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一去不返的列宁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2:57 国际先驱导报 | |||||||||
列宁装、布拉吉的年代逐渐远去,曾经时尚的俄罗斯元素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葛万青、张春宁报道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这句话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中颇为流行。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模式,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老大哥”的影响。
爱列宁装,更爱“布拉吉” 有意思的是,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 专家称,这一服饰变化,除了表明中国女性也有革命诉求之外,还因为列宁装或多或少带有装饰性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列宁装有时还会附加上一条腰带,它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66岁的郑阿姨原籍哈尔滨。据她回忆,1945年东北解放后,列宁装便在当地出现,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流行开来。在郑阿姨居住的军队大院里,单位统一发放了这种式样的衣服,妇女们几乎都穿着它,时髦一些的还将白衬衫的领子翻在外面,搭配得十分漂亮。 郑阿姨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当时,她母亲那一辈的妇女把能穿上列宁装视为一种荣耀。 “我还记得,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些女劳模的照片,比如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君、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也都是穿着列宁装,十分精神。我当时很羡慕她们,希望自己赶快长大,也可以穿这么漂亮的衣服。”郑阿姨说,美中不足的是,当时列宁装可供挑选的颜色并不多,都是清一色的蓝、灰、黑。 除列宁装外,当时很受女孩子们欢迎的还有“布拉吉”(俄文译音,意为连衣裙)。郑阿姨当时上的小学完全按苏联模式管理,一年为学生订制两套校服。夏天的校服最初是黑色连衣裙,裙子上部类似背心,通常在里面搭配白衬衣。后来又发过一种花裙子,翻领,泡泡短袖。到了冬天,女学生就统一穿呢子上衣,外面再套一件大衣,也完全是苏联风格。“老师的服装也是统一的竹布蓝连衣裙,十分好看。”郑阿姨说。 时髦的苏联人已经落伍了 列宁装风潮直至中国与苏联的交恶,才逐渐退潮。随着社会政治思潮的进一步无产阶级革命化、对服装的禁锢也越严重,主流女装成为了军装。曾经的“布拉吉”因会暴露腿部而无人敢问津。这个外来词也因“连衣裙”一词的出现,逐渐被多数中国人遗忘。 当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内地向世界封闭已久的大门,港台、欧美等文化趁势而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而相当一段时期中苏关系没有实现正常化,也使彼此对各自的了解出现真空。 而当苏联解体,中俄边贸在倒爷们推动下“井喷”时,中国人惊讶地发现,曾让他们觉得时髦的苏联人已经落伍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曾以苏联服装为新潮的中国,转而变成了俄罗斯市场服装主要来源地之一。 近些年,对中国人流行时尚起到影响的外来力量多是以“麦当劳”、“饶舌乐”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要寻找俄罗斯文化的痕迹已属不易——况且俄罗斯本身也遇到了如何在西方文明冲击下保存自身文化的问题。 而且,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出现了俄罗斯人青睐中国式生活的情形。今年春节就有不少俄罗斯人来到中国边境城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 舍宾:列宁装时代的影子 当然,如果仔细寻找当代中国人生活中的俄罗斯元素,也不会失望而归。目前,在都市白领女性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舍宾”形体运动就发端于前苏联。 套用专业术语,舍宾是“综合的人体美化系统工程”。据舍宾(中国)总部网站数据显示,目前该机构以特许加盟的形式在中国73个城市发展了200余家舍宾连锁俱乐部,其中光北京就有53家。 体育专家康天成1991年应邀赴前苏联讲学时接触到舍宾运动。1996年他将其引入中国。但在中苏时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这一舶来品并不像当年列宁装和布拉吉那样立刻被中国人接受。为此,康天成除通过媒体宣传外,还邀请了俄罗斯的舍宾运动代表团来华访问。 但上述访问成行并不轻松:当康天成买好所有演员的机票,办好签证及一切相关手续的时候,却被有关部门通知不能入境。在付出48小时未眠和一千多美元电话费的代价后,他终于让舍宾之美展现于中国人面前。 当然,今天中国人生活中的俄罗斯元素,已很难达到令整个中国为之倾倒、追随的程度。列宁装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