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新大西洋主义出笼 扩大与欧洲新老盟友合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6:52 《环球》杂志 | ||||||||
近两年来,美国与法、德等欧洲盟友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特别是伊拉克危机期间,大西洋两岸唇枪舌剑,“口水仗”打得不亦乐乎,双方关系降到了二战结束后的最低点。去年美国大选期间,多数欧洲人希望克里能击败布什,当时的情形正像英国一家报纸所描绘的那样:“欧洲人津津有味地看着老大哥一家人争得头破血流,抢购《华氏911》导演迈克尔·摩尔抨击布什的书籍,在酒吧里嘲笑美国人愚昧。”
可是,“愚昧”的美国人还是选择布什连任总统,而布什上台后作出的第一个聪明抉择,就是下决心修补美欧关系的篱笆,重建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大西洋联盟。 布什竞选连任获胜后不久,便向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他在就职后将“尽快访问欧洲”,以“努力加强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大西洋两岸关系”。同时,他致电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明确表达了依据“共同价值观和利益”与欧盟强化合作、共同发展、联手反恐的愿望。2月上旬,就在布什总统第二任期开始后两周,国务卿赖斯就旋风般地访问了英国、德国、波兰、法国等国家。2月中旬,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前往德国慕尼黑参加国际安全会议,他在大会上承认,“一个国家不可能单独击败极端主义”。2月下旬,布什正式访问欧洲,在布鲁塞尔同北约和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包括会晤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和俄罗斯总统普京。 美国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在一个月内同时访问欧洲,这在历史上不多见。不论布什访欧的结果如何,仅凭这一连串的外交动作,就传递出一个极其鲜明的信息:布什在第二任期内将把改善和修复对欧关系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力争使美欧关系走出伊拉克战争的阴影,并且积极构建新型的、更加紧密的大西洋联盟。 布什连任总统伊始,便向欧洲盟友频送秋波,软语温存,并非是为了改变他在欧洲人眼中我行我素的“西部牛仔”形象,而是出于其政治考量。伊拉克战争“后遗症”已把布什政府搞得焦头烂额,伊大选虽然成功举行,但反美和反政府暴力活动依然不断,从组建临时政府、制定宪法直到最终选举产生正式政府还有大量变数;美国要想在伊拉克“善始善终”,需要欧洲盟友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等各方面参与伊重建工作。为防止伊朗核扩散,并避免伊朗与伊拉克两国的什叶派联手在中东地区坐大,威胁美国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利益,布什不得不求助于目前仍与伊朗保持较好关系的欧洲盟国。重新恢复巴以谈判,实现中东和平“路线图”,也离不开欧洲盟友的支持和斡旋。铲除“基地”之类的恐怖主义组织,更少不了欧洲各国的鼎力相助。 近两年来,美欧关系的恶化并没有影响到欧洲自身的发展。去年,欧盟成功扩展到25个成员国,并通过了欧盟宪法,欧洲一体化迈出了历史性步伐。欧盟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法、德、英等欧洲国家涌现出新的“中国热”;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也在日益发展。总之,在欧、美、俄以及欧、美、中两个三边关系中,美国的影响都有所下降。布什急于改善对欧关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通过推行“均势”政策,牵制俄罗斯、中国等“潜在对手”。此外,美欧政治关系的缓和也有利于推动跨大西洋的经贸合作,从而为美国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造更好的条件。 布什访欧,标志着美国“新大西洋主义”的出笼。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反恐和防核扩散为主要任务,以中东为重点地区,以牵制俄、中为长远目标,扩大美国与欧洲新老盟友的政治安全合作;在增进美国与欧盟和欧洲各国经济交流的同时,推动北美贸易区和欧盟经济体的融合,为最终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奠定基础。通过减少单边行动、加强多边和双边磋商,建立一个互为补充、影响遍及全球的新型的大西洋联盟,在与欧洲获取共识的基础上维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权,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实现和发展美国的国家利益。 布什政府能否实现“新大西洋主义”,关键要看其欧洲盟友的态度。现在,欧洲也表示愿意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但是在伊拉克重建、伊朗核问题、巴以和谈以及与俄罗斯和中国关系等问题上,欧美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双方的利益并不相同,在某些方面甚至完全相悖。当然,美国少点“霸气”,多点“和气”,欧洲人肯定欢迎,但是要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美国的领导,恐怕很难。春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