国是否因此更安全了?布什有理由说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更安全了,因为此后利比亚放弃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朝鲜和伊朗反美的调子也低了一些。 美国是否更安全无从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为了打造更安全的防护体系,美国借反恐之机,对全球军事战略进行了大调整。美国的新军事战略突出了灵活反应性和机动性;更加注重加强军备,推进新军事变革,研究、试验新的作战方式。由于恐怖爆炸袭击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北非等狭长的弧形圈,美国调整后的海外军事部署特别强化了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削减在土耳其和沙特的军事力量,并撤出部分美军军事基地,加强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的军事部署,并准备在伊拉克建立四个军事基地;在东亚,美国已重返在新加坡的樟宜军事基地,并准备削弱在日本、韩国的驻军,大规模增加在澳大利的亚军事部署,加强对东南亚的监控,打击东南亚的恐怖组织。 除此之外,居于地缘战略的考虑,美国还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新增了军事基地,今后还准备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泰国、捷克、格鲁吉亚、波兰和匈牙利安置军事力量。 美国失去了什么 反恐扩大化让美欧关系蒙上了阴影 “9·11”使美国意识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恐怖主义的结合可能对美国安全造成的威胁,2002年9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指出:美国应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恐怖主义的结合。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已加紧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开始把反恐战争“扩大化”,以军事手段推翻萨达姆政权在美国国内获得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但是在国际上,围绕伊拉克战争的争议却一直未断。对美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它给美欧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战前,美国提供的证据并不足以说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法说服法、德、俄等国;战后,美英联军未能找到战前他们宣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法、德、俄等国在伊拉克的利益被忽视,而法德等国则表示不会与美国分担伊拉克重建的负担。直到目前,美国与法、德等的外交僵局尚未冰释,美国对伊拉克重建依然是问题重重。伊拉克战争严重伤害了美国与法、德等传统盟国的关系,他们之间的裂痕似乎已经难以弥补。 伊拉克战火中美国霸权困境初现 美国在伊拉克军事上赢了,而且赢得很顺利,但是政治上却输了!虽然美国在伊拉克已经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伊拉克临时政府已经开始运转,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肯定地说美国已经赢得了伊拉克民心,对外国占领军的持续不断的袭击和频繁发生的人质事件,充分说明了美国霸权的困境。 美国的学者和政客们喜欢把美国式霸权称为“仁慈的”霸权,并视之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他们崇拜“霸权稳定论”,但伊拉克好像还有很多民众不愿意接受美国的霸权;他们宣扬“民主和平论”,并提出了野心勃勃的“大中东民主”计划,但美国式民主在伊拉克发展和成长似乎尚需时日,伊拉克人可能确实渴望民主,但强制的民主似乎并非他们乐意接受的。 美欧民众在走向分裂 欧洲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于9月9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和欧洲的民众关于安全和伊拉克战后武力干预方面的问题,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分歧。这项调查于今年6月开始,并在美国大选之前至关重要的两个月公布,其结果暗示了大西洋两岸的关系正在经历一种根本上的转变。 在是否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上,美国人几乎各占一半,而欧洲80%的人认为这场战争是对伊拉克的入侵,并且认为并不值得牺牲那么多生命和资金;另外,分别有49%的美国人和73%的欧洲人认为这场战争增强了恐怖主义的威胁。 虽然美国人和欧洲人赞同他们面对同样的恐怖威胁,但是有更多的美国人支持国家使用武力预防恐怖袭击的发生以及核武器的扩散;而大多数欧洲人主张运用和平方式。 相关专题:“9-11”三周年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