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专题 > 正文

朝核六方会谈云散月明 求同存异成声明核心所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11:33 南方周末

  □马立明

  “各方代表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但原则是不更改文件本身。”中秋赏月宴上,中方起草的寥寥数页的一份文件,令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波澜复起。

  这份文件已经是《共同声明》的第六份草稿,其中提到了朝鲜放弃核计划、美国保证
不入侵朝鲜、各国提供朝鲜足够的能源援助等等,或者说,包含所有从两年前的第一轮六方会谈起各方就反复斟酌的内容。第二天,2005年9月19日,中午,六国代表团团长终于都在这份文件上签下了大名。

  有分析家形容:“《共同声明》的签署,就好比是一场将要闷战成和的足球赛,最后关头打入了黄金入球。”

  西方媒体重新乐观起来了,称《共同声明》为“里程碑式的协议”,“共赢的结局”。

  相比此前漫长、艰苦却收效甚微的谈判,第四轮六方会谈的《共同声明》,是一个完满的句号,出人意料的惊叹号,还是意犹未尽的省略号呢……

  一张六边形的会议桌

  2003年8月27日,参加第一轮六方会谈的各国代表走进钓鱼台国宾馆的芳菲苑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张六边形的大会议桌。“中国作为六方会谈的东道主,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对待各国代表,这张会议桌就体现了平等磋商的精神。”有媒体这样体味。而正是这张会议桌,目睹了整整两年中,六方代表团无数次的来来往往。

  在第一轮会谈开张前夜,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和中方代表团团长的王毅在欢迎酒会上,带头与各国代表以私人身份交换名片,六方会谈似乎在融洽的气氛中开始。

  但第一轮的谈判并没有使冰封多年的朝美关系改善多少。据当时参与了会谈报道的记者透露,会谈中,就在六边形会议桌前,美国首席代表、鹰派人物凯利和朝鲜首席代表金永日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会谈结束后的第二天,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就表示;“美国在六方会谈中丝毫没有表示出改善关系和转变政策的意愿,反而想使会谈成为解除朝鲜武装的场所。”

  半年以后,六方代表再次来到这张六边形的会议桌前。金永日同凯利在芳菲苑私下会晤中纠缠多时。除了《主席宣言》表明的各方的宏观态度,实质性的共识杳无踪影,而日本凭空提出的人质问题,更令原本就扑朔迷离的会谈一波又三折。

  两次“摸底”使各方都放弃了幻想。2004年6月下旬举行的第三轮六方会谈中,务实的态度总算开始在关键各方身上体现。朝鲜提出“冻结换补偿”方案,称这是“打破僵局的最现实方案”;美国也拿出了“朝鲜三个月开始解除核设施换取经济援助”的建议。建议对建议,尽管空对空,但是在这些“建议”当中,各方的底线也渐渐显现。

  美国当年成功地废除了利比亚的核计划,今日也想“照葫芦画瓢”,谈判的过程表明,这就是一厢情愿。凯利一直在坚持,在朝鲜弃核的前提下谈安全保障,牙关不松。而中方的态度是“对会谈既不要抱太大期望,也不要悲观”。

  只有六边形大谈判桌,空荡荡,孤零零。

  新旧团长

  2005年7月,第四轮的朝核会谈拉开帷幕。谈判桌还是那张谈判桌,但美、中、韩、日代表团团长都换了人:美方团长已不是海军出身的“铁面”凯利,而换成了曾任中南欧洲事务办公室主任和驻韩大使的希尔;前中方团长王毅已调任驻日大使,替代他的是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韩方和日方团长分别是宋旻淳和佐佐江贤一郎;朝鲜代表团团长还是儒雅的金桂冠,他被日本媒体形容为“非常有绅士风度的外交官”。

  《纽约时报》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周看回忆道:“希尔的风格跟凯利完全不同,凯利比较严肃,很少开吹风会,会议有什么结果都很保密。希尔就很健谈,也很幽默,非常开放,吹风会上从来不遮遮掩掩。”

  “感觉希尔是在用媒体来谈判。”周看说。

  “而中方代表团,对于各国心态都了如指掌。”周看说,“武大伟和王毅一样,很清楚朝鲜的底线,同时也竭力做到公平。”日本某著名通讯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记者也说:“武大伟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他的外交斡旋工作非常到位,提出的建议各方面都可以接受。”

  然而,会谈远比钓鱼更挑战新旧团长们的耐性。13天的马拉松谈判,第四轮六方会谈依然只见开花不见结果。希尔说“可不希望再进行这样长时间的谈判了”,而中方也毅然决定休会,以“冷启动”来打破僵局。韩方团长宋旻淳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要到达目的地,还要等红绿灯,虽然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黄灯之后是绿灯

  休会期间,是黄灯。重新复会之后,会转成红灯还是绿灯,谁也不知道。

  9月13日,朝核会谈重新启动。

  14日,朝鲜在轻水反应堆问题上毫不让步,称美国的阻挠是“做白日梦”;

  15日,希尔针锋相对,称“轻水反应堆问题已经出局”;

  16日,朝鲜批评美国的“强盗逻辑”;

  17日,俄代表团团长说“至今什么都没谈成”。

  然而,国际政治里,利益都是可以妥协的;谈判的收官,也往往成就于各退一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最跌宕的情节出现在了两年来最重要的一个晚上。

  9月17日晚,正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前夜,中方代表戴秉国邀请各国代表来到芳菲苑,共赏团圆月。在品味月饼佳肴时,戴秉国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篇短文,内容是明确规定轻水反应堆是将来“适当时候”讨论的内容,而以此为基点,朝鲜也必须放弃核武器及现行核计划。

  “中国显然非常清楚朝鲜的底牌,这份材料很可能已经得到了朝鲜的默认。”周看分析道。据报道,朝鲜18日已经接受了这份共同声明,那么,现在球踢到了希尔的脚下,看美国怎样表态了。

  与其内容相比,这份文件的形式或许更值得玩味。据分析家认为,这份文件并没有超出各国、尤其是美朝两国的底线,双方在原则上都可以接受,而细节也可进一步深究。中方代表出了一道“客观题”:仅回答“接受”或者“不接受”,而不让代表们对文件做任何更改。

  结果各方都选择了“接受”。

  “前三轮会谈导致了僵局,如果这次依然没有突破,美方将会承受巨大压力。”《纽约时报》撰文表示。而希尔也早在8月上旬就对记者抱怨过“马拉松谈判”,委婉地暗示“速战速决”的意图。

  这一晚,希尔召集代表团幕僚,反复研读文件,结论是朝美达成第一项协议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二天下午,希尔将此文件传真给大洋彼岸的布什总统。布什总统于北京时间19日清早拍板同意签字。朝鲜当局也爽快地接受了这份文件,对他们来说,第四轮六方会谈必须要有个交待。

  19日上午的会议之前,各方代表都明确了这是“第四轮会谈最后回合”。韩方团长宋旻淳表示:“今天将迎来决定的时刻。”希尔甚至已经定了当天下午的回国机票。美朝两国代表,几天前还在针锋相对,而现在已经和其他四方一起,签署了朝核问题史上举足轻重的协议——《朝核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第四轮六方会谈在最后的时刻,亮出一记精彩的“回马枪” 。

  在《共同声明》发表的第二天,针对这一声明,朝鲜外交部通过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是朝鲜重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先决条件。美国国务院也针尖对麦芒,称“朝鲜这一看法与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的《共同声明》不一致”。

  尽管有这一插曲,但看来并不会影响第五轮六方会谈于11月上旬召开——《共同声明》毕竟结束了两年的纠缠,朝核问题的解决进入了正题。什么时候是讨论对朝鲜能源援助的“适当时候”?“愿”、“无意”,这些词表达的是一种情愿状态,还是具体的义务?“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又要采取哪些步骤呢?显然,关于这些的争执,或许还将随着第五轮六边会谈而延续下去。

  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重大宣示和细微计较并存,如何解读?本报专访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峰教授,在他们看来,“求同存异”正是《共同声明》的核心所在,而将文件精神落实于行动,就更需要各方的智慧。

  教授解析六方会谈《共同声明》

  相关专题: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