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拉法特的生与死:中东最后一个传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15:39 青年参考 | ||||||||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一生遭遇9次重大暗杀而不死,年轻时为巴解放事业发誓终身不娶,如今已步入生命的最后时光。) 本报记者 萧方 75岁的阿拉法特在离开故土前往巴黎就医时,微笑着说:“我会回来的。”或许为
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一位出色的民族领袖,一生遭遇9次重大暗杀而不死,年轻时为巴解放事业发誓终身不娶:“命中注定我与巴勒斯坦事业结合。”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巴民族解放斗争成为20世纪倍受关注的重大事件。 起义:从孩子王到自由战士 出生在多难家庭,成长于战乱岁月,就连阿拉法法特的出生年月和地点都成了一个传奇。众说纷纭中,按照阿拉法特自己的说法,1929年8月4日,他出生在一间由13块巨石砌成的房子里,距犹太人的“哭墙”和穆斯林的阿克萨清真寺不远。但今天这间房子在以色列的炮火中已经踪迹全无。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 阿拉法特出生时,正值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向巴勒斯坦迁移,文化的冲突与对土地的争夺,导致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经常发生冲突。而父亲讲述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不平事,使阿拉法特少年时代便立志成为反以的战士。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父亲不幸死于这场战争。 英国人阿兰·哈特在《阿拉法特传》这样描述,阿拉法特从10岁左右就显示出了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不论在玩的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阿拉法特都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而1952年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后,他的一位同事说:“我们有一个执委会,阿拉法特干了执委会中90%的工作。” 阿拉法特曾将巴勒斯坦的复国大计寄望于纳赛尔的埃及政权,以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的身份给埃及政权写下一封血书:“不要忘记巴勒斯坦。”但现实却让他大为失望,两次中东战争证明依靠阿拉伯国家的帮助来实现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的梦想根本行不通。 1956年底,阿拉法特终于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巴勒斯坦的志士们应该向何处去?最后的结论是,必须成立自己的组织。1957年,阿拉法特化名“阿布·阿马尔”开始筹建秘密小组,也就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前身。 1965年1月1日,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巴勒斯坦游击队打响了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武装斗争第一枪,巴勒斯坦革命由此爆发。 流亡:同根相煎何太急 1969年6月,阿拉法特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成为巴解放事业的最高统帅。1970年6月,阿拉法特被选为巴游击队总司令和军事委员会主席。正当革命形势趋好的时候,“黑九月”事件却让阿拉法特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巴游击队在约旦活动期间,约旦为维护王权和社会治安,将巴游击队从约旦土地上发起的对以色列的袭击视为非法,并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这种行动。阿拉法特尽管对此表示接受,但却缺乏有效措施。就如同阿拉伯人的部落一样,巴解组织由多个派系组成,每个派系各自为政,有自己独立的信条和法规,但坚持武装斗争是所有组织的共同信念。 阿拉法特最大的悲哀在于:一生都处于巴勒斯坦权力的中心,但却从来没有树立过绝对权威,这种情况延续至今。约束不力导致约巴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导致1970年“黑九月”事件暴发,巴游击队丧失了在约旦的基地,巴解组织总部无奈之下撤出约旦。 随后,阿拉法特进入黎巴嫩。但1982年8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阿拉法特和他的部下再次流亡。阿拉法特在突尼斯建立了巴解总部,然后前往叙利亚。1983年6月与叙利亚决裂后,叙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境。 战斗的洗礼与流亡生活,使阿拉法特清醒地意识到,阿拉伯兄弟也不是永远那么可靠。阿拉法特曾坚定地说:“巴勒斯坦革命的道路并非是铺满玫瑰花的平坦之途,返回家园的胜利成果也不是金盘中的礼物,需要巴勒斯坦人民进行长期的、艰巨的斗争。” 和解:只为圆那个建国梦 1974年11月13日,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大会首次发表的讲演中说:“我是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掉下。”但直到1988年,橄榄枝才第一次胜过枪。 1988年,阿拉法特顶住内外压力,宣布接受联合国决议,从而步入“土地换和平”、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的轨道。同年,巴全国委员会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首都为耶路撒冷。阿拉法特随后在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当选为巴国总统。1993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加沙和杰里科地区的巴勒斯坦人于1994年5月开始实行自治。 1994年7月1日,对阿拉法特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日子:阔别27年之后重返巴勒斯坦领土。进入加沙时,数百名巴勒斯坦群众夹道欢迎,阿拉法特热泪盈眶,双膝跪地,深情地亲吻着巴勒斯坦大地。 1996年1月,阿拉法特当选巴自治机构主席,并在1998年时,与以总理巴拉克签署《沙姆-沙伊赫协议》。2000年3月21日,以色列正式向巴勒斯坦转交了约旦河西岸6.1%的领土。经过多年的斗争之后,巴勒斯坦人终于获得了自己近40%的国土,巴勒斯坦国也不再是一个概念。 为了实现建国梦,阿拉法特在这期间四处奔波。有人戏称他是世界上空中飞行最多的领袖,是一位“空中总统”。阿拉法特如此回答:“我这一辈子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地面上的还多。因此,飞机既是我的祖国,又是我的坟墓。” 囚禁:内忧外患心静如水 但中东和平进程因2000年巴以戴维营会议破裂而中断。2000年9月,在以反对派领导人沙龙访问阿克萨清真寺后,巴以再次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 2001年12月,以军队入侵拉姆安拉,将阿拉法特“围困”在官邸中,随后禁止阿拉法特离开拉姆安拉前往伯利恒参加庆祝活动。2002年,由于以色列境内发生多起自杀式爆炸事件,以政府视阿拉法特为“敌人”,再次围困阿拉法特官邸,并采取了断水、断电及摧毁官邸内建筑物等极端手段。 随后的两年多里,“空中总统”失去了行动自由。但多年的斗争经验使阿拉法特坦然面对困境,并形成了囚禁期间的生活规律:每天清晨4点起床,先诵读《古兰经》,再看阿拉伯文和英文报纸;6点半早餐,14点午餐,22点左右晚餐;坚持锻炼身体,由于条件所限,只在狭小的室内活动活动手脚,骑会儿自行车;在以色列围困放松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警卫的保护下走出办公楼,坐在废墟中晒晒太阳。 在囚禁的这段日子里,阿拉法特可谓内忧外困,似乎正在脱离巴权力的中心。对内,无法控制巴解组织内的激进派别,人体炸弹等极端手段时常出现;对外,美国不断施加“巴勒斯坦必须更换领导层”压力。今年8月4日,阿拉法特75岁生日,在到处堆满沙包、遍布弹痕、钢筋、碎砖翻露的官邸中,竟没有任何庆祝活动,仅有一些巴勒斯坦官员送来了鲜花。 人们开始怀疑,怀疑他还能否领导巴解,怀疑他的温和是否有效,怀疑他是否能带中东和平前进,甚至怀疑他的人品,将巴解内部的腐败完全归咎于他。但无论如何,谁也无法抹煞阿拉法特对中东和平的贡献——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可以作证。 相关专题:阿拉法特病情严重恶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