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反对派领袖尤先科背后的两个女人(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12:48 环球时报 | ||||||||
尤先科与妻子一起上教堂。 尤先科与尤丽娅。 11月27日,乌克兰政局依然处于胶着状态。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反对派领袖尤先科的支持者还在继续进行示威活动。连日来,只要尤先科能抽出时间,肯定会来到这里给示威民众加油打气。在尤先科身旁,人们总能发现两位“漂亮女人”———这就是尤先科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尤先科和政治盟友尤丽娅·季莫申科。 妻子让他成“美国女婿”
叶卡捷琳娜·尤先科是乌克兰裔的美国人,由于这层关系,一些乌克兰老百姓干脆把尤先科称为“美国女婿”,认为如果不是叶卡捷琳娜,美国不会如此支持他。 叶卡捷琳娜的身份和工作经历充满了神秘色彩。她父母都是乌克兰人,二战后迁往美国芝加哥。据有关媒体报道,叶卡捷琳娜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很丰富:1984年,叶卡捷琳娜开始在美国海关部门担任特别助理,负责一个教育项目;从1986年起曾在美国国务院人权局工作过;两年后,她又成为美国白宫国际局局长的助手;1989年,她曾在美国国库工作过几个月,随后去了美国参议院经济委员会。 1991年,叶卡捷琳娜作为美国—乌克兰基金会首席代表,来到了乌克兰。此后,她在陪同乌克兰政治家考察团出国访问的飞机上认识了尤先科,两人于1998年结为连理。 叶卡捷琳娜很敬重丈夫,她原本并不主张尤先科竞选总统,但丈夫决定了要这么做,她便尽全力帮助他。叶卡捷琳娜最敬重的女人就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夫人切丽,因为她们有相同之处———都在夫君官居高位时生过孩子。 由于叶卡捷琳娜在美国“复杂的工作经历”,俄罗斯一家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于2001年4月语出惊人地说,叶卡捷琳娜是美国中情局特工,她来乌克兰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尤先科当乌克兰领导人,然后使乌克兰成为美国的附庸。随后又有一家电视台发表相同评论。对此,叶卡捷琳娜非常愤怒,将这两家电视台告上法庭。2002年,法庭判决电视台主持人侵权,但只是处以罚款。 叶卡捷琳娜一直对“美国间谍”的传闻耿耿于怀,她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尤先科的竞争对手已经无法在我丈夫身上找到攻击的借口了,才转而对我们的家庭进行污蔑。”她气愤地说,“我很奇怪,一个3个孩子的母亲居然成了‘国家安全的威胁’。我是乌克兰人,我父母也是乌克兰人,他们生于乌克兰、长于乌克兰。我本人生活在乌克兰,感到很幸福,我也不后悔当初作出回到乌克兰的决定。” “美女富豪”能量不小 作为政治家,政治盟友的鼎力相助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先科的政治盟友是一位人称“铁娘子”的“美女富豪政治家”———尤丽娅·季莫申科,在此次示威活动中,尤丽娅始终并肩站在尤先科身边,他们手挽着手,俨然是一对完美搭档。 分析人士指出,曾担任过乌克兰副总理的尤丽娅是“尤先科背后的真正力量”,没有她的全力支持,尤先科在与亚努科维奇对决时不会如此中气十足。也正是尤丽娅极具鼓动性的演说,煽动了示威者从市中心向有总统府大楼的政府办公区进发。当反对派支持者向总统府大楼前进的道路被拦住时,尤丽娅则手捧花朵,劝说维持秩序的军警加入反对派阵营。 尤丽娅出生于1960年,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异了,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由于母亲的收入十分微薄,母女俩长年累月地挣扎在贫困线上。尤丽娅说,由于童年的经历,她很早就明白“自己的命运该由自己决定”。 大学毕业后,尤丽娅被分到一家工厂工作。1989年,乌克兰开始允许私人开办企业后,她与丈夫立即辞职开办了私人商业机构“终端青年中心”。1991年,她出任乌克兰汽油公司总经理,负责向整个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供应汽油燃料。在1995年至1996年时,她担任乌克兰“统一能源系统公司”总经理,该公司在1996年的营业额达到100亿美元。1996年、1998年,她两度当选乌克兰议会议员;并于1998年成为国家预算委员会主席。1999年,尤丽娅迎来了事业上的巅峰,成为负责能源问题的副总理。 但作为一个位高权重、拥有无数财富的女人,生活中的种种传闻也使她成了乌克兰最具争议的女性之一。有报道称,乌克兰前总理拉扎连科在任时被传与尤丽娅之间有“暧昧关系”。据布热津斯基在《莫斯科娱乐场》一书中透露,由于受到拉扎连科的庇护,“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的20%都掌控在尤丽娅手中”。尤丽娅因此被称为“汽油女皇”, 据说她的“身价有110亿美元”。但好景不长,1997年,拉扎连科因被指控贪污巨款而被库奇马总统解职并逃到国外。2001年2月,尤丽娅因被指控贿赂拉扎连科,以便让自己的公司垄断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而被当局逮捕,受了一个月的牢狱之苦。出狱后,尤丽娅便开始领导反对库奇马的运动。2002年,尤丽娅在一场神秘的车祸中受伤,差一点丢了性命。此后,尤丽娅加强了保安,据说她的保镖均由前特种部队士兵组成,而且整整有一个排。 (本报驻外高加索特约记者 关健斌)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