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英国巴特勒家族珍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7:53 外滩画报

  瓷,china,景德镇

  “china”是汉语“昌南”( 原景德镇名) 的音译。最近5 年,17 世纪景德镇瓷器的价格已上涨了将近5 倍。英国巴特勒家族收藏的大量17 世纪景德镇瓷器表明,海外对中国瓷器收藏的热潮方兴未艾。

  文/ 杨圣捷

  12 月1日起,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 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在上博二楼中国陶瓷馆展出。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李仲谋向记者介绍说:“今年7 月,在伦敦嘉士德举办的一场瓷器拍卖中,一款元代青花人物罐以1400 万英镑成交,创下了历史纪录。我们这次展览展品的价值虽不及那款元代瓷器,但近些年它们的价值也节节高升,一件好的民窑瓷器少说也得有一两百万,普通的作品都能达到六位数。”

  本次展览结束在上海的活动后,将于2006 年4 月开始在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继续展出。

  转变:从官窑到民窑

  17 世纪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很大变化,而此时的中国也刚刚经历了明、清两朝的更替,国内战乱不断。李仲谋说:“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 以前的景德镇,官窑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明代晚期,由于原料匮乏,景德镇的官

  窑迅速走向衰落,那些技术最好的瓷工和画工从为宫廷服务转入民窑,为民间制作

瓷器。”

  从万历三十五年开始,到清康熙中期结束,将近100 年的时间里,景德镇瓷业形成了一个由官窑向民窑转变的过程。

  “17 世纪景德镇瓷器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景德镇美术协会主席李菊生近日出现在上海,他在同期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行的“千年泥火粹丹青—首届景德镇美协陶瓷作品展”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工

  匠把元代文人画的趣味转移到瓷器上。当时,徽州、景德镇附近也正好是新安画派最为兴盛的地方,该画派构图简朴、笔墨清远、意境冷漠。”巴特勒爵士所藏一件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 的青花高颈瓶便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颈部绘有立于太湖石前的嫦娥和两童子,器腹有五朵

石榴团花,象征多子多孙。李仲谋介绍说:“这件花瓶的造型具有尝试性,绘画清远冷漠,迄今未见其它类似器物,所以其艺术价值非常高。”

  china 就是景德镇

  这一时期景德镇还向海外输出了无数瓷器日用品。英文中“中国”(China)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瓷”。关于“china”的由来,民间历来有几种说法,在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则是:“china”是汉语“昌南”(景德镇原名)的音译。“其实,随着景德镇精细白瓷在17 世纪的大量出

  口,才使得‘china’瓷器进尔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李仲谋说。

  李仲谋表示,17 世纪中外的海上贸易也较为频繁。当时,海上贸易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他们把中国瓷器带到了世界各地。由于只有中国掌握着制造标准高温瓷器的技术,所以当时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价格堪比黄金。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