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亚发生强震专题 > 正文

印度表示愿意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3:31 东方今报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地震造成的死伤感到深切悲伤,强调联合国将全力协助救灾。联合国已组成快速反应救援部队,一支队伍已经由瑞士出发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其中包括7名专家,他们负责救灾协调和灾情评估。

  同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从设在卡拉奇当地的物资仓库运送救难物资至灾区,其中包含毛毯、衣物、帐篷、药品、婴儿食品和净水剂。

  据日本外务大臣称,东京已经向巴基斯坦派出了一支50人的救援队伍。日本红十字会也向伊斯兰堡派出了四支医疗专家队伍。

  英国政府也表示将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首批10万英镑援助。英国四支军队组成的联合搜救队也已派驻巴基斯坦。英国的穆斯林慈善机构也纷纷向灾区捐款。

  美国总统布什称巴基斯坦大

地震为“可怕的悲剧”,并表示美国的救援物资已经上路。据悉,美国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曾透过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捐出10万美元的紧急救助金,作为急难救助之用。

  印度政府在地震发生当天表示,尽管在地震中蒙受人员及财产损失,但印度愿意向同样在这场自然灾难中遭受重大破坏的巴基斯坦提供救灾援助。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向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传达的一个口信中表示:“印度已经做好准备,可以提供巴方认为合适的任何救灾援助。”南亚地震为何损失大

  首先,震级强震源浅。此次地震震中位于伊斯兰堡东北部95公里和斯利那加西北部125公里地下10公里处,属于浅层地震。地震专家称此类地震是危害性最大的地震。

  其次,地震发生时多数居民仍在睡梦中。10月8日是伊斯兰堡斋月的第二天,又逢周末。当地大多数居民在睡梦中被“活埋”于废墟里,无法逃生。

  第三,印巴两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从地理构造来说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挤压地带。板块交界地带是地震多发区。

  第四,当地百姓防震意识淡薄。当地掌握地震知识和具有防范意识的人寥寥无几。

  第五,建筑缺乏强制性抗震标准。震区近年来新建的“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这些无疑加重了地震带来的损失。

  大地震时不要急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被埋要保存体力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耐心等待救援。

  南亚地震救援背后的 国际政治角力

  灾情发生以后,国际社会迅速作出反应。

  国际社会对巴基斯坦灾情的关注,首先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其次,巴基斯坦在国际反恐和地缘政治等重大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也是国际社会对其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9·11”以来,巴基斯坦一直处于国际反恐斗争的前沿,并且协助美国打击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成为美国在反恐斗争中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但是,巴基斯坦国内伊斯兰极端思想拥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和一定的政治实力,军人出身的穆沙拉夫总统因与美国合作,一直面对国内强大的压力。此次遭受地震损失最严重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以及西北边境省等地正是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活动较猖獗的地区。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得好坏是对穆沙拉夫执政能力的考验,美、英等反恐斗争的盟友对穆沙拉夫面临的困境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对于英国而言,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还有特别的意义。英国与南亚次大陆诸国渊源极深,但是今年在伦敦发生的“7·7”地铁爆炸案中的自杀式袭击者中有多人是巴基斯坦裔穆斯林。此事对英国社会产生极大震动,凸显出英国社会内部的种族、宗教矛盾。因此,此次地震发生后,英国的反应非常迅速,外交大臣斯特劳在一份声明中特别指出:“英国有许多巴基斯坦后裔,他们的一些亲属就生活在地震灾区。”

  在南亚次大陆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一直是印度一强独大,唯一能与其抗衡的只有巴基斯坦,印巴关系也就成为影响南亚地区稳定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并在中、美、俄等大国的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围绕着此次地震救援,各国之间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角力。

  相关专题:南亚发生强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