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阿尔及尔一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1:55 青年参考

  黄培昭

  趁着采访阿盟首脑会议的机会,笔者得以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近距离接触了一番。虽然是走马观花,匆匆一瞥,但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阿尔及尔依山面海,是地中海南岸最大的海港城市之一。城市的主体建在陡峭的山
坡上,那山属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布拉查利亚群山。前面,则是地中海的阿尔及尔湾。最初,阿尔及尔城是10世纪,由阿拉伯人和当地的土著居民柏柏尔人共同创建起来的。

  在阿拉伯语里,“阿尔及尔”意思是“岛屿”。相传最早探险者来到这里时,但见海面上“漂浮”起一座座小岛,海风袭来,浪花四溅,猛烈地拍打着这些岛屿。蓦地,有人忍不住高声喊道:“阿尔及尔!阿尔及尔!”意思是说:“快瞧呀!那些白色的群岛。”从此,“阿尔及尔”这个名称便沿用至今。

  城市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的在山上,新的在山下。连通山上山下的街道,都狭窄而弯曲,山坡又陡峭险峻,加之车都开得飞快,所以或上或下,人坐在车里都会感到有些惊心动魄。街道两边的房子,红的、白的、绿的,颜色很杂,却很和谐,构成了良好的视觉效果。老建筑,以法国式样的居多,上面是复杂的工笔绘画,古色古香的,主楼多是白的,窗子却一律漆成蓝色。

  据说,这些房子起码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外表却多半是新粉饰和漆刷的,所以看上去并不显得多么陈旧,加之里面的线路、管道等也更换了。这多多少少,似乎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着,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端的是越来越久远的事情了。

  阿尔及尔城的格调和风情,许多地方都弥漫着法国的色彩。街上走着的年轻女子,像其他阿拉伯国家那样包着头巾的少,而打扮时尚、穿着高档的多,气质也追求巴黎女郎的风格,一个个身材苗条而风姿绰约,不过没有巴黎女郎的冷漠,却多了几分热情与豪放,又展现出阿拉伯人特有的性格。

  听说,在阿尔及利亚,有身份的人家,尤其是贵族,打小就把孩子送到法国学校上学,这也难怪他们的法语都讲得那么流畅。在这里,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但不少人要么不怎么会说阿拉伯语,要么讲起来有困难,而讲起法语来,却很流利。在阿尔及利亚外长举行的一场场记者招待会上,许多人用法语提问,外长也用法语回答。这好像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我们来到几乎位于山坡顶上的“非洲圣母院”,据说,这里是来阿尔及利亚的旅游者必到之处,圣母院在法语里的叫法与巴黎的圣母院完全是一个词,只是前面冠以非洲,可见当初法国建造这座基督教堂的良苦用心。作为法国殖民地的建筑,现在“非洲圣母院”的殖民色彩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却成了阿尔及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非洲圣母院”临风瞰海,气势非凡,下面紧挨着海的是一片民居,红楼居多,被周围的绿树环绕着,风景不错。因为是阴天,地中海灰蒙蒙的,与天空铅灰色一样,所以不能远眺,否则,在这里看海非常漂亮。这时,山上起了雾,一股股地飘荡而来,远远看去还以为是哪户人家生火时冒出的滚滚浓烟呢,只是那烟是白色的罢了。在白雾下山到达教堂前,我们离开了“非洲圣母院”。

  阿尔及尔老城区有个专门的词叫“喀士巴”。喀士巴,最早是公元前4世纪迦太基人的贸易驿站,现在则是典型的伊斯兰式风格。迷宫般的街道,错综复杂的地势,游客弄不好就会迷路。而且,听说里面的治安也欠佳,曾一度常常发生游人被杀事件。于是,我在贝恩·巴底斯广场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打道回府了。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