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赖斯软硬两手对付朝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0:24 世界新闻报

  小幅调整策略 强硬立场不变

  在外交风格上,赖斯被称作是“强硬派实用主义者”。在她刚刚结束的东亚之行期间,赖斯先是表示,美国承认朝鲜 是“主权国家”;但又在3月21日即将结束访问时称,如果朝鲜不早日重返六方会谈,美国将采取“其他手段”。而朝鲜又 在同一天宣布,已经增加其核武储备。一时之间,人们纷纷猜测,六方会谈会不会破裂?

  释放缓和信号

  打破朝核问题僵局,寻求解决方案是赖斯此次东亚之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她为期一周的东亚之行里,赖斯就朝核问 题表态的最大亮点,就是第一次承认了“朝鲜是主权国家”。值得玩味的是,赖斯在访问日本、韩国和中国时,就朝核问题的 表态各有特点。

  在访问日本时,赖斯在重申朝鲜应“先行弃核”、立即重返六方会谈的同时,表示“谁也不否认朝鲜是主权国家”。

  到访问韩国时,赖斯明确表示,朝鲜是“主权国家”,美国“无意攻击和侵略朝鲜”,朝鲜可以通过六方会谈得到包 括燃料援助等更多的“实惠”。赖斯的发言,等于承认朝鲜是一个平等的协商对象,而主权国家的内政是不容外国干涉的。从 这个意义上说,赖斯的发言是有新意的。但是,赖斯同时强调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声称美国不能无限期地等下去”。她主张朝 鲜应“三步走”,那就是重返六方会谈、放弃一切核开发、接受核查。可以看出,虽然赖斯做了一些口头承诺,但美国政府要 求朝鲜“先行弃核”的基本立场丝毫没有松动。

  而在北京,赖斯又重回强硬立场,声称如果朝鲜拒绝六方会谈,美国将选择“其他方式”。分析人士认为,赖斯指的 是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而问题一提交安理会,就意味着六方会谈宣告失败。

  立场并未软化

  第一次承认朝鲜是主权国家,这可能是美国给朝鲜重返六方会谈的“名分”,为重开会谈营造一个好的氛围。但是, 这些“承认”离朝鲜的要求相距甚远,因为朝鲜的目标是要求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但布什 政府对朝鲜,从“无赖国家”到“邪恶轴心”再到“暴政前哨”,帽子越扣越大。而所谓“暴政前哨”的概念,正是赖斯在出 任国务卿后不久提出来的。

  早在担任布什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赖斯就被认为是美国政府中的强硬派人物。出任国务卿后,新的角色要求 赖斯对自己的形象有所调整,但在朝核问题上,她还是采取了比前任国务卿鲍威尔更为强硬的态度。赖斯主张朝鲜必须放弃“ 核野心”,她以人权状况为由,把朝鲜指控为“暴政前哨”。最近,她还表示,如果朝鲜想获得并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那将 导致“国家的灭亡”。与鲍威尔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赖斯拥有总统布什的绝对信任,她的地位和权力正“蒸蒸日上”,这使得 她有可能更自由地按自己的风格去处理问题。

  朝鲜于2月10日在宣称自己拥有自卫性核武器的同时,宣布无限期推延参加六方会谈。它所持的主要理由就是美国 企图进一步“孤立和压迫”它。朝鲜认为,赖斯“暴政前哨”的发言,等于说美国不想继续进行六方会谈。此后,朝鲜多次强 烈要求赖斯收回这个发言。

  强硬的实用主义是基调

  作为布什的得力助手,赖斯是布什外交政策的代言人和坚定的执行者。专家认为,在这次东亚之行中,赖斯在朝核问 题上的表态有所缓和,可能预示着美国对此问题的策略有所调整。有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已经举行了3轮,包括朝鲜和美国 在内的有关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但是关键的当事国朝鲜和美国互不相让,使六方会谈陷入了僵局。美国要求朝鲜 “先行弃核”,而朝鲜主张“冻结换补偿”、“行动对行动”,很难在双方之间找到妥协点。与此同时,双方也都知道,这种 硬碰硬的较量,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

  对于进入第二个任期的布什政府来说,朝核问题是其必须考虑的课题之一。对赖斯来说,朝核问题更是必须跨过去的 一座山。美国一些舆论认为,从最近美国处理黎巴嫩和伊朗问题的方式来看,赖斯出任国务卿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转向“ 新现实主义”。有人评价赖斯,说她是“披着鸽毛的鹰”。赖斯说过,她有关“朝鲜是主权国家”的发言,经过了“深思熟虑 ”。至少,这个发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朝鲜的要求。但是,这种“口头承诺”能起到多大作用,人们不得而知,因为朝鲜要 求的是更加直接和实际的行动。

  《世界新闻报》驻韩国记者 金东光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