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俄罗斯与乌克兰天然气争端专题 > 正文

俄罗斯因天然气丧失政治资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0:02 金羊网-新快报

  不管莫斯科如何补救,它的能源大户们今后都不会再单纯依赖俄罗斯能源,俄随之将丧失很多政治资本

  ■新闻背景

  2006年1月1日,在近1个月的艰苦谈判未能取得成果之后,位于俄乌边境小城苏贾的
俄罗斯天然气控制站的阀门缓缓关闭,俄罗斯正式停止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3天后,问题解决,俄恢复对乌供气。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欧洲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又有“气”了。新年第一天就爆发的俄乌天然气大战,差点让欧洲的天然气来源中途夭折。

  虽然莫斯科方面一再声称,这起事件并非缘于政治原因,但谁都清楚,这场

能源危机并非简单的一桩贸易纠纷,背后是普京和尤先科的政治博弈。

  表面上,这场“天然气大战”是因为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准备大幅度提高对乌天然气售价引发的。其实,惩戒乌克兰的种种背叛,才是莫斯科的首要考虑。有些巧合的是,恰恰是在1年前的此时,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亲西方的尤先科打着民主的旗帜漫卷基辅,引起莫斯科的震惊。

  原本在能源问题上,俄乌两国可以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对俄罗斯来说,它出口欧洲的天然气大部分要从乌克兰经过,而乌天然气进口的一半也依赖于俄。

  一直以来,乌对俄方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只收取少量过境费,以换取俄天然气的低价供应。俄也将对乌的天然气优惠作为拉拢乌克兰的重要手段。但尤先科的亲西方政策让这个“惯例”开始变形。

  去年10月,北约和乌克兰举行非正式高级磋商会议,乌明确宣布力求在2008年底前加入北约。不仅如此,尤先科还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共同创立了“民主选择共同体”,要进一步推动前苏联地区的“民主化浪潮”。莫斯科对此的理解是,乌克兰这些动作的目的是要营建一个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和里海的“反俄包围圈”,以此埋葬独联体。

  所以,分析人士认为,莫斯科提高供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是想以此影响乌3月份的议会选举,使乌百姓相信尤先科的亲西方政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俄此举还可以离间乌克兰和欧盟的关系:一旦向欧洲供气出现偏差,欧盟必将迁怒于乌克兰。

  当然,也有评论从俄罗斯想借此扩大在八国集团中的主导权方面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经过15年轮流做东,俄罗斯终于轮到自己首次担任8囯集团主席国了。几个月后,普京会亲自在自己的家乡圣彼得堡市主持集团首脑峰会。对于雄心勃勃、拥有俄罗斯帝国梦的莫斯科来说,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要让这个会议围绕俄罗斯的核心话题。因为只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最终实现与所有成员国平起平坐的政治目标。

  因此,普京为今年八国集团设置的首要议题便是能源安全。但是,这个话题能否真正引起其他大国的重视,还很难说。利用能源来做些文章,搅动一池“春水”变成俄乌天然气大战的又一个重要的注脚。

  毕竟,在莫斯科的战略家看来,只有当能源问题引起争议、争端甚至冲突时,人们才会重视它,才会产生解决争议的迫切感。

  能源搞定外交?

  换句话说,俄罗斯无时无刻不希望世界明白,在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的当今,他们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大权和命脉。从这点上看,他们的确有资本。

  资料显示,仅从天然气来说,俄罗斯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而另一个经济血脉———石油的蕴藏量也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但和沙特不同,俄罗斯自己拥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沙特有石油,但军事实力不行,俄罗斯却是两样都不缺。

  事实上,俄罗斯近年的复苏的确是建立在石油输出上的。从经济来看,由于近两年来国际市场油价一路飙升,最高时每桶达到60美元,为俄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

  利用能源这张牌,俄罗斯经济复苏迅速,普京也因此获得了超人气支持,外交方面也得心应手,因为各国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对于供应方谁也不能轻易得罪。普京对此毫不隐讳。

  比如,有媒体称,最近几个月来,普京和政府高级官员每次访美都与美国大型石油企业的负责人会谈,普京甚至还邀请与美国总统布什关系密切的美国前

商务部长埃文斯就任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虽然埃文斯没有同意,但俄罗斯以能源合作为桥梁,搭上接近美国的道路,已然十分明显。

  在亚洲,为了得到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就连和莫斯科有北方四岛之仇的日本,也不能不忍气吞声;在欧洲,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将就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参与的运营公司董事长,遭到德国国内外一些人的批评,但由于德国天然气供应的2/3来自俄罗斯,能源拉动双方关系稳步加强,已是事实。

  俄罗斯过犹不及?

  不过,这次俄罗斯的“敲山震虎”却有些过了,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过犹不及”。因为,它和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天然气事件,反而带出了很多副作用。

  其中一个直接的副作用就是俄罗斯经济受损。俄罗斯媒体1月4日披露俄乌达成天然气协议内幕时称,俄虽然保住了价格底线,但却不算大获全胜。因为,在抬高对乌出口价格后,俄天然气的出口量也急剧下降。

  根据俄乌达成的协议,今后5年,俄罗斯将通过合资的俄乌能源公司,按照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价格向乌出口天然气。与此同时,俄乌能源公司将通过进口中亚(主要是土库曼斯坦)每千立方米不到65美元的廉价天然气,来化解价格上涨的压力。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夫承认,乌克兰2006年预计进口的6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仅有不足170亿立方米来自俄罗斯,其他部分则由中亚提供。

  更严重的后果是,那些原本购买俄罗斯能源的买家从这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训,纷纷改变主意,不再单纯依赖莫斯科,换句话说,也就相应减少了俄罗斯与之对话的政治资本。

  1月4日,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经济部长马丁·巴滕施泰因在布鲁塞尔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仍将是欧盟国家天然气的主要供给者,但是欧盟国家也要从过去几天发生的争端中吸取教训。巴滕施泰因还表示,非管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将成为今后欧盟国家能源构成的重要部分。

  见好就收,俄乌“气”战的一幕不能再现于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之间,否则,普京辛苦建立起来的俄罗斯和其他大国之间的诚信就可能付诸流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这场俄乌冬日“气”战,不管莫斯科如何补救,它的能源大户们都会小心,再也不敢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俄罗斯一边了。

  (蜀骏)

  (晓健/编制)

  相关专题:俄罗斯与乌克兰天然气争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