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日本担心受制于中国大举储备中国稀有金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1:12 国际先驱导报

  日本业界认为,稀有金属资源多数控制在中国手里,如果不趁早储备相当数量的铟和稀土,很容易受制于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乐绍延、实习记者陈洁报道2006年5月,日本政府将提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规划”。新“战略规划”由日本经济产业省主导。该规划计划,除了储备原来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储备的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质,还将储备铂、铟以及稀土等稀有金属作
为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质,以防止因这些稀有金属的短缺影响日本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2006年三四月间,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组织了由稀有金属供应商、稀有金属用户等产业界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的研讨会,共同研究确保钒、铬、锰、钴、镍、钼、白金、银、铜、钨、铟以及稀土等31种稀有矿物资源稳定供应的对策。这些研究结果将作为政策课题纳入“战略规划”。

  日本是金属矿物资源小国,却是稀有和有色金属消费大国。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属独立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发表的统计数据,2004年日本消费的镍金属占到了世界消费总量的15%、锰的消费量占到了5.7%、铬的消费量占到了3.7%、铜占7.8%、锌占6.2%、铅占4.1%。

  官民共举大搞储备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储备稀有金属的相关法律,并于1983年建立了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规定国家和部分有关企业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钒、锰、钴、镍、钼、钨、铬等稀有金属。日本政府还根据稀有金属的稀缺程度,规定必须储备相应的数量。通常情况下,日本的稀有金属储备必须足够全国3个月左右的需求。

  日本的稀有金属储备采用政府和民间企业共同储备的制度。政府方面由“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负责。民间则由“特殊金属储备协会”牵头,负责协调各种有关企业的稀有金属储备工作。该协会由新日本制铁、日本联合钢铁、神户制钢所、住友金属、日立金属、大同特殊钢等30家有关企业和团体组成。

  日本企业出于利益考虑,也出于对官方政策的配合,在海外动作频频。以锌为例,根据国际铅锌研究组织的报告,部分由于中国自用精锌量增大,出口量减少,全球锌供应缺口加大。最近两个多月,国际锌价同比上涨22%,雄踞各金属之首,价格一度刷新十多年高点。4月,日本最大的锌生产商,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就宣布,该公司在秘鲁投资的锌矿已开始开采、生产。

  担心受制于中国

  中国是稀有金属大国,因此,一些国家十分重视从中国进口稀有金属。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的曹远刚曾撰文介绍,金属锆有非常突出的性能,主要用于核工业反应堆、航天航空工业和武器制造。全球90%的锆在中国加工。

  据了解,日本的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日本每年消费总量90%的钨从中国进口,截至2005年10月,其国家储备为293吨,这些稀有金属大部分储存在日本茨城县的国家储备基地。

  日本政府计划法定储备的铂有出现短缺的趋势,而铟和稀土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日本厂商在燃料电池和控制汽车排放的装置中要用到铂,液晶显示器生产需要铟。稀土元素包含近20种稀有金属元素,用途广泛。

  日本产业界认为,政府计划将铟和稀土列入法定战略储备物资的原因除了其稀少之外,主要还因为这些资源控制在中国手里。如果不趁早储备相当数量的铟和稀土,很容易受制于人。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中国也应注重储备

  “中国前几年低价出口稀土。”中信建投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张芳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介绍,由于稀土产业里竞争激烈,某些地区小产能厂矿多,压低了出口价格,“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意识到对各自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在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是否也可以考虑进行适量的战略储备呢?“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方式。”银河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的研究员田书华说,其实中国对稀有金属的储备并不陌生,“现在的外汇储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基本表现为中国的黄金储备。”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4月25日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也指出:“中国的稀有金属储量比较大。外汇储备可以适时用来购买中国大量需要的常用金属,比如铁、铜等。”

  对于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控制资源出口,以控制国际市场价格的做法,王建认为并无不妥,中国也可以借鉴,不应让地方利益干扰国家整体利益。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