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伊朗凭什么可以说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14:12 《环球》杂志 | |||||||||
文/王晋燕 经济盾牌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在3月6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时,人们忽视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日期,这就是伊朗计划建立的以欧元为结算单位的伊朗石油交易所将在3月份成立。
尽管伊朗的这一举动被美国和英国的很多市场分析家嗤之以鼻,但是对于那些希望实现持有货币多元化以及使能源贸易储备脱离美元控制的投资者来说,伊朗的这一举措无疑具有很大的潜在吸引力。 对此,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伊朗问题专家乔治伯克维奇就指出,这是伊朗所采取的一系列“非常聪明、有创造性”的战略之一,它也表明“伊朗在动员所有可能动员的力量来对抗美国”。 而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伊朗试图创建“石油欧元”的大胆设想,无疑是伊朗针对经济制裁的一种主动出击,这比10年前利用油气资源瓦解美国设立向伊朗投资上限的“达马托法”更具杀伤力。 有经济学家甚至称,伊朗建立以欧元为结算单位的石油交易所对于美元以至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可能要比伊朗发动对美国本土的“直接核打击”还要严重。因为在欧元还没有出现的90年代初,中东石油美元毕竟是在西方经济低迷时国际金融市场上惟一的原始资金来源。 伊朗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国,而且欧亚国家急需的天然气资源由于战争和缺少资金,一直“藏”在地下,开采空间巨大。近几年伊朗“几乎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大国都拉进了伊朗油气合作市场”,形成“捆绑利益”。从而使各方在对关于伊朗的重大问题表决时都会权衡利益得失。 伊朗这种将金融与能源编织在一起的经济盾牌到底如何呢?最近法国和英国在讨论对伊朗经济制裁细节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精打细算的劲头,就足以说明其坚固性。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政府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在利用其190~210亿美元的石油外汇大规模重建基础工业的同时,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也为伊朗战后的经济复兴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目前伊朗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前十名国家之一。 特别是近3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等原因,伊朗经济发展一直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后几年伊朗经济增长率将达8%。目前伊朗的GDP达到1660亿美元,是亚洲第八经济强国。 经济制裁实际上是一种战略威慑,这种威慑奏效的前提是威慑一方让被威慑方认识到对抗比妥协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伊朗总统内贾德最近表示,伊朗有足够的资本来争取其核权益,并声称“相比之下,你们(西方国家)更需要我们,你们今天都离不开伊朗这个国家”。 由此可见,这位在大选中赢得了700万张选票的伊朗总统还是对伊朗打造经济盾牌有足够的信心。当然,比内贾德更强硬的派别还打出了“能源威慑”牌,声称一旦遭受攻击将封闭霍尔木兹海峡,阻止海湾石油出口。这种不确定的反威慑措施也是要迫使实施威慑的一方,实际上是各有各的利益的多方,再次权衡利弊,重新计算参与实施威慑的成本与代价。 军事盾牌 英国“牛津研究集团”在最近发表的《伊朗:一场战争的后果》的报告中通过对冲突的主要三方——伊朗、美国和以色列——进行严密的分析后,认为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同时报告也表示了另一种担心。事实上,这种担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来自伊朗单纯的军事力量,而是来自伊朗的人口和地缘盾牌。 因此他警告说:“在美国实施对伊朗的攻击后,几年来任何希望以谈判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努力都将迅速化为乌有,这将极大地破坏全球的防扩散努力。” 报告撰写者、英国布拉福德大学的罗杰斯教授指出,无论美国或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在一开始看上去有多么成功,但是不出一个月,局势将会演变成“极端危险的冲突”。“伊朗在战争开始后的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将拥有很多回应手段。” 对伊朗的军事攻击将会导致包括以色列、黎巴嫩和其他海湾国家在内的中东地区“长期的军事冲突”,换句话说,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很可能引发的是一场持久战。 伊朗国土面积164万多平方公里,是伊拉克国土面积的近4倍。伊朗人口达7000万,是伊拉克的3倍多,也是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 伊拉克的政治军事中心和主要城市基本上位于无险可守的平原,而伊朗大部分政治军事中心位于易守难攻的山地和高原。因此有军事专家指出,伊朗战略规划最基本的思想是利用“美国军队迅速胜利”的假象诱敌深入到伊朗内部腹地。而从海岸登陆后要想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要穿行成百上千公里,还要通过扎格罗斯山脉以及伊朗人口密度极高的主要大城市。 从班达尔阿巴斯到德黑兰的距离近1500公里。而从巴士拉到巴格达的距离只有445公里。对德黑兰发动内陆攻势最近的地点是阿巴丹或者靠近伊拉克边境的霍拉姆沙哈尔。这里通往德黑兰的距离为650公里,而且途中还必须穿越人口370万的阿瓦士、人口150万的霍拉姆阿巴德、人口120万的阿拉克以及人口85万的库姆等几座城市才能到达人口为1100万的德黑兰——而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人口还不足600万。 这些地区人口加起来超过1800万,而其中大约10到15万是有武装的民兵组织成员。对于美军而言,这些人与在伊拉克的那些反美武装力量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在伊拉克美军所面对的武装分子总共只有2到4万。 有军事专家认为,如果美国因为要躲开伊朗的人口盾牌,而对伊实施全面空中打击,其能力尚显不足。如果对伊朗实施每万平方公里20架次的战术打击密度(这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空袭密度的一半,稍高于伊拉克战争),由于伊朗的面积是伊拉克三倍、科索沃的16倍,美军目前的飞机数量也是不够的。 2006年2月1日,美国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的战略问题专家麦克尔爱森斯泰德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谈到了对伊朗经济设施实施打击的方案: 伊朗几乎所有的油田都集中在其国土西南角及海湾地区,还包括伊朗全部6个主要的石油转运站;伊朗几乎所有的油气出口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6个主要港口中有4个坐落于波斯湾地区,伊朗进口货物总吨位的90%都通过这些港口进行处理。 这些因素都使伊朗经济设施易受攻击,因此美国及其盟国可以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以及其他关键的石油产品和必需品的进口,这将对伊朗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但是这种军事封锁的前提,也必须要先对伊朗保存完好的空中力量和海军力量实施毁灭性的打击,否则长达1000公里平均宽200公里的石油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很可能会成为一片火海。 因此,罗杰斯在《伊朗:一场战争的后果》的报告最后得出结论指出:“采用军事手段处理当前危机极其危险,不应该继续考虑使用武力解决危机。不管有多么困难,都应当寻求替代解决方案。” 政治撒手锏 其实除了经济盾牌和军事盾牌外,握在伊朗手中的王牌还很多。伊朗在伊拉克什叶派中具有影响力,也有能力利用这一影响力。伊朗媒体曾评论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实际上帮伊朗除掉了宿敌,与其说是美国在伊拉克取得胜利,倒不如说是伊朗取得了胜利。 伊朗与叙利亚的关系唇齿相依,叙是伊对抗美国的第一道防线。最近伊叙两国在支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等重大问题上的磋商不断加强。刚刚在巴勒斯坦立法委选举中获胜的哈马斯宣布,一旦以色列攻打伊朗,哈马斯将对以发动进攻。 而对东边的邻国阿富汗,最近伊朗向其提供了4亿美元的经济重建资金,内贾德强调将加强与伊朗拥有共同文化渊源的阿富汗的关系。 此外,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在支持西方和保持中立上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同时,海湾富国虽然都拥有美军基地,但是他们毕竟也都在伊朗的远程导弹和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以内,其国内的什叶派也会表示出自己的政治态度。 因此,在伊拉克问题彻底解决之前、叙利亚、巴勒斯坦最终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确实有很多顾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加大了对伊朗“政权更迭”的力度,希望从内部瓦解伊朗。 目前对伊朗的各种软硬手段,都是西方压伊朗妥协的招数。联合国安理会中并非“异口同声”,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到安理会,最终达成一个制裁方案很困难,也有很多步骤要完成。在这场极其复杂的谈判游戏中,作为主动出击方的伊朗只要有一个象征性的退让,都有可能让美国正在积极筹建但利益取向并不一致的反伊联盟溃散。-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