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美欧暗助伊朗核武计划2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06:26 环球时报

  

美欧暗助伊朗核武计划20年
巴列维(右)在核专家马赫维(左)的陪同下视察核设施。

  编者按:随着伊朗核问题的激化,美欧相继威胁要对德黑兰挥起制裁的大棒,甚至有媒体称美国正在秘密制订攻打伊朗的计划,核问题显然已成了伊朗与美欧之间的火药桶。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为伊朗核问题剑拔弩张的美欧各国,50年前却曾秘密支持过伊朗前国王巴列维的核计划。

  伊朗国王要造原子弹

  1953年8月22日,一列

豪华车队驶出了伊朗的德黑兰国际机场,车队沿着纵贯德黑兰南北的巴列维大街飞速行进,一头扎进了大街最北端的高墙大院———巴列维国王的王宫。车队停稳后,从一辆防弹车上下来一位体格强壮、目光深邃的男子,他就是伊朗国王巴列维。

  此时的巴列维国王显得有些倦怠,因为这几天的经历对于他来说确实有些惊心动魄。就在一个星期前,巴列维与首相摩萨台彻底闹崩了,后者力主从英国人手中收回石油权益,这让巴列维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的巨大压力,于是巴列维决定换掉不听话的首相。可没想到摩萨台得到了伊朗人民的广泛支持,大量伊朗人拥上街头抗议,巴列维的计划惨遭失败,狼狈地逃往

伊拉克避难。就在他陷入绝望时,忠于巴列维的军队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于8月19日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政权,迎回了巴列维。

  离开祖国短短几天后又能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巴列维格外兴奋。坐在金碧辉煌的办公室里,遥望着窗外厄尔布尔士山上的积雪,巴列维开始盘算自己的宏伟蓝图。

  这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手策划的政变让巴列维对美国更加感恩戴德了。在巴列维看来,美国对他真是恩重如山。早在

二战结束时,因为美国的压力,苏联才未能割占伊朗的北部领土,使巴列维保全了伊朗的领土完整。冷战开始之后,美国又加大了对伊朗的支持,大批美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从1951到1956年,美国共向伊朗提供了2.5亿美元的援助,仅在这次政变后,美国就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紧急现汇贷款,缓解了伊朗政府的财政危机。与此同时,美国还开始大力扶持伊朗发展军事力量。巴列维国王其实很清楚美国的目的,一是利用伊朗阻止苏联的扩张,二是想独占伊朗的石油资源。但巴列维对此并不在乎,还对美国投桃报李,同意加入美国主导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因为他有更大的计划需要依赖美国的支持,那就是研制核武器。

  国王要用核武使伊朗成为世界第五强国

  伊朗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是巴列维国王很久以来的梦想。巴列维曾多次公开表示:“我要将伊朗建设成继美、苏、英、法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强国,同时我们的军队也将发展壮大成世界第五大军事力量。”而一支强大的军队怎能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怎能确立伊朗中东霸主的地位?不是中东的霸主怎能当美国在中东的“宪兵”?于是,巴列维国王铁了心要让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巴列维开始了寻求核武之旅。

  最初,巴列维曾考虑过苏联,苏联也承诺帮助伊朗修建核反应堆,并提供浓缩铀。但随着苏联的势力逐步从伊朗退出,其承诺也就无法兑现了。但巴列维很快就看到了新的希望———美国。雄心勃勃的巴列维国王打算利用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全面实施核计划,初步考虑兴建23座核电站。美国也想借提供核技术的机会,进一步控制巴列维。1957年,经过几轮谈判,巴列维国王亲自与美国签署了协议,美国同意向伊朗提供核技术,巴列维多年来的核武器梦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然而一开始,伊朗的核计划进展并不顺利,但巴列维并没有灰心,他多次在伊朗顶尖核科学家马赫维的陪同下视察核研究机构,给科研人员打气,并不断催促美国加速提供核援助。1967年,美国人的承诺终于兑现了,在德黑兰市中心的德黑兰大学旁边,一个直径50多米的半球形建筑开始悄悄地兴建。这是美国提供的一座小型核反应堆。负责反应堆建设的是伊朗原子能机构研究中心。巴列维指示该中心,成立一个专门从事核武器研究的小组,建立一个钚提取实验室,并进行激光同位素分离的实验,加快核武器研制的进程。

  当然,巴列维国王也没有忘了向欧洲伙伴伸出求助之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加快核建设步伐,巴列维秘密派遣大量研究人员到西欧国家寻求先进核技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核工业。在美国人的带头下,当时的联邦德国(西德)、法国也开始主动向伊朗提供核技术援助。1974年,西德的电站联盟公司与伊朗签署合同,在波斯湾北岸的布什尔动工建造两座130万千瓦的反应堆。到1979年1月巴列维被迫出走之前,伊朗已从美国购得核反应堆8座,从法国购得5座,西德建设的2座核反应堆也已大部完工。有了美欧的支持,巴列维在自己的核计划上显得底气十足,他信誓旦旦地说:“伊朗无疑可以在人们无法想象的短时间里拥有核武器。”

  巴列维的核武梦被伊斯兰革命击碎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巴列维国王踌躇满志奔向核武大国的目标之际,1978年底,巴列维的错误经济政策导致国内矛盾激化,伊朗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反国王运动。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被迫出逃海外。2月,宗教领袖霍梅尼利用什叶派教士的力量,果断地抓住机会发动政变,创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次,美国人也帮不上巴列维的忙了,巴列维自此再未踏上祖国的土地。1980年7月27日,61岁的巴列维带着自己的核武梦客死埃及首都开罗。

  霍梅尼正式接管伊朗政权后,美国曾试图拉拢伊朗新政权。但在霍梅尼的眼中,美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邪恶超级大国,是穆斯林最大的敌人,他宣布:“我们决意不与超级大国妥协,我们不愿意受美国的控制。”两国关系日趋紧张。

  1979年11月4日,以学生为主体的伊斯兰革命武装袭击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了包括美国外交官在内的近70名使馆人员。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总统办公室里,卡特总统通过电视屏幕看到了这一切。德黑兰狂热的人群让他心神不宁,他终于得出结论,伊朗新政权是彻底反美的,美国的政策必须改变,而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成为当务之急。但美国人这回没有太费周折,因为有人帮美国人完成了这一任务。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由于双方都担心对方先拥有核武器,从而取得战略上的优势,于是互将对方的核设施作为最重要的打击目标。1980年9月,伊朗空袭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而伊拉克则在1984—1988年间7次轰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巴列维留下来的核武计划也随之灰飞烟灭了。▲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20日第十四版)


余火 刘作奎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