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俄罗斯石油经济非长远之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2:35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商业周刊》5月16日的一篇题为《油价50美元惹的祸》的文章指出:油价上涨给俄罗斯带来滚滚财源,也令俄的一些高层人士忧心忡忡。石油财富造成了大规模的腐败,并且掩盖了俄经济的缺陷,使得改革难以推进,争夺石油控制权的斗争在高层展开。 石油带来短期财富
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并创下新高,给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当油价在50美元上方盘旋时,俄罗斯,这个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和沙特阿拉伯一道日进斗金。有数据预测,今年石油出口将给俄罗斯带来900亿美元的收入,远远超出1998年的145亿美元。 在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的这几年,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一直走高。这的确给普京帮了大忙。石油出口换来的巨额收入,不但给国家公务员、教师、医生等预算单位的职工涨了工资,还增加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了军人的待遇,由此也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拥护。 “魔鬼的粪便”污染经济远景 但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经济顾问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就表现得十分悲观,他甚至用“委内瑞拉化”这样的词来描述俄罗斯经济面临的隐忧。在委内瑞拉,石油在上世纪70年代曾被冠以“魔鬼的粪便”这样的恶名,因为石油引发的大规模贪污、浪费和经济发展战略的短视导致该国经济进入了空前的危机。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能在国际上卖的东西还是一些类似于石油这样的对市场信息要求不多、没有一点市场创新痕迹的初级产品,另外就是计划经济留下的技术遗产——军火。 俄政府这几年一直想方设法促进其他经济领域的增长,但收效并不明显。除了石油、天然气出口以外,明显增长的只有机器制造和食品加工两个行业,而且这还与欧元升值抑制欧洲的出口有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的其他行业都没有看到明显起色。 石油使人成为土豆 高小勇教授的《中国坐标图》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说,海瑞一个人既主持行政又负责司法,这种情形就说明在人与人没有多大相互需求的经济里,相应的也不会有分工的需求。这种相互没有需要的经济,人与人矛盾纠纷也少;矛盾少,自然没有多少对处理矛盾的机构的需求,因为没有人选择只有成本没有收益的事。于是,与这种经济相匹配的社会管理,就纯粹是国家和政府强制,也就是专制。 俄罗斯的石油经济就是不会有多少分工需求的经济。这种经济发展的好处无法分享给广大的市民,也无益于发展俄罗斯本国的市场经济。石油出口是块肥肉,但能够尝到肉味的只有政府和各大财团。一个社会,只有人与人有着密切的相互需要,才会逃脱治乱循环的宿命,才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够看到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一卷里所描述的纽约的情形——在那种经济里,人们互相需要相互满足,不需要政府费力劳神。 一个社会,如果不能用密集的分工将每个人相连,那么各个成员就只能如同一个个土豆,彼此之间没什么联系,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市场经济不发达,要想维持社会稳定,就只能靠政府用“专制”这个麻袋将各个“土豆”罩住,以确保他们不会闹事。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是,麻袋里漆黑一片,腐败等问题也就难免发生。 印度在金融和高科技市场无疑强过中国许多,但它的市场容纳不了几个人,因为农民大多是无法利用金融和电脑知识挣钱的,中国的制造业却容纳了许多“肌肉密集”的劳动。相应地,“印度化”曾经是腐败的代名词。俄罗斯的石油经济,和印度市场面临着同样的麻烦。 作者 未来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