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美国大选纽约直击:选举永不落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18:28 外滩画报

  外滩特约记者 洪卉/纽约摄影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日清晨六点,纽约的选民开始参加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

  纽约在美国的东边,天亮得早,投票也开始得早。早晨7点钟以前,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投完票,而在邻近的宾夕法尼亚州,投票开始时间是早晨7点。

  纽约,作为一个移民比较集中的老牌大都市,为帮助不同族裔的选民顺利行使公民权利,投票站均准备了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和韩文四种文字的说明。不过,中文说明内容比较简单,只有“在此投票”字样和《纽约州选民权利法案》的中文版。

  在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中城,投票点不像其他地方大多设在学校,而是在一家大型公寓楼的大堂里。曼哈顿中城的一○五号投票站墙壁上,张贴着放大的选票,以便人们阅读,熟悉投票的情况。

  在纽约,绝大多数地方还在沿用扳手式投票机,灰色的投票机有一人多高,选民要钻进投票机的黑布帘内,选好自己的“意中人”,然后“哐嘡”一声拉下扳手,投票就完成了。

  “选人不选党”:纽约华裔的投票指南

  美国《侨报》今天发表社论呼吁:“若候选人是华裔或亚裔,我们呼吁大家投票支持他们,若选区里没有华裔或亚裔,就把票投给那些素日关心华裔、亚裔权益和亚裔社区的候选人。”“如果不能判断谁更能代表自己族裔的利益,也千万出来投票,当前华裔、亚裔的首要急务是创造高于其他族裔的投票率,使自己成为政客争取和关注的对象。”

  这篇社论被一些媒体评价为“选人不选党”的华裔投票原则指南。

  纽约每十个人中就有一名华裔,而以往,往往每十个华裔中才有一人投票。这次美国总统大选始终处于胶着状态,少数选票也可能决定大局,这被华裔、亚裔等少数族裔团体视为展现自身政治力量的良机。来自华裔聚集区选举站的消息显示:华裔和亚裔选民投票比往年有明显增加。

  “不投票则死亡”:政治符号与时尚灵感

  位于纽约的第七大道(又称“时尚大道”)和三十九街拐角上的时装区问询亭里贴着花花绿绿的海报,乍一眼看像是新潮鞋、手袋和服装的广告,实际上这些广告宣传的是公民的选举权,而不是时装。

  这些广告是10位设计师为时装中心的“选举永不落伍”活动创意的。海报包括了卡门·马克·沃尔沃(Camen Marc Valvo)、爱琳·费什尔(Eileen Fisher)、黑人嘻哈乐歌手“吹牛老爹”、设计师肯尼施·科尔(Kenneth Cole)以及贝萃·约翰逊(Betsey Johnson)等时装、演艺界知名人士的设计。

  以性感-摇滚式时尚出名的约翰逊在海报上一身朋客打扮,头发根根直立,一边撕开紧身背心,一边声嘶哑力竭地喊“投票”。

  “吹牛老爹”的商标是红、白、蓝三色的“不投票则死亡”标语。他在美国各地作宣传,号召美国的年轻人和少数民族为自己的生死存亡投票。

  沃尔沃的广告是红、白、蓝三色的服装表现图,将象征民主党、共和党的驴、象和“DNC”、“GOP”字母搀杂在图中。沃尔沃的发言人说:“我们把政治符号融入时尚灵感,提示人们通过投票来表达时尚。”

  万圣节游行里的政治符号

  纽约市一年一度的格林威治村万圣节游行在今年增加了新的内容。

  在距美国大选只剩两天的10月31日晚,格林威治村挤满了精灵、超人、恶魔、蜘蛛侠和美人鱼,还有许多趁此机会表达政治观点的群众。有人举着“鲜血换石油”的标语抗议布什政府发起的对伊拉克的战争;有人头戴布什面具,手里举着“选克里”的牌子以示嘲讽。

  游行队伍中,满眼望去都是克里的支持者。

  纽约格林威治村万圣节游行是1973年由一位制作面具和木偶的匠人首先发起的。当时他只是同孩子和孩子的朋友们在家附近的街区散散步。三年后,纽约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的万圣节游行组织。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万圣节庆祝活动,并被国际节日组织评为10月31日那天“世界上最重要的活动”。

  II 政治季节的传媒狂欢

  周健工/文

  媒体与布什“过节”太深

  大选年也是传媒的政治季节。大选进入冲刺阶段,一些美国传媒终于按捺不住,纷纷用社论表达他们的党派性。如《芝加哥先驱报》支持布什,《纽约客》杂志挺克里,80年来首次在大选中偏向一边。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纽约时报》支持克里的长篇社论。

  传媒总体上倾向民主党。于是,布什与传媒间的对抗,成为这次大选的特色之一。

  三场辩论期间,美国传媒关于布什的报道有59%是负面的。面对老练的克里,布什的满面怒容成为报纸和脱口秀嘲弄的材料。

  报界对布什最不客气,约有68%负面报道布什,26%负面报道克里。电视台对双方的负面报道相对都少一些,布什是33%,克里是11%,但倾向性还是昭然若揭。

  美国报纸有强大的自由派传统。有民主党倾向的《华盛顿邮报》曾把共和党总统尼克松拉下台,如今《纽约时报》成了传媒倒布什运动的旗帜。

  共和党对传媒,尤其是报纸,有一种本能的怀疑。布什竞选阵营发言人曾不点名地指责《纽约时报》:“布什的竞选……被本国最大的报纸本能地歪曲。”切尼以让女儿搭机为由,将《纽约时报》记者赶下空军二号;布什则在两次辩论中暗示对传媒的不信任。

  在传媒看来,布什和切尼政府的神秘性超过了以往历任政府,和传媒的沟通非常稀少。布什是四十多年来最不愿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总统。在任四年,除非为了竞选目的,他从未接受过各大电视网的专访。布什甚至公开称自己从不读报,只看白宫助手准备的“未经过滤的”材料。言外之意,是在批评美国传媒带有强烈偏见。

  传媒与布什的对抗,源于2000年大选之后。布什与戈尔对垒期间,曾百般讨好驻白宫记者,能叫出许多人的绰号,但被最高法院宣布获胜之后,他再也不理睬他们。传媒对于布什有争议的获胜至今耿耿于怀。

  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许多媒体都感觉到被布什政府涮了一把。当初媒体几乎一致支持布什发动战争,因为他们相信政府掌握了确凿情报。后来此事沦为笑柄,令传媒非常恼火。过去一年来,美国公众明显感到传媒对布什的批评日益尖锐。

  但美国选民也在疑惑,传媒对总统是不是有偏见?据一项民意调查,多数共和党人认为,传媒界盛行反布什运动。传媒的自由派倾向并不是秘密,但在大选期间格外敏感。据最近一项受众调查,37%的人认为传媒对总统不公,26%认为对克里不公。

  传媒公正知易行难

  据PEW调查中心抽查,绝大多数的报纸和电视台记者希望克里能赢,其中58%承认在报道时带有党派色彩。福克斯电视台的观众多数支持共和党,但其雇员三分之二的政治捐助流入民主党的钱袋。

  CBS的王牌主持人拉瑟在招牌节目“60分钟”中根据一份捏造的文件,不负责任地报道布什在国民警卫队服役期间,有“开小差”或受到特殊照顾的嫌疑。后来他被迫公开道歉,共和党人称此事为“拉瑟门”。

  共和党人穷追不舍,发现这档节目的一名制片人曾是民主党议员的助理,还两度为民主党捐款;另一名制片人在布什服兵役问题上苦等了四年,才找到这一“机会”,并曾联系克里阵营,愿意帮忙反击部分越战老兵对克里的“污蔑”。

  传媒也有自已的利益。每逢总统竞选都是传媒的盛宴,数亿美元的政治捐助,相当部分以政治广告的形式流入传媒的金库。由于选民对政治的关注提高,报刊发行量和电视收视率都在看涨。靠着骂布什,《新共和》杂志的销量今年从10万份蹿升到17万份。

  美国电视一般以对等报道的原则,保持形式上的中立。如CNN驻白宫首席记者跟踪布什,驻华盛顿高级政治记者跟踪克里,两人报道的时段和长度完全相等。凡与大选有关,有布什出场,必有相应的克里镜头。名牌节目“交火”(Crossfire)就是由代表两党的主持人各两名,每天在大庭广众下争辩不休,永远分不出高下。

  但刻意保持中立的CNN,其观众多数打算投票给民主党。“新闻之夜”节目虽有“中立”之名,但找不到一则对布什的正面报道。最近民调结果出来后,也许是想“纠左”,CNN较多地分析有利于布什的结果。CNN网站上,最近布什竞选的图片明显多于克里。

  《华尔街日报》代表着共和党的良心,其社论版老到的政策分析,经常被布什不太利索地挂在嘴上。而《华盛顿时报》从来都是共和党鹰派的喉舌,其大字报式的标题和行文,向来让主流意见人士退避三舍。

  在美国公认的客观传媒非常稀少。PBS广播网算一个。“新闻时间”主持人莱瑞尔被公认为是客观报道最好的,几乎所有报道都同时照顾到双方,且正、负面报道保持平衡。

  意见竞争有如商品竞争

  歪曲和断章取义是政客常用的竞选策略。在传媒面对这些时,应该如何报道?特别是当候选人使用不诚实手段时,传媒应该坚守这最后一道防线,在公众面前揭穿谎言。

  传媒通常是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表现其客观。所有媒体都承认,双方都在歪曲。例如CNN在三次辩论之后,都由资深政治评论员施耐德指出双方歪曲事实的地方。

  其次,谁歪曲得更多?这时党派性很容易露出了马脚。如ABC的政治新闻主任哈普林所言:“克里的歪曲和断章取义,你可以找出许多漏洞,但这并不是他竞选的主要策略。”这等于说,布什用歪曲的断章取义作为主要竞选策略。当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以每周两篇专栏的火力,深入揭批布什的“谎言”时,读者们已经忘记他就是那位预言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先知。

  一个更深层次的矛盾是:如果出现了一个很差的候选人,难道传媒也一定要坚持中立?譬如说一名候选人明明有很多负面,难道一定要与其正面或者对手的负面平衡?这在实际报道中很难做到。新闻工作者辨别是非的尺度受政治信念的影响非常明显。

  所以,美国传媒的现实是:在政治季节里,绝大多数不是偏向共和党,就是偏向民主党。《全国评论》(National Review)的编辑洛里认为:“许多受民主党人控制的编辑部认为,布什的竞选是建立在不诚实的基础上,传媒的使命就是让他不能当选。”

  客观和公正的真谛有两个层次:传媒在报道新闻时所遵循的客观报道原则,以及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护。正如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样,单个传媒作为做意见生意的厂商,从来都是带有偏见的。

  但如果在宪法的保护下,存在一个意见公平竞争的自由市场,则没有任何单个传媒可以左右社会舆论,正如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下,任何厂商都无法影响市场价格一样。所谓公正和客观,正是一个社会所有民意机构在法律保护下发表意见的总和。

  纽约Ⅲ:总统竞选经济战

  外滩特约记者 蔡倬君/纽约报道

  不管结局如何,本届总统选举注定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昂贵的一次大选。迄今为止,布什总统已经募集了2.7亿美金的竞选经费,民主党候选人克里2.49亿,双方在选战上已经花掉了4.6亿美元。

  这些都是候选人公开的个人账目,还没有算上两党全国委员会和各种相关政治利益集团已经烧掉的钞票。有机构预计,整个大选年的竞选费用可能会达到创纪录的39亿美元。在一片萧条的美国经济之中,总统竞选这门生意的红火十分令人侧目。

  竞选花销有三大来源

  在美国要参选从政,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拉经费。

  竞选公职的经费主要来自三个途径:自家腰包、政府经费和募捐。在美国早期,很多家底殷实的候选人都是自己掏腰包竞选公职,包括十九世纪的几位美国总统。

  当时竞选活动内容比较简单,激烈程度也不如今天。候选人要做的,不过是驾着四轮马车或者包一列蒸汽火车,到全国绕一圈,和选民们握握手,混个脸熟而已。但即使这样,也有很多候选人吃不消。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是富裕的大农场主出身,两届总统竞选下来也元气大伤,到退休时竟家徒四壁,要靠卖书稿糊口。

  如今的候选人是越来越富有,但很少有人会动用私房钱来竞选,一来竞选花费太大,不是个人能够包揽下来的;二来两党的经费募集制也渐渐成形,成为候选人依靠的主要渠道。比如克里个人身家高达6亿美元,但他的经费基本上来自竞选班子的募捐,他个人也向银行抵押了一幢600万美元的住宅,不过与竞选花费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作作姿态而已。

  当然,其中也有异数。现任纽约市市长、亿万富翁布伦伯格在2000年竞选纽约市长时,就是自掏腰包,大散其财。上任后他市长工资也不要了,年薪削减到一美元,以至对手讥讽他“便宜没好货”。

  布、克都不要政府资助

  为了平衡金钱政治,让不富裕的候选人也能竞选公职,美国政府会提供竞选经费。但这钱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首先是“匹配规则”:每个总统候选人必须先向选民募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政府才会按1:1的比例发给经费。

  候选人如果拿了政府的竞选经费,就要放弃很多特殊私人捐款,而且经费的发放和使用还有诸多限制。例如克里今年有资格领取4000多万美元的政府经费,但为此他只能放弃上亿的其他捐款。难怪今年两党候选人都不约而同地放弃政府资助。

  对多数候选人来说,募捐才是筹集经费的正途。政治募捐是一项全民运动,候选人固然是孜孜以求,普通选民、公司和各种社会机构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也积极投身其中。捐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为了防止候选人被财大气粗的财阀控制收买,法律对竞选人收受捐款有很严格的限制:个人对总统候选人的捐款最高不得超过2000美元;对公司捐款也有相应的限制,而且竞选账目要受联邦选举委员会的监督。

  上有法规 下有对策

  这样的涓涓细流,如何能满足总统候选人花钱如流水的竞选需要?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各种规避监管的方法纷纷出笼。一是分散户头,巧借名目,大型公司财团往往利用自己百十个子公司名义进行捐款,或者借用公司员工的名义化整为零。

  二是将捐款转给政党。联邦政府对各政党的经费监控,远不如对于候选人个人账户的限制那样严密。于是各党募得资金后,就或明或暗地帮本党候选人“省钱”。

  两党提名大会就是一例,总统候选人在会前早已确定,会议不过是走个形式,无异于一场个人秀,但由于是两党全国委员会埋单,候选人能省下一大笔广告费用。今年的共和党全国大会在纽约举行,花费超过一个亿。会后布什马上在民调中把克里甩下一大截,可见宣传效果不俗。

  规避监管的第三个法门是各种“527组织”。这是一些民间政治组织,往往不承认自身具有党派性,但背后往往有很多公司财阀支持。“527”是联邦政府认可它们合法性的法律条款编号。

  尽管“527”们往往自我标榜只讲事实,不搞党争,但是当选民们在一个“527”的网站上看到美军杀进巴格达的“雄姿”,或是横死伊拉克街头的大兵照片,其对于选民情绪的左右是不言而喻的。

  “527”在今年的大选当中发挥了极大的能量。据统计,大选年期间,各种“527”组织共筹款3.9亿美元,其中至少1.75亿流向了那些以总统选举为目标的“527”们。

  其中还有桩趣闻。副总统电视辩论时,切尼呼吁选民们去浏览一个中立的研究机构factcheck.org,但却说成factcheck.com。差之毫厘,选民们都被导向金融大鳄索罗斯为将布什拉下马而设立的一个“527”网站,瞬间网页浏览量就达到上千万次。这对于把互联网说成复数的小布什,也算是个报应。

  两边下注 大企业稳赢

  当然,对于活跃的“527”,政府也开始规范约束。今年四月通过的政治捐款改革法,就规定电视的政治广告必须标明发布者身份,发布者对其言论负完全责任;大选60天之前发布的政治广告不得提及候选人名字;“527”的广告支出也作出限制。

  但改来改去,对于各种左右大选的金元因素,终究不过是隔靴搔痒。竞选费用年年上涨,政治沦为富人游戏,大公司利益左右政治格局是不争的事实。2000年共和党上台,微软反垄断案果然不了了之。而出兵伊拉克的背后,石油公司的身影也隐约可见。

  2000年能源巨头安然对共和党慷慨解囊,今年随着布什提出把社保账户私有化,供投保人个人支配,摩根-斯坦利、高盛等投资银行又加入共和党大“施主”的行列。投行们都期待布什此举能把大量个人社保资金导入他们控制的资本市场。

  美国政府不是不知其中的弊病,几番振作改革,但限制政治捐款往往会碰上另一条“高压线”:打压言论自由,因为美国人已把捐款作为表达政治信念的一种方式。

  不过随着社会的日益分化,大公司愈肥、中产阶级愈瘦,“言论自由”也不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了。特别是当下的政治捐款越发显现出一个新的趋势,就是两大党的捐款来源开始趋同。今年两党的十大捐助者中,竟有四个是相同的。在大公司的撮合下,两党开始利益合流。

  正如热门电视连续剧《白宫群英》一针见血指出:如果你捐助一方候选人可以算作言论自由,那么同时捐助相反的两方,就只能是赤裸裸的收买了。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