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各国保证医疗公平一览:埃及行医卖药不唯利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1:42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巴西、埃及特派记者 陈一鸣 张川杜 黄培昭

  近日,国内媒体提出的两个数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即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排序中,名列倒数第四。世卫组织与我国相关机构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本报驻外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亲身感受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保证医疗公平
做出的努力。

  巴基斯坦:穷人不怕看病,富人不怕花钱

  巴基斯坦并不富裕,但在采访中,巴政府开办的免费医院、医药分离的医疗体制和公务员报销制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前,在巴基斯坦卫生部新闻官阿布杜尔的陪同下,本报记者到巴基斯坦最大的一所公立医院———伊斯兰堡医院进行采访。走进医院大门,迎面是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不远处,一些病人正三五成群地聚在树荫下聊天。他们穿着普通甚至破旧,但表情轻松,很少有人愁眉苦脸。据介绍,巴公立医院完全由政府拨款,不以赚钱为目的,医务人员可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所以,在这里看病,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国人,全都免收一切费用,包括药费。像这样的联邦级公立医院在首都有两所,此外还有多所省级公立医院,可基本满足普通百姓的医疗需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巴基斯坦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收入不到私营医院同行的一半,这么低的“价码”能吸引到优秀医生吗?阿布杜尔说,虽然公立医院工资不高,但这里有许多特殊待遇,如每年33天的带薪休假、20天的半薪休假、数额不菲的住房补贴,以及众多的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此外,由于公立医院收治的病人远远多于私营医院,使得这里的医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医术并不比私营医院差。

  “医”解决了,那么“药”又如何呢?对此,阿布杜尔承认,公立医院免费提供的药品种类极为有限,因此一些病人必须到药店去买药。巴基斯坦实行医药分离制度,也就是说公立医院除了免费药物外,不得经营药品。巴基斯坦的药店分成平价药店和营利药店两种,平价药店的药品全都来自政府出资的制药厂,虽然没有什么名贵药,但种类齐全,价格也极为便宜,并实行24小时营业。伊斯兰堡医院的病房入口处恰好有一个平价药店,这个药店虽然坐落在院区,但并不属于医院的一部分。这家独立经营的药店看起来像火车站的售票口,病人先把药方和钱从小窗口递进去,里面的人再把药送出来。平价药店的外观有些寒酸,却经济实惠,在这里一包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药只需5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7卢比),即使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也能负担。

  在巴基斯坦,无论是设施还是服务,私营医院都要远远好于公立医院。在伊斯兰堡最大的私营医院———仕砝医院,一名西服革履的接待员告诉记者,他们那里的医生百分之百毕业于欧美著名医科大学,且必须有10年以上的从医经验;医院科室齐全并能进行各种高难度手术。在仕砝医院挂完号,病人均会由面带微笑的引导员引领到诊室,候诊区内则有舒适的沙发和空调,而住院区的高级病房内不仅摆放着鲜花,还有电话和电视,舒适程度不亚于星级宾馆。但私营医院的收费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在仕砝医院光是挂号费就要700多卢比,只有那些高级经理、外企人士和外国驻巴机构雇员等高收入者才敢光顾。

  除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对公务员看病实行报销也是巴基斯坦医疗制度的一大特色。巴基斯坦的公职人员分成级别较低的办事员和级别较高的公务员两大类,政府经营的媒体等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也属于公职人员。如果遇到公立医院无法诊治的疑难病症而必须转移到私营医院,或需要到药店去购买公立医院没有的药品时,公务员及其家属可拿着公立医院主治大夫的推荐信和看病、买药的收据获得全额报销。这里说的家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定,占公职人员大多数的办事员尚无法享受报销待遇,他们每个月只能领取425卢比的医疗补贴。考虑到办事员的工资本来就比较低,一些年老多病者的医疗支出又很大,患了癌症等大病容易陷入困境,巴基斯坦政府正准备实行办事员公费医疗新办法———新办法将允许办事员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或者每月领取医疗补贴,或者选择报销本人的医疗费。

  巴基斯坦的医疗制度贯彻了公平和效率原则,既通过政府投资使公立医院和平价药店稳定运转,又给私营医院和营利性药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使人们享受到了相对平等的医疗机会。

  巴西:重视社区医院,新医生必须“支边”

  与巴基斯坦相比,巴西保证医疗公平的最大特点,就是采取“分区分级”的就诊原则。

  从1988年开始,巴西在全国建立“统一医疗体系”,全国不论富人还是穷人,都享受国家的公费医疗。在这一体系下,巴西人的看病情况大致是:穷人全都到公立医院看病,不用出一分钱,这部分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0%;中等收入的人如果到公立医院看急症,或因慢性病、疑难病到入了保险的私人或专业医院看,费用是公家出一半,自己出一半,这部分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0%;富人一般都选择高额医疗保险,他们有了病都找私人医生或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偶尔也到最高档次的公立专业医院去看,这部分人仅占全国人口的少数。

  目前,巴西全国建立了社区、市镇、州和联邦四级公立医院,各司其职,形成了由卫生部领导的垂直医疗体系。据巴西官方资料显示,卫生部是得到国家财政拨款最多的政府部门,每年约400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2.9雷亚尔)。这些拨款保证了巴西全国有近6000家公立医院,约50万张床位,医务人员80万人,每年接诊10亿人次以上,接待住院患者1200万人次。对于有1.7亿人口的巴西来说,这些医疗资源基本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了。即便如此,为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巴西实行“分区分级”的就诊原则。看病必须先到所在社区的公立医院,如有必要,由社区医院向上一级医院转,直至设备更好、医生医术更高明的州和联邦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没有下级医院的转院证明,上级医院概不接诊。由于卫生部在拨款时重点照顾社区医院的资金投入,因此巴西社区公立医院也有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农村或边远地区也有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医生,因为卫生部规定,医学院本科毕业生要在农村或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才能到城市医院就职或开私人诊所。具体在就诊时,巴西卫生部推出了“全民医疗卡”,这是一种密码磁卡,人手一卡,凭卡看病,不需交费,在机器上刷卡就行。病人看完病后按处方到药房买药。巴西也实行医药分离制度,公立医院门诊不设药房,药价与医院无关。

  位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中心的巴赛医院是巴西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本报记者走进内科门诊区,看到求诊者正在排队挂号。病人很多,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临时病床,有的病人只能坐着治疗。记者采访了一位名叫玛丽萨的女患者,她由于患有严重的胃病,年仅40岁却显得很衰老。她说她与丈夫全都失业了,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她原来给人家当佣人,自从得了病,不能工作,家里一贫如洗。多亏公费医疗,她才有就诊机会,现在病好多了。还有一名叫拉拉的10岁男孩,他腿上长了肿瘤,在当地医院治了半年多,不见好转,医生束手无策了,让他转到首都大医院来治。拉拉的父亲是给农场主打工的农业工人,收入微薄,家里经济困难。按公费医疗的规定,拉拉转院到巴西利亚治病的全部费用,以及陪他前来的母亲的机票都由国家负担。当然,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些抱怨,如有人说治疗慢性病或做心脏手术什么的,可能排几个月的队也看不上,小病拖成了大病。尽管如此,正如拉拉的母亲所说,“统一医疗体系”帮助穷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埃及:行医、卖药不会唯利是图

  在外国人眼里,埃及的两极分化很严重,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到埃及的医疗公平呢?本报记者采访了埃及首都开罗的一个汽车修理工。他的名字叫萨尔瓦特,是农村来的小伙子,属于走进城市的打工族。当他听记者问他能否看得起病时,惊讶了半天。明白过来后,他说,一般的小病,都是花钱到附近的药店买些药,或到附近的诊所让医生开些药吃,省得麻烦。稍大些的病就到公立医院,交1埃镑(1美元约合5.7埃镑)的挂号费,然而拿了医生的处方,到外面的药店抓药。实际上,在埃及花“小钱”就能看病的是公立医院,花“大钱”看病的是私营医院,不花钱就能看病的是对穷人免费的慈善医院。埃及人从出生到上大学之前都享受国家医疗保险,保险费都由国家承担,但患者必须到保险指定区域的公立医院看病。挂号费是象征性的,药费由个人承担1/3,国家医疗保险承担2/3。埃及的大学生则全部享受免费医疗,不用为看病花一分钱。其他社会劳动者根据不同情况,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10%作为医疗保险费。他们到医院看病不用交挂号费和治疗费,药费也全免。穷人如果得了大病,又没钱治,可以向卫生部提交困难申请,卫生部调查核实后,可批准他们接受免费治疗。在埃及看病,不用担心被医生“宰”,因为一种药能治好的病,医生不会给你开两种药。即使患者要求多开药,医生也基本都会婉言回绝。这一方面缘于埃及医生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是医药分离的结果。医院只配急用药,医生只开处方,不提供药。

  在开罗的大街上能看到很多药店,药店同药厂之间有协议,药店所售每种药的利润不能超过药价本身的20%。这使得埃及的药价很便宜,一般看感冒,10埃镑足够了。有一次记者不慎撞伤了脚,本想去药店买几个创可贴,结果,伙计二话没说,立即给记者消炎、上药,并里三层外三层地包扎起来。完事后记者问多少钱,对方却一分不收。他说:“这不算药,我们没规定,没法收。如果你买创可贴,我们收。”听到这句话,记者顿时感到心里暖融融的。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