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活里的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7:47 外滩画报 | |||||||||
这部电影倘若不是音乐片,也许会更好看。 文/ 云中 这注定是一部会引起争议的电影。有歌舞,有明星,像一部普通商业大片,它的导演却是拍过经典爱情电影《甜蜜蜜》的陈可辛。所以在观看影片时,你很难排除《甜蜜蜜》
《 如果·爱》和一部片子有点相似,就是《2046》。其实,二者只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用丰富的时空手段来体现一段爱情。《如果·爱》玩得很花哨,但内核不复杂,就像剧中聂文在最后说的: 导演只不过想拍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故事简单但形式复杂。《如果·爱》有戏中戏,与现实对比就是两个时空,还有十年前的时空。戏中戏又与现实相同,所以这三个时空有了交集。但导演的条理却很清楚,现实的这条线往前走,回忆的线也往前走,歌舞的线则穿插其中,负责解释回忆的线和渲染现实的线—这些在银幕上放到一起,互相渗透,互相感染,似真似幻。 整部影片都是在回忆、现实、舞台里交错进行,但你只要看得足够认真,并不会被纷繁的形式搞晕,随着剧中人物的重遇、回忆、拒绝、妒忌,电影语言显出了它不同于任何其它艺术的魅力。影片表现了一段戏中戏,还有人说是“戏中戏中戏”,所以很多细节能供你反复玩味。在一部充斥MTV 式剪辑和时空交错的影片里,能突出核心,需要很强的掌控能力,这也是陈可辛导演水平的直接体现。 影片的宣传号称这是近年唯一的“华语歌舞大片”,其实更像是一部穿插着歌舞场面的爱情电影。歌舞在全片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却给影片打上了一层超现实色彩。 从开场的破旧巴士与“天使”登场开始,影片就宣告与现实无关,整个空间设置是夸张、矫饰的。只为表达一段纯粹的爱情关系。比如十年前的北京,陈可辛选择的只是一种标志化的空间—地下室、小酒馆、公交车,只想传达一种“情绪”,这段情绪与“真实”的环境无关,只与你“心里”的爱情环境有关。脱离了现实,他才 可以把黑暗地下室和破烂公交车都拍得那么迷人。这种“审美”倾向与“歌舞片”某些特点是吻合的,因为歌舞片从来也不属于“现实”的题材。 片中的歌舞,形式上看愉悦,内容却不快乐。比如张学友唱的几段,不是悲悯就是愤怒。而金城武与周迅的唱段,基本充斥着隔膜与冷漠。影片把不堪的情感通过歌舞,与十年前北京部分的纯美回忆作对比来展现,带来了一种残酷的美感。虽然大段的表演被剪得很碎的镜头代替,让一些歌舞爱好者不满,但这也给影片留出了更大的剪辑空间。比如最受好评的《十字路口》,现实与舞台的交叉剪辑,渗入了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没有出现普通歌舞片那种“为跳而跳”的情况,这都是优点。 这部电影,讲的是“爱”。影片四处撒满爱情的碎片。细节的力量、影像的力量,累积起来形成了情感的陷阱。陈可辛电影的好看,在于他能把普通生活里的美挖掘出来,《如果·爱》中呈现出了“爱情”的种种细节。有些细节你可能觉得煽得过火,但有的也许正中下怀。 老破的公车,秃秃的树枝,冷蓝的冬天,穿红衣的周迅跟着公车跑,小金抱着一堆电影书籍,两人惨乎乎、甜蜜蜜地过冬,影片最动人之处就在于这些“片断”。 但《如果·爱》的爱情,却被一些观众诟病,因为它与《甜蜜蜜》相比,显得矫情、做作。可《如果·爱》与《甜蜜蜜》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它是片断、碎片式的, 它的爱情更模式化、更老生常谈,但这种简单爱情放在假定式叙述和华丽歌舞中,也许另有滋味。 《如果·爱》里面有“爱”么? 十年前,金城武和周迅是有爱情的。可十年后,其实算不上多纯的爱情了。金城武那种情感,可能是爱、恨、自卑、嫉妒等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金城武和周迅十年后的纠缠,不过是得到了他一直在渴望,并以为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但迟早,他会认清楚这一切算不上什么爱情,只是一种占有欲。这种占有欲,在于张学友那里是出离的妒忌。当然,导演认为,最后的爱情可能还是产生于周与张之间,尽管这份感情并不为所有观众理解。 或许《如果·爱》中的唯一爱情,只发生于十年前北京的某些场景,然后一去不复返。十年后的纠缠,不过是那场爱情的回响和祭奠。所以,我们能理解,导演为何把北京回忆拍得如此美丽动人。看完影片,很多人在争论陈可辛在影片中表达的倒底算不算爱。也许陈可辛自 己也不会有标准答案,所以影片的英文名叫“或许⋯⋯爱”。然后他又会在影片开场张学友和制片人的对话中,暗示出自己拍的不是爱情电影,只不过,是你们观众 爱看爱情电影而已。 似乎一切都不太确定。如果让你选择,这部电影,你爱还是不爱?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