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专题 > 正文

专家称希尔带着足够权力来京参加六方会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1:57 东方早报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义桅剖析六方会谈首日

  美朝都不愿承担导致会谈失败骂名

  东方早报:

  继25日美朝举行双边会晤后,美朝昨日再次举行了双边会谈,美朝之间的频繁接触反映了这两个国家怎样的心态?

  王义桅:

  这反映了美朝双方对于本次会谈抱有很大的期望,大家都认为第四轮六方会谈能在时隔13个月后召开实属不易。不管是美国还是朝鲜都不希望这次会议以失败告终。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美朝双方都不愿承担六方会谈的失败是由自己固执己见的态度所导致的骂名。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双方才决定通过双边会晤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金桂冠警告美国勿对朝鲜动武

  东方早报:

  在昨日的开幕式上,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表示,要所有当事者全面清除朝鲜半岛发生核战争的危险,而在第三轮会谈上朝鲜提出的是“冻结换补偿”的方案,二者相比朝鲜立场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对会谈进程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义桅:

  有一点必须注意,本轮会谈与前三轮最不同的地方在于朝鲜已经宣布自己是有核国家。因此,朝鲜的上述说法实际上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告诉美国,朝鲜已是有核国家,同时也警告美国不要妄图对朝鲜动武。

  说到朝鲜的上述表态是否会对此轮六方会谈产生影响,那就要看美国的态度了。如果美国对于朝鲜的说法较真,那么会谈今后的路将会很难走。但我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务实的国家,会选择通过委婉的外交辞令来回应朝鲜的表态。

  美急于在六方框架内稳定朝核问题

  东方早报:

  希尔在开幕式致辞中重申视朝鲜主权为事实,无意攻击朝鲜。同时他有两个新的表态,一个是如朝鲜愿意弃核,美国愿本着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采取相应行动,二是美国将改变态度,参与对朝能源援助。您认为这两个变化意味着什么?

  王义桅:

  希尔和他的前任凯利都属于美国外交圈里的温和派人物,因此,我认为他会通过外交途径来处理朝核问题。美国已经意识到朝鲜需要经济、能源支持,因此希尔的上述表态也显示了美国对待朝核问题的认真态度,以及迫切希望稳定朝核危机的愿望。

  东方早报:

  目前朝美之间最大的分歧是什么?

  王义桅:

  美朝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在内容上,双方对于什么是朝核问题的定义不同。朝鲜认为,所谓的朝鲜核问题实际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因此要实现半岛无核化不仅仅是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而且更要求美国不能在韩国部署核威慑。然而,美国所谓的朝核问题就是朝鲜拥有核武器本身。因此,双方在朝鲜核问题的定义上是不同的。

  其次,美朝双方在如何解决核问题的形式上存在不同的立场。朝鲜认为,核问题必须要通过谈判和交易来达成。也就是说,朝鲜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美国认为,六方会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朝核问题的途径,并急于在会谈框架内将朝鲜核问题稳定下来。

  希尔已获足够权力推动会谈达成协议

  东方早报: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日表示,本轮会谈何时结束,将由与会六方根据会谈的情况作出决定。而前三次会谈会前就定好了日程,您认为为何会出现这种弹性会期?

  王义桅:

  这种弹性会期恰好反映了美国希望尽量稳定朝鲜核问题的愿望。仔细回想前任美方团长凯利在第三轮时的表态就可以发现,美国这次是做好了一定要在此轮六方会谈中有所成果的准备。去年,凯利一抵达北京就对媒体透露,他已经买了几天后回美国的机票。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对于一定要在六方会谈内使朝核危机有所说法并没抱有誓不罢休的态度。

  当然,这也与美国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有关。凯利虽然是前六方会谈美方团长,但他本人根本没有任何决定权。因此,这也是造成前三轮六方会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随着赖斯的上台,美国国内政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国国务院已经把权力从总统手上夺了回来。因此,我认为希尔此次在前往北京参加六方会谈之前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权力,一定要在此轮会谈上就朝核问题和与会各方达成协议。(王义桅现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学大学院访问教授)

  作者:早报记者 黄力颖

  相关专题: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