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国周升级英伦中国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6:18 国际先驱导报 | ||||||||
BBC的“中国周”已经落下了帷幕,几天的电视节目并不足以在英国社会形成“中国热”,但已经足以改变一些英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国际先驱导报曼彻斯特特约记者徐丽报道 早在2月下旬,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就纷纷转告提醒:英国广播公司(BBC)要做一个“中国周”的节目,一定要看。
这是BBC首次针对一个国家特别制作的专题节目。BBC国际部中国业务发展总监李文说:“我记得最初BBC世界台有关的同事在酝酿这个节目,大概是去年的4月份。最初是一个很初步的构想。但很快就发现,BBC很多制作部门,包括本地的电视和广播制作部门都有兴趣。而BBC有关高层管理人员也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地全力支持,希望我们能搞得更好,而且是以多媒体的方式来做。”BBC为了这一周节目,可谓不惜血本。在此前的两三个月里,他们派出了60多名记者分别前往中国7个城市采访报道、搜集材料。 人情味和中国名流 因为没有让题目局限在中国的政治、人权、经济这些严肃题目上,BBC这次推出的不少报道都很有人情味,这种东西有时候更能打动一般的英国民众。比如有一档纪录片就关注到了变革中的中国儿童生活。令英国人瞠目结舌的是,中国的少年们每天要花12个小时呆在学校里,从早上6点开始,晚上还会有一个小测验。我的邻居戴维斯太太看了这个节目后,第二天专门跑来问我事实是否如此,然后感慨道“怪不得我儿子说在他的学校里,华人的小孩总是成绩比较好”。 “中国周”报道也不仅限于中国当地,还有一个叫《胖妈妈的传说》的纪录片就讲述了在印度西部小城Kolkata的中国城里,有一位中国妇女开创了外卖饭菜的先河。一位纪录片的创作人员指出,如果没有这位被称为“胖妈妈”的中国妇女,小城里的人不但一辈子都吃不到美味的客家面条,还会找不到工作,因为现在不少人都以做中国面条为生。虽然年轻人仍然对胖妈妈的传说很感兴趣,但中国城里的家庭饭店正在消失,有着65年历史的中文报纸也已经关闭了。一位学习艺术史的英国学生告诉记者,他此前对中国并不熟悉,对政治也毫无兴趣,但是看了这部纪录片后,他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很坚韧的民族,他还准备抽时间研究一下节目中提到的中印战争。 BBC报道中涉及的中国人也大多是中国近几年的风云人物,比如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被BBC称为“中国奥普拉·温弗莉”的陈鲁豫、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和英国观众最熟悉的中国人之一、动作影星李连杰等。当然,在BBC最受瞩目的压轴大戏——在上海录制的“Question Time(《问与答》)”中,请到的嘉宾几乎都是最有资格在有关议题上发言的人物:末代港督彭定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经常在英国报章上攻击中国政府的英国专栏作家伊莎贝拉·希尔顿。 “Question Time”“很震撼” “Question Time”之所以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是第一个在中国现场讨论敏感政治问题的外国节目。“Question Time”是BBC的一档老牌电视政论节目,多年来拥有一批铁杆拥趸。主持人大卫·丁布比说,“这是一次突破,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和知名的中国政府批评者们在中国录制节目。” 从英国当地观众的评价来看,中国政府允许“Question Time”在中国录制无疑是明智之举,一改自己在保守的英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伦敦的埃德蒙就说:“观看在上海的Question Time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奇妙的经历……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现场讨论了一些诸如集会权、抗议权和参加贸易联盟这样的重要问题。这个节目如此震撼,因为我没有想到中国会允许这样的公开讨论出现,而且在现场对政府表示不满的中国观众也不会被抓起来或者遇到其他麻烦。”苏格兰的哈维·埃利奥特表示,他曾经因公到过中国几次,因此对这个国家有一定感情和了解“令人兴奋的是,中国政府批准并且积极参与了这个节目,我个人赞赏他们的付出与宽容。” 节目中嘉宾和观众的积极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当天讨论的题目包括计划生育、香港政局、反分裂法、独生子女、人权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场观众的爱国心表现得非常突出,当一位观众说她父亲是乡下学校的一位教师,十年前下岗,没有得到补助,另一位非常年轻的女孩立刻反驳说,不要老是说十年前,要朝前看,现在中国教师的待遇已经提高了。嘉宾彭定康说,“我非常惊讶,上海的观众能这样活跃。他们表达清晰且尖锐。”来自英国汉普郡的约翰·伊登说:“节目中体现出来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启发。”简·菲利普说,“看到中国人尊重对手,当听到明显不同于他们理念的意见时也不插嘴或者摇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我们英国人有时候更应该向这些人学习。” 地铁里的中文广告 英国当地不少华人在3月7日到12日都按照BBC的时间表按时观看“中国周”的节目,并且还将其推荐给身边的英国朋友,希望他们可以从中了解相对比较“原汁原味”的中国,不要总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偏见中。从目前观众在BBC网站上的留言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英国人确实借此增加了对中国的认识。 一个英国学生迈克3月15日很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这周陆续看了有关中国的这些报道,我觉得这是BBC的一个好点子,我认为,中国在我的有生之年只会越来越重要,不说大公司都瞄准了中国市场,我身边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所以我想什么时候也亲自去中国看一看。”另外一个英国朋友说“我以前觉得中国人和英国人很不一样,但现在看了节目之后我才发现,如何理解这两个国家人民的异同比我想像的要复杂多了,我们以前把中国看得太简单了。” BBC的工作人员曾经表示,中国的迅速变化和不断开放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她对世界的影响,是这次“中国周”开办的根本原因。事实上,英国人对中国的热情虽远不及法国人,但也在累积。前一段时间记者去伦敦,在地铁里赫然看到“敢不敢玩?”四个大字,看来看去,都是标准的中国字,不掺杂一个英文单词。那是一个除汗剂的广告海报。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