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海啸一周年专题 > 正文

印尼海啸周年纪念:抚慰伤痛坚定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05: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印尼记者管克江

  就心理承受而言,重返亚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年来,记者始终忘不了海啸5天后第一次抵达亚齐灾区时的情景:失去孩子的母亲、漂满浮尸的河流、夷为平地的民居、充斥着黑泥的街道……12月25日,当记者第四次踏上亚齐的土地时,这种伤感仍挥之不去。

  但是坚强的亚齐人民在用笑脸迎接记者。从机场前往亚齐首府班达亚齐市区的路上,人们辛勤地在田里插秧、劳作,水牛悠然啃食着垄上的青草。车旁,虽不时掠过孤零零伫立着的一截截断墙残壁,但记者也看到了一排排崭新的民宅,看到推着三轮车叫卖的商贩和说说笑笑一起放学回家的儿童。在市内到处可以见到海啸周年纪念的标志,象征阳光的图案下,两个英文单词“RememberRebuild”(牢记、重建)分外醒目。

  重建一年的进展令人欣喜。亚齐和尼亚斯虽然遭受了惨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在国际社会的倾力援助下,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疫情或传染病。绝大多数孩子重返课堂,50万平民获得了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食物来源。然而现在仍有6.7万平民居住在帐篷内,而且很多帐篷已经破败不堪。大部分住宅、学校、大型工程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一半亚齐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或靠救济度日。

  在班达亚齐,在古农拉亚,在米拉务,在锡默卢,灾民们对重建进展的满意度并不理想,但他们无一不渴望早日拥有自己的住房、稳定的工作和完整的家庭。正是对生活的这种热情和希望,激发着许许多多灾民自发行动,重建家园。班达亚齐最大的饭店棉兰饭店在

海啸中一层全部被淹,灾后不到一月便重新开张;32岁的努尔丁在海啸中失去了父母妻儿,孑然一身,半年后他改行当了
出租车
司机,组建了新家庭;华人灾民周志林一家四口都住在班达亚齐的临时棚屋内,每月的口粮就是政府救济的每人12公斤大米和3个鱼罐头。尽管这样,他的妻子每天还坚持用塑料袋和清水自制冰块,将每卖3块冰收入的1000印尼盾(约合1元人民币)积攒起来,期待有一天能够开办自己的首饰加工店。

  一场

地震海啸灾害把全球的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24个国际非政府组织、430个当地非政府组织、几十个援助国和联合国机构的人员至今还携手奋战在亚齐。各界承诺用于亚齐、尼亚斯重建的资金高达90亿美元。中国与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样,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向印尼提供的援助价值总额近4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和数十个国家的特使或代表一起,26日上午参加了印尼政府在班达亚齐举行的海啸一周年全国纪念大会。与会者首先向死难者默哀,会场上响起了海啸预警系统的报警声,这也标志着数国合作建设的印尼海啸预警系统正式启用。苏西洛总统在讲话中感谢国际机构和有关国家对印尼的倾力相助,同时呼吁全体印尼人民团结一致,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亚齐。

  苏西洛总统说,一座海啸纪念碑不久将在班达亚齐竖立。但是在亚齐,活生生的纪念碑随处可见。它是重新出海的渔民,是朗声欢笑的儿童,是相依团聚的家人,是沉寂消失的枪声。它们是比钢筋混凝土更强有力的见证,它们象征着人类追求和平、繁荣和友爱的精神。带着这种精神,亚齐人民每天都在废墟中坚定地前行。

  (本报班达亚齐12月26日电)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7日第三版)

  相关专题:印度洋海啸一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