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印度洋海啸15万生命遗下呼唤 预报比赈灾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9:43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7日讯 记者詹新慧报道:世界都在关注印度洋海啸事件,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赈灾工作。人们都在疑惑,如此巨大的天灾为什么不提前没有预报?此次大地震海啸有人预报了吗?

  1月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如意人生文化研究中心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了“十五万生命遗下的呼唤—
—预报天灾比赈灾更重要”报告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家等,在会上重点介绍了他们此次地震前的预报结果。会上首次公开了印度洋强地震海啸中国专家令人振奋的预测结果。

  从报告内容得知,上海市地震局沈宗丕高级工程师用磁暴月相二倍法于11月15日预测,12月20日±5~10天将有Ms7.5~8.5级地震;北京工业大学李均之教授依据12月19日观测到次声波达2100毫伏,预测在28日以前将有Ms8级以上地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任振球研究员,依据引潮力共振异常叠加于12月23日晨预测:12月24~28日在墨西哥的东南端至危地马拉将有Ms8级地震。以上预测意见,均在内部报给了上海福岛自然灾害预测技术开发基金会。中国地震局耿庆国研究员,也用磁暴二倍法在内部预测12月24日是个危险点,在其附近将有大地震发生。

  实际状况又是如何呢?24日在澳大利亚与南极之间发生里氏8.1级地震,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发生里氏9级地震。这一切表明预测的时间和震级均正确,但地点未报出或错报。用引潮力共振报错发震地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经费支持(福岛基金会目前也尚无经费),至今未解决共振边界线的电脑显示等问题。目前靠人工手绘不能画及赤道地区和南半球,从而造成发震地点的错报。此外,核工业地质研究院杜乐天研究员认为这次地震与地幔放气有关。在震前的9月1~29日,Mopitt卫星曾观测到在这个地震震中一带上空出现一氧化碳(可燃气体)的高浓度异常,覆盖面积有10多万平方公里。一些从卫星红外研究的科学家,还看到此次地震的震中地区,在震前也出现卫星红外的异常。

  令中国人自豪和高兴的是,这些科学家预测临震的自主创新手段,都是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与现代先进科技相结合而取得的。例如,“三星一线”触发因子的发现,任振球是通过整体研究,考虑了地球内外各种可能的影响因子,包括各种大气内部因子、各种地球物理因子以及各种天文因子,经过对比分析筛选、典型剖析、统计信度检验以及物理机理探索而发现的。次声波异常的发现,李均之是通过多种临震手段的全方位研究,最后筛选得到次声次异常、地应力突跳和鹦鹉跳跃异常等较好的临震信号。其他一些人如沈宗丕、孙威、钱复业等各自发现的临震手段,也都是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整体思维,采取非常规方法、形象思维、反向思维或在全息中寻找异常信息而发现的。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整体观和整体思维,对于当代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复杂系统的许多世界性难点的探索和逐步攻克,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次巨大的地震海啸灾害面前人类心中多了许多不安,但今天到会的一百多位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人大师生、新闻界人士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因为,只要充分利用好我国专家们现有的新成果,如此大灾是能够很准确预报出来的。然而,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如此好的预报方法,只是由于在他们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很好的作用,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及各界人士给予大力支持。据本次报告组织人、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伯淳先生介绍,今后还将组织与此内容相关的活动,希望更多人能为我国天灾预报工作予以实际的支持,发挥各自的力量。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