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曝光水门事件的著名揭丑记者逝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08:30 环球时报

  

曝光水门事件的著名揭丑记者逝世(图)
杰克·安德森

  “我试图打碎华盛顿那堵秘密的墙。如今,这堵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厚,越来越多的高官正躲在这堵墙的后面”。

  几十年来,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记者杰克·安德森一直致力于揭露政坛丑闻,由
他揭发的内幕数不胜数。无数美政商名流视他为死敌,对他既怕又恨。12月17日,被称为美国“最后一个揭丑记者”的杰克·安德森因帕金森病在华盛顿郊区的家中去世。他的去世是美国新闻界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曾到中国当战地记者

  安德森1922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在犹他州盐湖城附近的一个小城长大。他从小就展现了一个新闻人的天赋。12岁时,他在当地的《戴泽雷特晨报》担任童子军版编辑,很快又在另一家报纸得到一份周薪7美元的工作。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22岁的安德森说服《戴泽雷特晨报》负责人将他派往中国作战地记者。来到中国后,安德森冒着枪林弹雨跟随一支游击队进行战事报道。其间,他还为美军《星条旗报》上海版撰写稿件。抗日战争结束后,安德森预感到中国可能爆发内战,但那时的美国人并不关心中国新闻,于是,他回到美国,在一家军方媒体供职。

  揭丑专栏达到顶峰

  当时,《华盛顿邮报》有位大名鼎鼎的记者德鲁·皮尔森,经营着一个专门揭露美政坛黑幕的专栏。安德森觉得这很有意思,便投到皮尔森门下为他跑腿,从事一些调查工作。虽然安德森挖来了很多内幕,但傲慢的皮尔森却很少让他署名。1957年,安德森以辞职相威胁,皮尔森才同意给他更多的署名权。从此,美国人便认识了安德森。

  真正让安德森出名的是1958年的一桩丑闻。当时,安德森在刺探富豪伯纳德·金费恩时,发现他曾送给总统高级助理谢尔曼·亚当斯一件昂贵的骆马毛大衣,并由此抖出了金费恩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几位高官的钱权交易。这个丑闻立即惊动了全美国。与此同时,一些官员也盯上了他。

  安德森的名气越来越大。1965年,他已经与皮尔森平起平坐了,两人联合署名共同经营专栏。到皮尔森1969年去世后,安德森大权独揽,在他的经营下,揭丑专栏达到了纸质媒体至今都难以企及的高峰:他的文章同时被1000多家报纸转载,读者量每天达到4500万。安德森也没有忘记皮尔森对他的栽培,他一直把专栏收入的一半交给皮尔森的遗孀。

  最富戏剧性的对决

  在安德森的揭丑经历中,与前总统尼克松的对决最富戏剧性。水门事件曝光前,安德森就因屡次得罪尼克松而被中情局盯梢,联邦调查局还以盗窃政府文件为由逮捕过他的助手惠顿。尼克松甚至不顾总统的体面,诬称安德森是同性恋。后来曝光的水门事件磁带还披露出,尼克松的一名助手曾雇了两个人想要毒死安德森。

  此后,在水门事件调查中,安德森搞到了对尼克松十分不利的重要文件。当安德森得知联邦调查局的人正赶往他的办公室准备拿走文件时,命令手下在办公楼下等着报道“突发新闻”,自己则和惠顿冲进办公室,将门反锁,然后把文件一股脑从窗口撒了下去。消息立即传遍了全国。后来,惠顿回忆说,其实当时并不需要那么做,因为事先他们已经同意将文件交给法官。但安德森就是要选择这样一种最富戏剧性和轰动效果的方式。在这方面,安德森显然十分老到。

  一生揭丑无数

  安德森一生中揭发的内幕数不胜数:揭露中情局密谋刺杀卡斯特罗、美国密谋推翻前智利总统阿连德、保加利亚特工企图刺杀教皇等都是他的杰作。1967年,他因揭发参议员托马斯·多德竞选丑闻的报道获得普利策奖提名,1972年因报道美政府疏远印度转向支持巴基斯坦获得普利策奖。

  安德森的事业不止于报纸专栏,他出过很多本书,办过时事通讯和杂志,还在美国广播公司《早安,美国》中做过一年的电视节目,名为《真相》,内容也是揭发内幕。

  安德森的专栏几乎成了揭丑报道的代名词,他的传记作者马克·费尔德斯泰因说:“他的力量很大,弱点也很大。他有着大众的视角,像蓝领工人一样看待新闻。与其说他的工作是份职业,不如说它更像一场讨伐。众多调查报道在强调公正的同时失去了味道、力量和热情,而安德森却不同……他是一个马戏团的广告员、一个游击队员、一个正义的‘流氓’。”▲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9日第八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