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德国议会选举专题 > 正文

德国联合政府呼之欲出 传施罗德向默克尔交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14:0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德国两大政党社民党与联盟党10月5日举行第三轮意向性磋商后,两大政党组成“左右共治”大联合政府的前景日益明朗化。至于总理人选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两党将在当地时间6日举行“首脑峰会”进行磋商,届时两党高层包括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在大选中挑战施罗德的基民盟领导人默克尔都将出席。由于施罗德在这场总理之争显露出步步退让的迹象,目前有关施罗德将在6日“峰会”上将总理宝座让给默克尔的传言满天飞。

  两大政党均对大联合表示乐观

  德国中右政党联盟党(基民盟与基社盟合称联盟党)和中左政党社民党5日举行的第三轮意向性磋商被认为是两党实现政治联姻的关键一步。两大政党的高层都在会后对联合组阁表示了乐观态度,令人不禁猜测德国大选导致的政治僵局即将被打破。

  德国总理、社民党领导人施罗德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并未重复他要留任总理的立场,并且再次表示无意阻碍组成大联合政府。他说:“这轮意向性磋商表明,社民党和联盟党存在组成大联合政府的基矗”

  默克尔5日也对媒体表示,社民党给她的整体印象是该党对组阁谈判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她对谈判感到乐观而不是悲观。

  基民盟的姊妹党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贝尔则表示,社民党和联盟党在劳动力市尝解决德国财政预算问题和改革联邦结构等问题上存在共识。施托伊贝尔称,在摆平总理人选的争论后,两党将在下周进行严肃谈判。

  大联合政府呼之欲出

  舆论指出,社民党和联盟党一改大选刚结束时互不相让、大肆攻讦的强硬态度,表明了对合作的积极态度,这意味着两大政党已经接近化干戈于玉帛,联合组阁一事柳暗花明,一个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呼之欲出。

  虽说政见分歧明显的左右政党同朝为官充满挑战性,相处需要勇气、智慧和技巧,但德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左右共治”的先例,而且“左右共治”这种现象在世界政坛也并非罕见。德国媒体选前就讨论过联盟党与社民党结盟的可能性,并称如果这两大政党实现联姻的话,一大特色就是两者互相制衡,“如果说联盟党是

发动机,那社民党就是刹车”。

  在德国大选之前,德国商界对这种“大联合”普遍持恐惧和排斥态度,不过,现在商界的态度已发生转变,转而支持联盟党和社民党尽快建立一个稳固的联盟,以解决德国的财政预算问题和联邦系统改革问题。日前,受两党联合组阁前景日益明朗化鼓舞,德国的

股票价格攀升到近三年半来的新高。

  传施罗德6日向默克尔交权

  据参加过联盟党和社民党第三轮意向性磋商的消息人士称,为解决总理人选这一最有争议性的问题,两党将在当地时间6日傍晚7点举行首脑会议。届时两党主要领导人,包括施罗德、默克尔、社民党主席明特费林和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贝尔都将参加这次峰会。

  英国《泰晤士报》5日报道说,目前盛传施罗德将在这次会议上向默克尔交权,6日有望成为解开德国总理人选悬念的“决定性日子”。德国持中右立场的热销报纸《图片报》则表示,只要默克尔坚守自己的立场,她就能当上总理。该报还暗示,施罗德应该承认总理之争的“扑克牌游戏”已经结束。

  德国萨尔州州长、基民盟高官彼得·米勒6日则在柏林放出风声称,在6日晚的峰会上,联盟党肯定会收获总理一职,新总理就是默克尔。米勒的这一表态更令人相信施罗德即将下台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大多数分析人士倾向于认为,施罗德已经做好了放弃总理职位的准备。而他的竞争对手、基民盟领导人默克尔将得尝所愿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德国爱尔福特大学政治学家迪特马尔·赫茨认为,过去一周中,施罗德一直在有计划地步步退出竞争。而许多社民党人实际上已经接受了默克尔,只不过他们希望在施罗德离任一事上做足文章,争取最大的利益,尤其是在分享内阁权力方面。

  舆论指出,德国大选之争拖得越久,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党面临的公众压力就越大,其中又以施罗德为最。由于大选后死守总理宝座,施罗德用来与默克尔争夺总理宝座的重要砝码——个人支持率呈下降趋势。福索民调机构5日称,34%的德国人认为应该由默克尔出任总理,而力挺施罗德的只有24%。更多的德国民众则对旷日持久的总理之争感到厌倦。现年71岁的柏林居民阿希姆·哈斯曼表示:“全世界肯定都在笑话德国。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局面。”(唐新)

  相关专题:关注德国议会选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