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前欧洲委员会轮值迈克尔·巴特勒爵士专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7:58 外滩画报

  热爱中国瓷器的英国爵士

  前欧洲委员会轮值迈克尔·巴特勒爵士专访“和布莱尔共事最没意思,因为他居然对中国瓷器一点也不感兴趣,和他在一起时,他只会问你外交政策。”

  文/ 杨圣捷 图/ 小武

  迈克尔·巴特勒爵士(Sir MichaelButler) 曾任前英国常驻欧共体大使长达12 年之久,其间曾任欧洲委员会轮值主席。后来,他也出任过布莱尔首相的外交顾问。作为一名经济专家,他曾提出过“强势欧元计划”。但是,让他更感自豪的是另一个身份—中国瓷器贸易史专家、17 世纪中国景德镇瓷器收藏家。

  为进行此次巴特勒家族与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17 世纪景德镇瓷器展”,他将家中所藏的部分珍品拿了出来,并亲自从伦敦飞抵上海出席展览开幕仪式。12月2 日,巴特勒爵士于上海博物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派英国绅士风度的老爵士准时出现。今年已经79 岁的巴特勒嗓音沙哑,满脸老年斑,但是仍然精力旺盛。巴特勒讲起自己与瓷器的故事滔滔不绝。

  “只要一谈起心爱的中国瓷器,我就会像年轻时与妻子初次相识那般充满激情。”

  50 美元拍下第一件藏品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绿釉竹节壶是这次上海展出中比较特殊的一件。

  “这是我收藏的第一件中国瓷器。”巴特勒迫不及待地打开藏品目录,翻到那一页,给记者介绍它背后的故事。

  1960 年,年轻的外交官巴特勒已担当过多年的驻外大使。那时他刚在伦敦市区买了一间房子,但是却为缺少合适的室内摆设而发愁。在朋友的介绍下,有一天他与夫人来到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想购买一些古董。

  拍卖行的一盒瓷器引起了他的注意,里面有日本瓷、德国麦森瓷,还有一件就是一把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绿釉竹节壶。

  巴特勒告诉记者:“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康熙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那件最后50美元成交。”

  45 年来,巴特勒把这件瓷器视为至宝珍藏至今。

  刚开始,巴特勒仅仅是为了填满他那间空旷的大屋而漫无目的地选购各国古董。后来,他对瓷器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对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尤其热衷。不过,瓷器的价值和真伪问题总是困扰着他。巴特勒是一个外交官,身边没有任何关于瓷器的研究资料。他平时接触的也都是政界人士,很少有人专门收藏瓷器或进行研究。

  “开始阶段我就靠自己的摸索”,巴特勒说:“例如我去世界各地像比利时、美国和法国的拍卖会上,从拍卖师那儿得到一些情况; 另外,我也经常去伦敦的古董行购买瓷器,那里的商店老板都非常懂行。”

  巴特勒说,他这辈子还没有摔碎过昂贵的瓷器,但有一次在抱孩子的时候却不慎失手将孩子掉在了地上。

  此次随父亲来沪的巴特勒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把这些瓷器看得比自己的4 个孩子还要重要。”独爱17 世纪景德镇1981 年,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举办了全世界第一个17 世纪瓷器的展览——“转变期陶器及其先驱”,巴特勒从藏品中拿出30 件作品作展出。这次展览使巴特勒

  多年的收藏相形见绌。

  “我从那一次展览之后,便将16、18世纪的中国瓷器和其他国家的瓷器都卖掉,开始专门收藏17 世纪景德镇瓷器。”巴特勒说。

  但在那时,还没有多少人关注17 世纪的景德镇瓷器,价格也不很贵。“我收藏这些东西还遭到身边人的嘲讽,他们都笑我是在捡破烂。”忆及往事,巴特勒颇有些感慨。“不过就在最近的5 年,17世纪景德镇瓷器的价格已经涨了将近5倍。我对那些曾经嘲讽过我的人说,也许你们家里的破烂不会像我的升值那么快吧。”

  1985 年,巴特勒从外交官的位置上退休之后,便应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之邀,开始担任了董事会理事。由此他全身心投入到收藏、研究17世纪中国瓷器的事业中去。

  巴特勒的瓷器藏品目前已近900 件,他还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如《巴特勒家族收藏17 世纪中国瓷器》(1990) 和《顺治瓷器》(2002)。

  为了更好地安放自己那些宝贝瓷器,巴特勒与夫人搬到了距离伦敦两小时路程的多塞郡,在一座已有300 年历史的乡间

别墅中安居。他在花园里造了很多小屋子,将所有的瓷器深藏于密闭上锁的箱柜里,自己也从不轻易拿出来赏玩,生怕有个闪失。

  外交家、瓷器收藏家与研究者,这两个身份几乎概括了巴特勒的全部人生。不过,他似乎更热爱自己的后一个身份。

  “我觉得和布莱尔共事最没意思。”1997 年,巴特勒开始担任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谈到这个工作,他调侃道:‘因为他居然对中国瓷器一点也不感兴趣,和他在一起时,他只会问你外交政策。’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