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美军亵渎《古兰经》引发抗议专题 > 正文

美国新闻周刊关于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内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4:10 法制晚报
美国新闻周刊关于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内幕(图)

《新闻周刊》将刊登文章《火是怎样烧起来的》,记述“美军亵渎《古兰经》”新闻出炉经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北京时间今晨,美国国务院发起外交攻势,要求美国驻外使领馆广为宣传《新闻周刊》已经收回美军亵渎《古兰经》报道的消息,以期挽回这则报道在伊斯兰世界造成的恶劣影响。

  《新闻周刊》此前承认关于亵渎《古兰经》事件的报道是错误的,并向因为该刊不实报道而引发的一系列抗议示威活动以及事件的受害者表示道歉。那么该条失实新闻是如何出
炉的?本报记者今晨连线采访了最初报道该消息的编辑马克·惠特克。

  《古兰经》事件新闻编辑惠特克

  线索人事后否认

  本报记者今晨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古兰经》事件的原始报道编辑马克·惠特克。他告诉记者,五角大楼称,没有证据显示报道中的事件是属实的,该报道所引述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中并没有亵渎《古兰经》的内容。《新闻周刊》也正在调查这件事。由于报道引起暴乱,他说:“我们对由此事引发的骚乱受害者和受到牵连的美国士兵表达我们的同情。”

  惠特克表示,调查显示,我们的报道中有失实的地方,我们的消息源后来改口称,他不敢肯定自己是在军方的调查报告中看到这些内容的,有可能是在别的文件中见过。所以,我们周一撤回相关报道。但是调查还在继续,我们不会考虑对该报道的采写者采取任何处罚措施,因为这一报道的出台是“非常谨慎的”。

  惠特克向本报记者透露说,在2004年8月和10月,英国、俄罗斯的媒体以及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早就做过有关美国监狱亵渎《古兰经》的报道,只是它们引用的是“被关押囚犯的证词”,而《新闻周刊》的报道援引的是美国政府官员的话,更具可信性,因此引起了骚乱。文/实习生 杨全录

  《新闻周刊》述评

  肇事新闻是这样出炉的

  那么这篇引起全世界穆斯林广泛抗议的新闻是如何出炉的呢?《新闻周刊》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将于23日出版的新闻述评,题为《火是怎样烧起来的》,文章中详细记述了那篇原始文章的采访经过。

  《新闻周刊》的资深调查记者迈克尔·伊西科夫早在去年底就对关塔那摩美军基地的“美军监狱内虐囚”事件发生兴趣。为了进行调查,他打电话给一位熟悉的关塔那摩基地政府高级官员,这人长期以来都是他的线人,并且十分可靠。这位官员建议在文章中增加一些FBI邮件中没有的新的细节,同时提到了“亵渎《古兰经》”事件。

  获得这些线索后,伊西科夫致电监管关塔那摩监狱的美军南方司令部请求证实,但南方司令部一名发言人拒绝就此评论。《新闻周刊》负责国家安全新闻报道的记者约翰·巴利在看到同事的这些材料后,认为这个材料比较敏感,于是他将文章的草稿寄到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处,询问是否失实。

  这位官员只对文中这样一个细节表示怀疑:2001年国防部派遣少将杰夫里·米勒视察关塔那摩监狱,关于他可能对虐囚事件有责任的说法不真实(在草稿中对此做了相应修改)。这位官员由于对报告中其他几项不知情而没有表态。

  鉴于军方和国防部官员都模棱两可,均没有明确否认,文章最终还是见刊了。

  文/实习生 杨全录

  人大新闻学专家

  报道敏感问题应先保证新闻真实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今晨告诉记者,《新闻周刊》事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它在穆斯林世界掀起了反美高潮,并已造成数十人在冲突中死亡。由于报道中牵扯到民族和宗教问题,陈教授一再向记者强调,新闻媒体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该十分谨慎。

  陈教授表示,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看,记者对单一新闻来源应保持警惕。记者应当对自己的消息源提供的线索进行多方面核实,在牵涉到敏感或重要问题时首先应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其次才是时效性。文/实习生 杨全录

  “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始末

  5月6日,一巴基斯坦人士首次披露《新闻周刊》报道内容

  9日,《新闻周刊》刊出调查文章《军方内部调查显示关塔那摩监狱存在亵渎<古兰经>事件》

  10日,阿富汗学生和民众开始抗议,11日发生严重骚乱,造成至少50人伤亡

  12日,沙特阿拉伯外交部要求美国调查该事件

  13日,当日的骚乱造成至少有19人死亡、53人受伤。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发出谴责

  14日,阿富汗总统首次出面,要求美国调查并严惩肇事者

  15日,《新闻周刊》刊登社论,表示道歉。

  16日,伊拉克穆斯林长老会提出强烈谴责

  16日,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称,《新闻周刊》的错误报道损害了美国的海外形象

  17日,《新闻周刊》收回报道

  链接

  美国历史上主要失实新闻

  ★1980年9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则令人揪心的故事:一个名叫吉米的8岁小男孩,在其母亲的同居男友教唆下染上毒瘾。记者简妮·库克凭此新闻获得了普利策奖·面对后来的质询,库克终于坦白,她的报道纯属捏造。《华盛顿邮报》退回了有关的普利策奖项。

  ★《纽约时报》坚持百年不出失实新闻,但2003年,一名叫杰森·布莱尔的年轻记者自称游遍了全美国,写了73篇稿件,但其中36篇是杜撰的。在对他的稿件进行核实后,《纽约时报》进行了150多次采访,并道歉。

  ★2004年5月30日,《纽约时报》刊登了舆论监督员奥克伦特的自我批评文章,称该报错误地报道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内容。文/雪莲

  相关专题:美军亵渎《古兰经》引发抗议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