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南陷入信任危机专题 > 正文

联合国特使因受贿停职 不满庇护安南调查员撂挑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5:31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随着对“石油换食品”项目反腐败调查的不断深入,被披露受贿的联合国官员也越来越多。当地时间4月20日,联合国朝鲜事务特使莫里斯·斯特朗因为涉嫌从韩国商人处收取贿赂被迫暂时停职,从而成为了最新一位“落马”的联合国高官。至于安南秘书长在丑闻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调查委员会内部长期以来的争执也在20日被公开:两位高级调查人员以自己的辞职,表示了对调查报告开脱安南责任的强烈不满。

  *** 联合国特使涉嫌受贿“落马”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联邦调查官员的话说,斯特朗停职一事的关键人物,就是上周刚刚被美检察机关起诉的韩国商人朴东善,此人以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编外间谍”的身份,用伊方巨额资金贿赂了多名联合国高级官员。而斯特朗本周早些时候已经承认,自己和朴东善之间有过交往。

  在调查过程中有证人指出,在1996年到1997年间,朴东善将从萨达姆政权处得来的100万美元注入了一家由“某联合国高级官员”之子所开设的加拿大公司。而身为加拿大著名企业家的斯特朗也在接受调查后承认,朴东善1997年曾将资金注入和他本人“相关的”商业项目,甚至在他主持斡旋朝鲜事务的过程中,朴东善也向他提出了不少建议。斯特朗说:“我此前一直和朴先生有联系。实际上,作为一位朝鲜出生的当地人,朴先生在我出任联合国朝鲜事务特使期间,曾就朝鲜事务多项议题提供了不少建议。”

  《华盛顿邮报》披露,虽然说斯特朗的两个儿子都在加拿大经商,但斯特朗本人没有承认自己就是相关证人口中那位“某联合国高级官员”,也否认自己和“石油换食品”项目有任何瓜葛。他在联合国的助手以及两个儿子都拒绝就斯特朗遭停职一事发表意见。

  还有美国调查人员指出,除了和朴东善之间关系暧昧之外,斯特朗同时也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儿子科乔·安南所在一家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而科乔·安南也因为涉嫌参与“石油换食品”丑闻正在接受调查。

  联合国发言人杜加里克则表示,联合国方面将寻找新的人选来接替斯特朗的职位。他说:“对于我们而言,斯特朗同意在事情得到澄清之前暂时停职非常重要。”联合国方面还表示,斯特朗本人在接受“石油换食品”调查组质询之后,已经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停职请求,停职命令从安南批准后立即生效。目前所不清楚的是,联合国可能会任命谁出任朝鲜事务特使,负责关于朝鲜核项目的国际对话。

  安南本人也发表声明,声称自己在1999年任命斯特朗为联合国秘书长朝鲜事务特使时,一直不知道斯特朗和朴东善之间存在生意往来。“我对此(两人的交往)不知情,但我不想介入此事(的调查工作)。”不过安南同时宣布,将会对联合国相关制度重新审查,杜绝高级官员利用工作职权牟取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

  ***高级调查人员愤而辞职?

  虽然“石油换食品”丑闻调查工作仍在进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身边多位高官,甚至他自己的儿子都因为涉嫌其中而接受调查,但安南本人仍然被认为是清白的。不过调查委员会的两位高级调查人员可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因为抗议调查报告为安南本人在腐败丑闻一事中的责任“开脱”,已于20日宣布辞职。

  美联社透露,此次宣布辞职的两位高级调查人员名叫罗伯特·帕顿和米兰达·邓肯。其中帕顿主要负责调查项目牵涉到的各家公司,并同时调查安南父子在丑闻事件中可能的不当行为,邓肯则是他的下属。

  帕顿在负责调查联合国丑闻事件之前,曾先后做过律师,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参与FBI人质解救工作。他向美联社证实,自己一周前向调查委员会递交了辞呈,但他拒绝给出更多的细节。邓肯也拒绝接受媒体的任何采访。

  “石油换食品”调查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的马克·皮特表示,他们在3月底所公布的中期调查报告中主要针对安南儿子科乔,而削弱了对安南本人的调查。对于自己同事的辞职,他的意见是,委员会虽然讲述了调查人员所发现的事实,但最终所得出的结论却和调查初衷出现了偏差。

  皮特承认,在如何解读针对安南本人的证据时,委员会内部出现了分歧,但他否认调查人员受到了外界的监查。此外,皮特在对两位同事工作能力大加赞赏的同时,也表示,帕顿和邓肯两人应该是“个人涉入调查工作太深”,而产生了失望情绪。在他看来,两人最终因此而辞职是“再正常不过的”。

  对于帕顿等二人的辞职,安南发言人表示,这纯属调查委员会的内部事务,并拒绝就此发表评论。联合国多位官员也反复强调,调查报告是独立的。

  此前,调查委员会在3月末公布的中期报告中,对安南在“石油换食品”项目管理工作上的失误进行了批评,并认为安南对于自己儿子涉嫌该项目丑闻而进行的调查“不恰当”,不过最终委员会还是认定,安南本人并没有违反联合国相关规定,为自己儿子牟取私利。

  在委员会今年2月3日公布的第一份腐败调查报告中,“石油换食品”项目负责人贝农·塞万因为涉嫌“操纵石油换食品项目下石油合同的流向,将一份石油合同分配给中东一家与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表亲有关的公司”而成为众矢之的。虽然委员会认定,塞万的行为未构成受贿罪,但他还是“制造了严重的、持续的利益冲突……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严重地损害了联合国的声誉”。

  “石油换食品”项目自1996年12月开始,到2003年11月中止,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援助项目。该计划允许伊拉克出口部分石油,以换取人道主义物资,旨在救助那些因国际制裁而陷入困境的伊拉克人民。但在执行过程中,该计划却爆出了联合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丑闻之一。

  随着联合国渐渐步入花甲之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也频频爆出丑闻。除石油换食品腐败丑闻外,刚果(金)维和部队性丑闻、难民署高级专员性丑闻、为卷入腐败案的高级官员支付法律费用的丑闻等也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声誉,并使任期将于2006年结束的安南秘书长面临巨大的压力。(陈凡)

  相关专题:安南陷入信任危机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