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安南在联合国改革怪圈中进退两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1:18 南方日报 | ||||||||
衣着考究、温文儒雅、谦恭有礼,这是安南的外露气质;谈吐得当、处事老练、虑事周密,这是安南的内在风格。 “安南是联合国历史上最好的秘书长。”美国驻联合国前任大使曾经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能够获得常给联合国难堪的美国如此评价,殊为不易。
实际上,自从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以来,安南就面临着一道道他曾经谈到的“火门”:“通过一扇火之门,我们进入了第三个千年。今天,在‘9·11’之后,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楚,更加意识到人类是不可分割的。” 1962年,24岁的安南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难民署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最终成为第一位出身联合国职员的秘书长。 安南用他的成功,证明了他的能力。安南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处事风格和智慧。安南出生于非洲的加纳,作为部落酋长的孙子,他接受的是欧美教育,但身上却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的特质:温和,充满智慧,还夹杂着些许的圆滑。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使他具备了非凡的斡旋能力。 1990年,伊拉克的十万大军侵入科威特。美英等33国军队环伺波斯湾,900名联合国职员和数千西方人旋即被萨达姆扣为人质,危在旦夕。当时,安南深入不测之地,通过谈判,使得这批人脱离险境。这是安南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成功亮相。从此,他开始负责联合国维和方面的重要工作。 “说服是我们唯一的手段。”安南是这样阐述联合国的功能。然而,和平的努力并不是永远能够阻止战争。两年前,美国绕开联合国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犹如在联合国脸上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打走了联合国多年以来建立的尊严和形象。联合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权威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安南本人也开始面临他曾经讲过的“火门”。 也许不仅仅是一个巧合,2005年3月21日上午,也就是伊拉克战争两周年后的第一天,安南向第59届联大提交了名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安全、发展和人权而斗争》的报告,对联合国的改革提出了具体倡议。作为一位在联合国工作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领导人,安南此时出台该报告不仅是为联大9月份进行表决作准备,更是在向外界表明联合国誓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然而,事与愿违。联合国改革是一项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而安理会改革更是牵涉到各方的具体利益与要求,需要细心周到的筹划。仓促地将改革方案抛出,自然会引发激烈的争议。想想看,联合国191个会员国来自五大洲,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是非之地”,秘书长要想讨好各方,谈何容易? 在去年12月1日给秘书长的送文函中,名人小组主席、泰国前总理阿南说过:“如果只关注关于在(安理会扩大)这两个方案之间作出决定的必要讨论,听任这种讨论转移注意力,不去关注有关许多其他必要的改革提案的决定,那将铸成大错。” 很不幸,阿南言中了。事态的发展正如他担心的,联合国改革陷入一个怪圈,即安理会扩大成为各国关注焦点。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安南不啻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而处在震中的他实在有些进退两难。明年底,安南就要结束他长达10年的任期,也许这将是一道他难以闯过的“火门”。 其实,安南遭遇的一道道“火门”,也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而科菲·安南,这个年近花甲的老者,就是那个在挑战面前努力领跑的人。 聂寒非 相关专题:安理会改革陷入僵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