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顶戴花翎的剑桥院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18:46 时代人物周报 | ||||||||
今天记得政治历史学者高尔斯华·娄易斯·狄金森(1862-1932)的人,恐怕不多了。但是在二十世纪头三十年,狄金森作为英国知识界教育界的领袖人物,在促进中西理解交流上,起了关键性作用。 狄金森是英国典型的学术贵族。年轻时在剑桥国王学院研究希腊罗马史。以优异成绩毕业,却转身学医,立志以药救人、终身不娶,以尽全力有益于人世。到三十多岁,临近
1901年,正当义和团运动之后,西方列强下决心“惩治”野蛮的中国。而狄金森对西方的帝国主义态度极为不满,写出了他的名著《约翰中国佬来信》。约翰,普通人之意。这位中国佬来到欧洲,发现西方人种种不人道的行为,与中国哲人提倡的人性对照,显得极为野蛮。他能以中国思想的智慧,针砭西方的野蛮,不能不说狄金森体现了现代文化批判精神,并且对非西方民族,有一种眼光长远的尊敬。只是,当时狄金森对于中国所知甚少。书中的中国,好像乌托邦的理想国。后来印度独立运动鼓吹者,以此书为运动的“福音书”,连他都甚为惊奇。1912年,狄金森已经五十岁,刚以《宗教与不朽》一书赢得更高盛名,被一个基金会委以到东方三大国考察的重任。他在中国漫游了大半年,从香港到上海见刚辞大总统职的孙中山,然后坐帆船溯长江而上直到宜昌,然后从京南下齐鲁,登泰山,访孔庙,1913年夏天才从天津渡海回国。远游归来,1914年他出版考察报告《论印度、中国、日本文明》,同时出版他的旅游笔记《观感》。在此二书中,他都毫不客气地指出:“英国人在东方最不受欢迎,我们还假装不明白原因。”狄金森的结论,几乎让人瞠目结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就是民主的,中国是西方民主主义的理想境界。” 欧战开始后两星期,他起草了最早的“国联纲领”,建立跨国的和平主义组织。不久,他出版了《1904到1914的国际无政府状况》这本“国际性和平主义”经典著作。狄金森于1920年从剑桥退休居伦敦,但仍兼任正在日益变得重要的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在这时期,一大批中国留学生来到英国。陈源、张东荪、张君劢等人都在此就读,很多人受到过狄金森的帮助。徐志摩也在此,却很想转到剑桥国王学院去,是狄金森给他出的力。看起来当时在英的中国学生,都知道到狄金森老先生那里去,几乎是有求必应。在狄金森的影响下,以希腊与中国双模式建立现代价值,成为一批英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在狄金森的学生中就有理论家瑞恰慈、美学家罗杰·弗赖,以及更年轻的文学家燕卜荪等人,都对中国抱有热情。 1932年,国联派遣李顿调查团,就日本侵占东三省,试图“不偏不倚地仲裁”,日本为此抗议退出国联。作为国联的最早创建人,狄金森正在此时去世。没有看到国联开始瓦解,算他的幸事。狄金森从中国带回一套花翎顶戴蟒袍,在家见客时就穿戴起来,是当时英国知识界一大趣闻。他到中国时,已是民国,这套装束不知从何而来。对狄金森来说,中国的国体与朝代,恐怕是不必分清的事。至于为什么西方自由主义的领袖,考察中国问题,却是新儒家式的?不是一句“误读而已”就可打发的事。其中大有讲究,应当仔细加以探讨。然而已经不是此篇小文章能处理的课题。在此我只能指出,狄金森等人进行文化批判时,他们眼中的对象是西方文化体制。儒家文化只是用来做借鉴,借得准不准就是很次要的事。就文化批判的目的而言,狄金森的“儒学观”,与中国新儒家是南辕北辙。 赵毅衡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