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二战定天下(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7:25 南风窗

  缓冲区的形成

  一、朝鲜半岛。

  为了在已经开始的冷战中赢得中国,斯大林被迫放弃了苏联在战后重新获得的大部分远东特权。国际政治中一项铁律就是在一处受到利益损失,必然会谋求在另一处赢回来。一
些历史学家根据新的档案材料作出这样的推论,斯大林为了弥补中苏条约带来的损失,改变了在东亚地区的守势立场,转而寻求以附庸于苏的统一的朝鲜半岛作为保持苏联在东亚地区战略利益的替代品。美军撤出朝鲜半岛后,斯大林决定向北朝鲜提供他们所要求的进攻性武器,并主观地认为整个统一行动将为时短暂而风险甚微,且无需外力相助。斯大林对美国的误判使朝鲜战争成为他最具灾难性的冷战投机。尽管莫斯科认为北朝鲜的举动将不至于引起与美国的直接冲突,但华盛顿却认为这是一场全面战争的序幕,美国派兵直接介入。斯大林不得不紧急求助中国出兵朝鲜。朝鲜战争的爆发使苏美冷战扩大至东亚,美日旧金山安保和美台共同防御体系迅速建立,中苏朝对抗美日台的两极体系架构在东亚确立。

  朝鲜南北双方被纳入冷战体制后基本上丧失了实现统一的机会,大国合力的最后结果就是分而治之。双方在边境线聚集了各自最强的军事力量,三八线的狭长地带成为世界上武装力量最密集的地区,朝鲜半岛也成为东亚新安全体系下第一个缓冲区。

  二、台湾。

  1948年秋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行将崩溃,美国开始将对华政策重点放在台湾上。其基本的政策考虑有两点:一是台湾对美国西太平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能被“不友好”的力量所控制;二是鉴于美的军事实力和它的全球性义务之间的不平衡,目前美不宜在台湾承担军事义务。1949年底国民党政府正式迁往台湾后,美政界对台政策出现分歧。国务卿艾奇逊认为对华政策应该重起炉灶,“让中国人自己发展一个对美友好的统一、稳定和独立的中国”。1950年杜鲁门发表声明,重申战时会议中有关台湾问题的条款,并称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力干预现在的局势。1月艾奇逊发表著名的“划线”讲话,明确将台湾排除在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之外。美国这一时期的政策是希望利用台湾问题使中国改变战略立场,但其时中国几乎不可能有中立的存在,苏联百万大军进驻东北,中国除了向苏联“一边倒”之外根本别无选择。2月《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署,美国随即撤回全部驻华外交人员,艾奇逊的对华新政策无疾而终。“保台”力量在美国政界抬头,远东军区司令麦克阿瑟在5月和6月两次提出备忘录,称美国必须防止台湾“落入敌对国家手中”,并称一旦爆发战争,美国能否守住远东防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的归属。

  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对美国推行“保台”政策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战争爆发当天,美国“院外援华集团”成员史密斯议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台湾得救实乃天意”。美国国会决定向台湾提供3亿美元的军援,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进程被打断。

  1954年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在第二年发起对台军事斗争,收复了浙江沿海全部岛屿,中美在台海的军事对峙从此进入僵持状态。直到70年代,苏联在东亚的力量上升,中国通过战略大三角的互动才艰难地在台海安全上获得美国的松动。美国同意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中美在台海军事对峙20多年后终于脱离军事接触,台湾成为东亚安全体系中的第二个缓冲区。

  苏联在台湾问题上一直与美国的战略保持一致,苏联坚决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提供空中力量和战斗机帮助收复台湾的要求,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也在客观上延缓以至于中断了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进程。尽管冷战长达50年,但超级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决不容忍当地人民对现状发出挑战,这成为台湾问题久拖未决的最重要的外部原因。

  美国在中美建交后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继续保持了和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并继续维持对台高水平的军售。台湾问题的掣肘使中美在安全同盟上的希望再次破裂,尽管80年代初苏联的力量仍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已开始酝酿调整外交政策,逐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并明确提出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不同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成同盟或战略关系。1983年,美新任国务卿舒尔茨决定停止在中美关系中使用“战略关系”一词。

  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在欧洲瓦解,但在东亚地区,该体系却完整保留,东亚在成为受冷战结束冲击最小地区的同时,也成了冷战结束14年后全世界冷战阴影最浓重的地区。而冷战留给东亚最大的阴影,无疑就是地区内部的国家统一问题,这也成了新世纪下个10年东亚主导一切的问题。

  综之,二战在亚洲的缘起和结束是中国真正被纳入国际体系的开始,同时也规定了战后60年来中国在本地区的所有对外政策和安全考虑的框架基础。日、俄、美这些大国在东亚争霸史上的复杂博弈,战争、结盟、均势、分而治之这些国际关系的经典运作方式,无疑给成长中的中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只能奉行现实主义,在有限的空间内谋划精巧的均势。不管怎么说,二战结束60年后,东亚的地缘政治现实和大国力量对比已经和60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地方甚至是质的区别,这要求中国奉行一项更加主动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梁 强(北京)

[上一页] [1] [2] [3]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