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届东亚峰会专题 > 正文

日本缘何苦心在亚洲之外发展经济干预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6: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罗文胜 综合报道

  过去14 年,日本事实上是绕开亚洲,扩大对亚洲以外地区的“贡献力度”,积累巨额海外资本投资和国外债券,业已形成强大的对海外经济的干预能力。

  随着12月12日《吉隆坡宣言》的宣布,各国围绕14日首届东亚峰会展开的角力,基本
形成了格局。

  第九次东盟10+3领导人会议的结论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将是长远目标过程,东盟被再次确定为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主导力量。作为东盟发挥主导作用的制度安排,“新生事物”东亚峰会今后将与东盟峰会同期套开,每年召开一届。

  与此前高调不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承认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自由谈判归于失败,默然接受了首届峰会上中韩暂不与日本会面这一“叫板”现实。

  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起主导作用”的东盟,其外贸额度在整个东亚区域贸易不到10%,9成以上的额度发生在中日韩三国之间。那么,从经济层面看,这明显是一种错配,而中韩日三国经济如此纠葛,又该如何解读?

  日冷韩热之间

  “用‘政冷经热’形容中日关系已不恰当,”

商务部经贸研究院研究员徐长文称。

  据了解,从1993到2002年连续11年间,日本均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然而到了2004年,日本降至第三,居于欧盟、美国之后。

  国家商务部提供的数字表明,2004年中日贸易比重为14.5%。2000年这个比例是17.5%,五年时间持续下滑了三个百分点,今年1-8月更是剧降到13.2%。显而易见,中国对日本贸易的依存关系,正一步步趋于弱化。

  引人注目的是,韩国对日贸易的依存,也呈现相似的弱化态势:2000年日韩贸易占韩国外贸比重为15.7%,去年降至14.2%,相形之下,中韩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却呈现“暴发性增温”之势。

  徐长文作了一个对比: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贸易额10亿美元,直到2002年贸易额才达到1000亿美元,用了30年时间;1992年中韩建交,贸易额50亿美元,到今年末可破1000亿美元大关,时间仅用13年。如果按照国别贸易统计,韩国现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今后五年,按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水平。“双方的经济利益契合度,可能高于任何一国。”

  “这里面隐含着贸易、投资的双重互动。”徐长文告诉记者,韩国对中贸易增长很大的一块,是原料和部件对中国的出口,这和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迅速增加直接相关。

  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的第一大投资国,去年韩国企业对中投资项目5623项,合同金额139.1亿美元,实际金额62.5亿美元,超过日美而成为对中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相形之下,直到去年底,中国对韩投资项目3000多个,但实际投资仅为12亿美元。

  徐长文透露,在建立双边FTA(自由贸易区)问题上,日本早在几年前已要求和韩国洽谈,但至今进展困难;相反,中韩双边FTA去年才展开频繁热动,有关研究进展顺利,此次中韩在峰会上达成一致意愿,更展现了某种契机。

  日本的“深沉后招”

  “市场利益是互相渗透的,并不是简单的对峙或融合。”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

中国经济学院主任、亚太研究生院教授林华生博士另有视角。

  在林看来,按照中方统计样本,去年中国对韩贸易额度为900.7亿美元,而对日为1175.7亿美元,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价值仍然高于韩国;同样,韩日两国贸易额从2000年的523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678.8亿美元,增加了29.8%,这个幅度大于中日9个百分点。总的说来,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还是合多于分。”

  “中、韩、日之间,确实存在贸易爬梯现象。”徐长文也承认,中对韩逆差,韩则对日逆差,三国市场是“逐级渗透”。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对韩逆差2000年为119亿美元,去年达344亿美元,五年时间增长了1.8倍,今年逆差额度预计达400亿美元。

  另据韩国贸易协会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数据统计,韩对日贸易逆差2000年为113.6亿美元,2004年增加到244亿美元,增加了一倍多。

  “贸易之水由日到韩、再由韩到中逐级流下,卡住一端,对各方都是灾难。”林华生称,去年这股逆差流量到了中韩,一下子比韩日那一端多出100亿美元,原因很多,其中韩国对中国设置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重要因素。“这说明,打破双边隔阂,推进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对东亚各国的发展将更为健康。”

  在这种相互依存的贸易格局中,如何看待中韩日目前的外交僵局呢?林华生的观点颇为出人意料。

  “日本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坚持,并不是导致一体化进程受阻的惟一因素。”林华生告诉记者,这背后还隐藏有日本在经济上“很深沉的后招”。

  林华生称,在过去14年期间,日本经济未能恢复,她对亚洲的贡献(就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官方发展援助和技术转让而言)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亚洲各国普遍把日本的经济衰退看作是对亚洲经济发展的拖累,均盼望日本经济走出低迷,以其经济实力,对亚洲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很多观察者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的海外实力,在世界仍独占鳌头。”林华生举例。截止2005年6月,日本外币储备共计8340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中国多出1180亿;而国外总财产净值更为中国无法企及,2000年12月为133兆日元,2004年经济号称“低迷至底”,但海外财产净值却增加到的185.8兆日元,2005年7月持有美国国家债券6833亿,比中国多出4412亿。

  林华生的观点是,过去14年,日本事实上是绕开亚洲,扩大对亚洲以外地区的“贡献力度”,积累巨额海外资本投资和国外债券,业已形成强大的对海外经济的干预能力。比如出于国际贸易的动机,日本实行弱势日元政策,就在最近的美元交换中,通过抛售日圆来进行政府货币干预,减少赤字,“也达到了目的”。

  林华生提请记者注意,和巨大的海外财富形成对应,在所谓14年经济不景气期间,日本创造了4.2%(2005年9月数据)失业率,这个数字与大多数欧洲国家相比,仍然是相当健康的;同时,民间财富大量积累,2002年3月日本国内财产(现金,储蓄,债券,投资安全,份额,保险和退休金)共计1378兆日元,到2002年12月,如果含

房地产和大厦,则达到了8275兆日元。

  “此次东亚峰会,可能是(日本)政府萌发对亚洲经济实施干预政策的转折点。”林华生的观点是,中韩在与日本形成政治对峙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日本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新动向。

  相关专题:首届东亚峰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