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菲律宾政局动荡:照搬美式民主缺乏经济基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20 环球时报 | |||||||||
7月15日,一些菲律宾人在首都举行反总统游行。 菲律宾政局持续动荡,总统阿罗约的反对者和支持者先后走上街头,这让人想起了菲律宾历史上的几次“人民力量”。1986年,菲律宾人通过大规模集会推翻了当时的总统马科斯,这场运动被称为“第一次人民力量”;2001年1月,在兵变和“第二次人民力量”的冲击下,总统埃斯特拉达下台;同年4月底,刚上台的阿罗约在铺天盖地的示威声中,看到了“第三次人民力量”的巨大威力,在军方的支持下,她躲过一劫。如今,菲律宾又乱了,为什么这个被称为“民主典范”的国家如此脆弱?本报邀请驻菲律宾特约记者王传军、驻印尼特派
游行队伍附近有许多人在打麻将 王传军: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由于受到在军中颇有影响力的前总统拉莫斯和天主教会的支持,现在所面临的形势似乎开始好转。连日来,首都地区的不少地方领导人及民间组织纷纷到总统府向阿罗约“表忠心”。7月16日,执政当局号召来自政府、学校、教会等组织的大约6万人参加支持阿罗约的游行,人数远远超过反对派上周三组织的游行。此外,总统府16日表示同意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来调查反对派指责阿罗约去年大选期间的舞弊问题。而反对派也在进行两手准备,一方面酝酿于7月25日,阿罗约发表国情咨文前或当天组织更大规模的示威,另一方面开始准备在众议院启动对阿罗约的弹劾程序。 其实,自1986年马科斯下台以来,菲律宾的政局动荡从没停止过。但对于菲普通百姓而言,“兵变”、“人民力量”等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根本不受影响。上周,反对派在首都马尼拉的商业区组织了3万多人的大游行,记者经过附近社区时,发现许多人正在那里打麻将、玩扑克。记者问他们对当前的政治危机有何看法以及为何不去游行时,一位50多岁的大妈说,她们经历了太多危机,“那是政客们的游戏,我们不能总被利用,示威有什么用,无论换了谁,菲律宾还不是一样穷困潦倒?”在马尼拉的日落大道,晚上9点以后,照样车水马龙,歌舞升平,来这里过夜生活的人丝毫没有减少。 混乱背后原因复杂 王传军:菲律宾十几年来的动荡不安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菲律宾照搬了美式民主,但它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贫富悬殊巨大,菲律宾的政治基本上被霍森、马科斯、辛森、李氏、奥斯梅尼亚等家族政治王朝垄断。菲律宾人竞选主要靠知名度,而非执政和管理能力,加上这里的穷人在选举中很容易被金钱收买,所以很多影星、节目主持人能轻而易举地步入政坛。正如有些人分析的那样,菲律宾曾经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社会上有一种拉丁风格的浪漫政治思维,百姓希望得到社会权威、民族英雄的拯救。加之马科斯下台前,菲律宾实行严酷的独裁统治,这种统治结束后,压抑已久的民众在西方“民主”和“自由”浪潮的冲击下,产生了一种期盼社会变革、生活改善的急躁情绪。这导致很多菲律宾人不重视制度转变,而是希望出现一个卓越领导人,瞬间横扫一切阴霾。最典型的就是埃斯特拉达,这位在电影中劫富济贫的“罗宾汉”融草莽气质与明星形象于一身,以历史最高票当选总统。但当人们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马上通过抗议示威来更正自己的错误,因为在菲律宾申请示威游行很容易。 其次,在亚洲其他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时,菲律宾经济却踏步不前,在8500万人口中,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然去年菲律宾经济也经历了6.1%的增长,但财政方面有恶化趋势。2004年8月,阿罗约宣布国家进入财政危机状态。此外,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和商人都没有感受到菲律宾经济的好转。 第三,腐败成为社会顽疾。菲律宾一位资深参议员这样评价本国政治:政客们大多数都是为了私利而工作,为了个人腰包,而非为国家利益服务,这也直接导致政府贪污腐败。“透明国际”2004年全球最腐败国排行榜中,菲律宾名列第11,而亚洲银行2005年1月的报告则将菲律宾列为亚洲第二大腐败国。 据世界银行统计,菲律宾每年有40%的国家预算由于官员贪污腐败而流失。 第四,军人干政埋下隐患。马科斯下台后,其继任者阿基诺夫人对军队更加重视,军队由此尝到了甜头,也开始了只要对政府稍有不满就兵变的历史。依靠军警临阵倒戈而上台的阿罗约深深懂得军队对其政治生涯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对军警高层的笼络,长期推行一种被誉为“旋转门”的政策,在56岁退伍年龄到来之前,让更多的高级将领有机会坐上三军总参谋长和国家警察总监的宝座。此外,她通过提高军人待遇,加快军队现代化等来稳定军心。在外界看来,阿罗约总是尽可能满足军方领导人的很多要求,从而使军队领导层腐败进一步加深,在客观上也导致很多中下层军官和士兵的不满,激化了官兵矛盾。2003年7月,近400名青年军官因不满军中腐败,发动了阿罗约上任以来的首次未遂兵变。 管克江:菲律宾政局动荡,邻国印尼非常关注。《雅加达邮报》发表了题为“阿罗约的教训”的社论,称印尼和菲律宾都是群岛国家,都长期经历过政局动荡,都推翻过独裁总统,都在走向“民主化”。菲律宾的民主模式甚至一直是印尼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两个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贪污腐败,裙带关系,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等。政治改革经验最终告诉两国政治家:所谓“民主”并不是万能药。 此外,两国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动荡往往与信任危机相联系。被印尼人民协商会议弹劾下台的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曾这样评价他的几位前任,“第一任总统(苏加诺)为女人疯狂;第二任总统(苏哈托)为金钱疯狂;第三任总统(哈比比)纯粹就是疯狂。”当陪伴在他身边的女儿不禁问道“那第四任总统(瓦希德本人)呢?”瓦希德一口答道:“做戏!”此后,从梅加瓦蒂开始,高层吸取了以往的政治教训,通过各种方式取信于民,包括2004年首次实现总统直选。苏西洛上台后,印尼政局比菲律宾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经过多年动荡和政权更迭,开始要求稳定。各利益集团在新体制下进行的分化组合尚未完成,难以与政府发生大规模对抗。 李辉:尽管菲律宾政局动荡以菲国内因素为主,但国际因素也不容忽视。从冷战后期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合作中附加政治条件,不断向东南亚各国强行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当一国统治集团地位不稳时,西方国家往往抛弃失去民心的旧集团,扶持比较得民心的新领导人。马科斯结束在菲律宾长达8年的军事统治,就是屈从于梵蒂冈(教庭)的压力。美国开始时支持马科斯,后来转而支持“民主力量”。1986年2月22日,美国表态不支持马科斯。25日,马科斯就被迫离开了菲律宾。 自独立以来,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独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基本照搬西方议会民主的政治模式;60年代以后逐步转向“威权政治”;8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政治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国家政治改革的进程和范围都在有效控制之中,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但在另一些国家,如菲律宾和印尼,则出现了激进型变革。政治改革超出了原有体制,执政者已无法控制政治改革的进程和范围。菲律宾、印尼等国出现激进型变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盲目照搬西方民主模式。 菲律宾动荡能否影响亚洲 王传军:菲律宾政局动荡主要是国内因素引发的,因此从总体上不会对亚洲政治格局产生太大影响,无论谁上台都必然重点发展与中美日三国的关系,并极力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借助东盟提升自身影响力。由于受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太深,菲律宾仍然是美国在亚洲进行反恐和加强对南海地区渗透的重要盟友,仍然是美国遏制别国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李辉:东盟与中日韩在1997年确立了“10+3”机制,启动东亚合作进程。今年,各国将在马来西亚举行首届东亚峰会,这标志着东亚一体化取得关键进展。东盟一直在东亚合作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如果个别国家出现政治动荡,政权更替后的新领导人可能会对东盟内部以及东亚的区域合作产生不同看法,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东亚合作进程。 本报驻菲律宾特约记者 王传军 本报驻印尼特派记者 管克江 李辉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18日 第十版) 相关专题:菲律宾总统遭遇选举丑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