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选自民党胜利的三个原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6: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 执政的自民党在11日举行的日本第四十四届众议院选举(简称大选)中取得历史性胜利,12日凌晨的统计结果显示,自民党获得了全部480个议席中的296个席位。这一结果不但超出一般人的预料,首相小泉纯一郎本人也承认超出了他的估计。
改革之争 自民党主张胜一筹 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说,自民党获胜表明“国民选择了小泉改革”。刚当选的自民党议员河野太郎说,自民党的政策主张是“由官营转民营”、“由中央向地方分权”,由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树立了日本21世纪的形象,自民党的胜因是坚持了改革。 本届大选的看点之一是小泉提出的“邮政民营化”之争,也是改革之争,各党都打出改革的旗帜争取选民。自民党的广告词开宗明义:“您对邮政民营化是支持还是反对?是同意改革还是后退?改革不能中止。”民主党的广告词说:“现在日本在许多课题面前都走投无路。许多日本人都对未来抱有强烈不安……为了创造人人为之自豪的日本,要与国民共同实行真正的改革。”公明党主张实行支援抚育子女福利政策的“新改革”。共产党提出全力保卫和平宪法。社民党强调“不面向国民的改革不能算改革!”在“不改革,日本无出路”之下,各政党纷纷以各自的改革问信选民。 剧场政治 小泉演技吸引选民 看点之二是大选的“剧场性”。从宣布众院解散到选举形式都极富戏剧性。此间有媒体干脆说选举是小泉自导自演的“小泉剧场”。舞台上演的,不仅有执政党间的对立,也有自民党内部的争斗。小泉擅长制造新社会话题吸引选民,推出知名度高的女性参加竞选就是其一。向政敌派去“刺客”的做法虽然露骨,但却有效,自民党派往东京十区的“女刺客”当选就是这场戏的“经典情节”。 “剧场政治”始于4年前,而今小泉使用得更加娴熟老到,他喜欢制造简单明快、一语中的的“小泉语”,深谙选举秘诀并善于利用传媒。自民党抓住了选民希望打破社会“闭塞感”和改变现状的心理,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清政策主张。在“小泉语”影响下,“邮政改革”成了坚持改革、决不后退的象征。当今信息社会中,政治家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拉近与选民的距离,用其言行影响千家万户,这能够造成选民自己也可参与政治的错觉。于是,政治家的个人魅力和表演力成了选择标准,复杂的政治活动、政策制定等通过传媒又以“简单明快”但有时不能概括其全的语言不断冲击选民的大脑。在剧场政治下,政治家的形象、引起共鸣的政策以及上好的表达能力,能够直接影响选举结果。 问信于民 多重因素造就奇迹 观察日本政坛,这次大选是对执政4年的小泉政权的检验。结果表明,大选是对小泉内阁的“信任投票”。自民党在这次大选中只强调“邮政民营化”,但有关国民年金改革等福利问题、财政改革以及外交政策并未涉及。多年来自民党高喊财政改革,结果国家和地方自治体债务从2001年的500多万亿增加到现在的770多万亿,相当于日本GDP的1.5倍。大选是对小泉内阁政策的检验,但左右选民投票的,还包括其他因素。在“剧场政治”下,选民投哪个政党的票,并不意味着同意该党的全部主张。选民投自民党的票,可能是出于对“邮政民营化”的赞同,但并不等于支持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选民投小泉的票,有的是出于喜欢他的形象,如强烈的个性、天马行空式的行动、说话简洁、不执著于金钱等“电视形象”。今年是自民党建党50周年,自民党原是一个派系林立的联合体,历届总裁都注意通过派系平衡维持政权。小泉上台后,一改人事上注重派系平衡的传统,大权独揽,牢牢掌握了党内和内阁的人事权以及财源的分配权,使原有的派系力学失去作用,党内形成森派(原小泉派)一枝独秀的局面。但此间人士分析,虽然民主党在这次选举中失利,从长远看自民党走下坡路的趋势没有改变,民主党数年内仍有“翻盘”的可能。 十字路口 小泉政权走向何处 展望日本政局,自民党的胜利大大加强了小泉政权现有执政地位,将进一步增加其在党内的发言权。小泉可望在月内举行的临时国会上再次被任命为首相,第三次组建内阁。内政方面,被参议院否决的邮政民营化法案可望得到通过;今年11月,自民党拟议中的宪法修改方案即将出台。外交方面,与美国结盟以及与亚洲邻国改善关系依然是日本外交的两大支柱。有识之士说,日本与中国等亚洲邻国的关系是“21世纪日本最重要的外交课题”。小泉在今晚回答媒体有关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的提问时,仍重复过去将做出“适当判断”的表态。日本如何打开外交困局?如何调整对华政策和亚洲政策?这些都关乎日本战略走向,将受世人注目。 战后60年,日本又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国内政治还是对外战略,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选择。日本正在成为一个“老龄少子社会”,第一次经历人口减少并且快速走向老龄化,泡沫式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再,原有的社会体系、企业形态、教育、家庭模式都在发生变化,日本正在探索适合日本社会的新模式。 (本报东京9月12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2日 第三版) 相关专题:2005年日本众议院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