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女商人的中国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3:06 国际先驱导报 | |||||||||
从翻译、瑜伽教练到商人,奥利娅和许多俄罗斯人一样,在中俄经贸合作中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新角色 国际先驱导报驻哈尔滨记者邹大鹏报道1993年第一次踏上中国黑河口岸时,21岁的奥利娅·费德洛夫娜还只是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地区一名刚刚读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此前她脑海的中国,只是父辈的描述和一张张图片的集合。
如今,在哈尔滨经营服装生意的她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从翻译、瑜伽教练到商人,奥利娅和许多俄罗斯人一样,在中俄经贸合作中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新角色。 奥利娅:从翻译到商人 奥利娅告诉记者,小的时候她就对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服饰到历史文化,她细心地搜集着关于这个国家的每一点滴,中国在她心中一直是童话、神秘的代名词。1993年,奥利娅在一名中国留学生的邀请下,开始了自己的探秘之旅。 “当时俄罗斯人来中国主要是旅游,而中国人则是带着大包小裹到俄罗斯做生意!”奥利娅回忆,当时在开往黑河的渡船上,中国人与俄罗斯人分坐成明显的两排,大家交流并不多,但相互却可以感受到那种喜悦。许多俄罗斯人在中俄边境疯狂地购买着生活消费用品,中国边界口岸绥芬河、东宁、黑河等地成为当时中俄民间以货易货的重要交易通道。 2000年,当奥利娅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她深刻地感受着这个国家的变化。在哈尔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些她过去所熟悉的街区完全变了模样,手机等新兴的通讯工具开始在她身边的中国朋友中迅速普及。 当时,对于准备在哈尔滨定居的奥利娅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十分必要,也正是从那时起,她不自觉地开始了自己在中国的淘金之旅。奥利娅说,由于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心理学,专业知识很难运用到工作中,做翻译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但由于中俄民间贸易多年来持续升温,俄语专业人才很多,自己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然而,正当为她翻译工作奔波时,瑜伽这种运动开始在中国悄然兴起,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身心健康和非物质消费有了更高要求,这为曾经做过瑜伽教练的奥利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此后,奥利娅开始奔波在北京、哈尔滨等地的健身会馆,而她最终把发展目光聚集在了哈尔滨。2004年,奥利娅开始深入研究中国的瑜伽健身市场,发现中国缺少专业的瑜伽健身服装生产商,于是她把淘金目标定位在了专业服装上。奥利娅认为这是她的一次觉醒,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中国这么多年,才发现自己刚刚找到适合的角色。中国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过去许多俄罗斯商人主要把眼光放在中俄边境贸易上,很少考虑在中国建厂开发相关专业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中俄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像奥利娅一样的俄罗斯商人和投资者开始重新发掘中俄合作市场。特别是随着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中俄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已成为一条友好和交流的纽带,合作与发展也成为两国政府和民间交流的主要内容。 奥利娅说,中俄的传统友谊很深厚,双方应该通过这个纽带将这份感情传承下去,并化成在经济领域合作的动力,一个邻居的经济发展和强大并不是坏事,相反,它可以促进双方实现共赢。 中俄双方对此有着共同的认识。正如中国社科院原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陆南泉所说,自2000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开始告别“磨合期”,逐步进入“快车道”,新时期中俄贸易将呈现“发展速度更快、合作领域更宽、运作机制更规范”的特点。 2006年,俄罗斯和中国企业家理事会公布《俄中经济合作政策》说,理事会向中国合作伙伴推介了约150个双边投资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95亿美元,这些项目由俄罗斯17个地区推荐,涵盖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工业、冶金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共赢不只是一个理念,而是深深地印在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中。 虽然奥利娅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个商人,但她还是不自觉地融入了中俄经贸合作的大氛围,如今她把目光瞄准了更广阔的生活服装市场。她说:“中国需要自己的品牌,而不是简单地与国际品牌合作。如果有合适的投资,那么我会创立一个服装品牌,而且一定要在服装上注明“哈尔滨制造”,因为我喜欢这个哈尔滨这个城市,这里也是我的家!” 奥利娅告诉记者,在打理服装生意的同时她一直兼做瑜伽教练,希望今年可以带领学生们去自己美丽的家乡旅游,开拓家乡的旅游市场,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俄罗斯。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