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届东亚峰会专题 > 正文

东亚峰会显示亚洲崛起及认同感增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2:58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许瑛报道

  亚洲的认同感已经开始演进和发展

  开过了东盟“10+6”的东亚峰会后,还会有东盟“10+7”,以至于“10+10”吗?

  目前,“10+”的形式已经确定下来。首届东亚峰会与会各国签署的东亚峰会《吉隆坡宣言》中说,东亚峰会将定期举行,由东盟主席国主办并担任主席,与东盟年度首脑会议同期举行。也就是说,不管形式有多开放,东盟的主导地位将很难被替代。

  现在看来,至少“10+7”是没有悬念的了——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当天宣布,俄罗斯提出的正式参加东亚峰会的要求已得到同意,俄罗斯将参加下一届东亚峰会。

  “开放的地区主义显示了我们的活力和吸引力。东亚的合作根本用不着担心谁进来,谁出去。只要把‘10+3’搞好了,其他国家来,欢迎他们,但东亚还会是东亚,不会变成北美。”

南开大学教授、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未来最优主导力:东盟+亚洲大国

  “10+3”的《吉隆坡宣言》指出,在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这一长远目标的过程中,将继续以“10+3”机制为主渠道,由东盟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东盟与中日韩的积极参与,增强共同的主人翁意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室主任翟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东盟一直在东亚合作中扮演主导作用。而且近期内,中国和日本也不太可能主导。”

  “但是东盟本身多样性也非常大,达成共识需要很长时间。虽然中国和日本现在还不能起主导作用,但我认为最好的形式是亚洲大国来带动,亚洲大国和东盟一起来主导,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他说。

  “东盟+亚洲大国”的形式是更本位和更现实的选择。目前现有的“10+3”机制正好与此呼应。

  东南亚东北亚双向演进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山姆苏·A·B对未来比较乐观,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有的一些组织和机制已经为这些拼图的拼接做好了铺垫,譬如六方会谈,譬如东盟‘10+1’、‘10+3’。当这些小范围的组织或机制越来越成熟后,就能扩大到亚洲或者东亚等更大的范围,通过不同的途径让东亚各国越来越紧密,直到完成区域内的一体化。”

  不管“拼图”如何运动,现在来看,比较清晰的有南北两个方面。翟认为,一个是大国集中的东北亚地区,一个是东南亚国家组成的东盟。

  他说:“东亚合作应该两线并进。整个东亚地区在冷战后出现两种趋势。一种是传统上大国主导的趋势,体现在东北亚地区,核心问题是朝核问题,也就是六方会谈,如果朝核问题解决得好的话,有可能演变成东北亚的安全机制,再向经济上发展。另外一种,是由于大国集中在东北亚,将东南亚地区的机会给了东盟,让它搞大国平衡和地区合作,主导东亚合作框架和机制。”

  “所谓的东亚合作,是从北往南的演进和从南往北的演进一起发展,两种趋势的融合。哪种趋势更好?如果六方会谈解决得比较好的话,在主导东亚安全机制方面会有些优势;但从经济方面来看,‘10+3’更有优势。”

  “亚洲”,未来的新政治概念

  看着亚洲格局逐渐成型,美国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庞中英说:“美国的战略家们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如果东亚越来越一体化,出现了一个新的‘欧盟’,对美国来讲就会变得很麻烦。虽然目前对美国不构成任何影响,但这是潜在的东西。”

  虽然有些美国学者表示,东亚峰会并不足以对美国构成威胁,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很大,今年美国又重新重视APEC,这里面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中国在东亚峰会已经取得了地位,美国可能会更加紧在APEC的影响力。

  作为美国智库的学者,布拉德·格罗斯曼在面对中国媒体时透露出了复杂的心态。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对于东亚峰会,美国不能阻止,也不反对。我个人认为,与东亚峰会相比,六方会谈更可能演变成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有效机制。”

  对于中国和美国对亚洲未来的影响力,他没有正面作答。只是说,无论如何,“亚洲正在崛起,对美国而言,‘亚洲’已经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亚洲的认同感已经开始演进和发展。”

  (原文标题为新概念“亚洲”浮出)

  相关专题:首届东亚峰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