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专题 > 正文

布什连任后美国国际国内政策将更加强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2:50 南风窗

  正如《纽约时报》大牌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总结,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与其说是奖惩4年政绩的选举,不如说是按照宗教信仰和道德价值的政治站队。大选的结果,是共和党支配的“红美国”和民主党控制的“蓝美国”对立的深化和固化。

  克里失败的技术性关键,是共和党利用同性恋婚姻作为大选日公决议题,动员了属于“圣经地带”但投票率传统很低的俄亥俄州南部乡村的大量保守选民,以不到14万票之差
险胜过去4年中美国制造业工作流失最严重的这一州。

  克里来自东北部“蓝美国”。因为大量来自欧洲之外的新移民,再加上早期工业化和相应的高度文化教育,这一“洋基”地区的社会价值观念接近欧洲和加拿大,向“后基督教”的世俗社会过渡。更不幸的是在大选年,克里的家乡马萨诸塞州成为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先驱,给共和党提供了最现成的黑材料。

  共和党过去20年来的一大成功,便是从原来所谓“南方保守民主党人”手里全面接管了中南部的基督教保守派。而在小布什政府中,美国基督教保守派的影响力,达到近代史上的最高潮。例如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在司法部上班后每日组织同僚举行“圣经祷告会”,颇有中国“文革”时代“天天读”的架势;布什每次内阁会议都以向上帝祈祷开场,其若干决策几乎直接和美国“政教分离”立国原则冲突。在老布什并不赞成的伊拉克战争决策上,小布什甚至公开声称他听从的不是老父,而是“天父”。如此种种,布什在白人基督教选民中牢固树立了“上帝的总统”形象,是上天在关键时刻安排给美国人“战胜邪恶”的领袖。于是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东道主、共和党籍的纽约州州长在白宫授意下如此介绍布什的登场:“他是在艰难时刻由上帝和命运引导出来的人物。”

  这样的语言,和明朝起中国皇帝自称“奉天承运”几乎全同,也对揣测这个近代少见的“基于信仰的总统”未来4年的内外政策有很大启迪。

  国际政策预测

  就是在以少数票上台的第一任内,小布什也毫不犹豫地大力推行唯美独尊的单边主义。因此在“奉天承运”的第二任内,已经成为强势总统的布什不会在共和党右翼信奉的“美国例外主义”上有所退缩。

  反映在外交政策上,首先就是“反恐”战争作为文明冲突的延续。此事受到两个因素推动。第一是美国总统在第二任上对自己历史地位的关心。小布什“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基本系于“反恐”战争的成败。针对回教世界的“反恐”继续成为外交重心,自不待言。

  第二个因素是在布什本人“天降大任于予”的宗教使命感之外,造成其连任的白人基督教保守派向来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有强烈敌意,“我的上帝比你的上帝大”,911之后更甚。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在中东和回教世界的政治和军事卷入只会增加。

  在回教世界的强大反美浪潮下,布什“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计划实际上是叶公好龙,旨在寻找像穆沙拉夫那样的独裁代理人而已。这也使得美国对回教国家的核武极其敏感,因为这会彻底改变“文明冲突”中的实力均衡。新当选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奥巴玛,尽管是民主党人,也声称一旦穆沙拉夫政权被推翻,美国将采取紧急军事行动来剥夺巴基斯坦的核武。

  伊朗的核工业计划因此尤其值得注目。布什代表的共和党上层和基督教保守派下层均无法接受伊朗的核武装。因此布什第二任上可能启动某种针对伊朗的“政权改变”努力。

  布什第二任上另一重要的国际发展,便是欧美离异的加深和固化,成为难以逆转的历史趋向。只不过和“反恐”战争不同,这一过程不以欧美官方意志为转移。

  中国不少人看到欧美表面的“共同民主制度”,想当然地以为“大西洋没有那么宽”。这是缺乏深层分析的皮相之论。欧美之间,不仅在“民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都有差别,更在社会文化上出现不断加大的实质性距离,各自向不同的“后工业化”社会演化。

  欧美分道扬镳的最突出特征,便是布什“奉天承运”反映的美国宗教保守力量的高涨,对比欧洲“正在经历一场渐进和深刻的非基督教化及异教化过程”(罗马教廷第二次全欧主教会议的《工作文件》的总结)。欧洲回教人口的激增更刺激了主流社会的世俗化趋向。伦敦《经济学家》周刊分析美国大选结果时,称在美国有60%的人说宗教是其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同一比例在法国只有10%。

  再以《旧约圣经》明载遭到“天谴”的同性恋为例,美国以此为公决议题的11个州,大选日以绝对多数通过禁止同性恋婚姻。可是就在美国大选前夕的10月29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法律,允许“同性恋伙伴”收养子女和彼此享受养老金福利等等,将从2001年就受到法律认可的同性恋伙伴关系,进一步提高到几乎接近男女婚姻的地位。

  美国大选前夕,与梵蒂冈关系密切的意大利保守人士布蒂廖内被提名欧盟负责司法事务的专员,因为发表了同性恋是“罪孽”等保守言论,结果整个新一届欧盟委员会破天荒地被欧洲议会审查小组否决,在眼看将遭到整个欧洲议会否决的前景下,新主席巴罗佐被迫撤回委员会提名。此事反映了民选欧洲议会议员和美国两党主流(克里也公开反对同性恋婚姻)完全背道而驰。

  宗教之外,欧美在社会公平、福利制度、死刑等等文化和价值议题上有同样深刻的差距,此处不赘。

  作为民主党地盘的蓝美国,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在文化上的差距与欧洲相对较小,这是克里受到绝大多数欧洲民众支持的主要原因。可是美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偏偏正从北方和东西海岸向宗教保守势力强盛的中南部红美国迁移,而红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欧洲主流格格不入。

  就是在伊拉克战争中最支持美国的英国,《每日镜报》居然会以《(投布什票的)5900多万人怎么会如此愚蠢?》来报道大选结果,可见这一结局实在难以为欧洲人理解。克里败于布什,不但使得欧洲民众极度失望,也使他们和美国的隔阂极大地深化。美国大选结果,不仅迫使欧洲民众认识到欧美之间的分歧无法调和,也促使欧洲加强团结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信念。不仅“旧欧洲”法国总统希拉克就美国大选结果呼吁欧洲自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连“新欧洲”匈牙利的主要报纸也因此强调欧洲必须发展独立于美国的军力。美国在北欧的传统盟友、至今置身欧盟之外的挪威首相,也表示布什推行的单边主义造成欧美分异,因此挪威应该考虑加入欧盟。

  牛津大学欧洲研究大牌教授提摩太阿什也于美国选举前夕在《华盛顿邮报》预言,布什的连任将导致欧美之间无法逆转的离异。

  第二任上的国内战场

  布什第二任上的国内政策,也许比其国际政策更具有“革命性”,也是在许多保守派和宗教人士眼中布什“奉天承运”的历史使命。这一保守主义革命有两大领域。

  第一是经济领域,保守派有意进行一系列改革,旨在逆转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新政以来的社会福利主义,以及相应的注重社会公平和保护弱者的“软美国”哲学。布什意图创造一个所谓“业主权”社会,以加剧个人竞争和减少政府干预的“硬美国”哲学,来加强美国的竞争力。

  首先是社会保险金计划私营化。1935年开始的社会保险金计划,是罗斯福新政的最重要步骤之一,自然也成为美国“保守革命”(或不如说反革命)的主要对象。此举的最大问题是在计划转型期间必然导致政府开支的巨大赤字,也是大选后美元相对欧元暴跌的主因。

  其次是包括继续减税在内的税收改革。如《经济学家》周刊指出,这其实是将政府税收从高收入阶层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特别是酝酿中的以消费税逐渐取代所得税的改革,完全是逆转罗斯福引进的“劫富济贫”累进税制。

  其他主要项目还有所谓法律责任改革。表面上这是减少美国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责任负担和成本,增加竞争力,实质上是根本改变美国企业领袖和审判律师两者的势力平衡。后者是工会势力每况愈下之际民主党最主要的财东,布什此举将会严重打击民主党的实力。

  第二是“道德价值”领域,这是宗教保守派特别是福音派教徒耿耿于怀的头等大事,主要是要逆转几十年来美国社会世俗化自由化后的种种“堕落”现象,以堕胎(人工流产)盛行和同性恋招摇过市最为宗教保守派切齿。

  布什第二任上的“道德革命”享有两大优势:第一是按照现任九名大法官的年龄情况,未来4年中布什有提名三四名大法官的机会。由于大法官是终身职,这意味三权分立的美国的释法权将长久落在共和党手中。第二是大选后共和党掌握了国会参众两院的全面多数,更有不少南方保守人士当选,包括主张以杀人罪判处从事人工流产的医生死刑这样的极右派。所谓三权分立的权力中心全部在共和党掌握之中,显然大大增加了布什进行“道德革命”的胜算。

  当然民主党和蓝美国决不会在国内战场上束手就擒,特别是民主党在参议院还有45票,足以进行无期限发言的“阻挠议事”来挫败共和党的重要议案或提名。另外蓝美国选出的若干共和党务实派参议员也不见得会全力支持布什的保守政策。另一方面,因为少数族裔人数急增和人口加速老化,美国人口有左翼化的长远大势,不少宗教保守派将“奉天承运”的布什第二任看成是“保守革命”转瞬即逝的最后机会。因此布什第二任期间的国内战场上的热闹,恐怕不会亚于“反恐”。 北美特约撰稿人 于时语

  相关专题: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