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切尔诺贝利“死亡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14:32 世界新闻报 | |||||||||||||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冯鉴非 食品都从外村运来 辐射仍然非常厉害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今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爆炸,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惨重的一场悲剧。20年过去了,如今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幸存者们过着怎样
近日,白俄罗斯的记者走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污染地区,走访了从污染中心到外围的三个区域,也走进了当地人的真实生活。
在白俄罗斯,尽管政府严格限制,仍有村民在高污染区居住
手举放射测试仪的隔离区士兵 仍在加固隔离措施 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受污染地区共分为三个区域——隔离区、撤离区和准撤离区。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为隔离区,也称无人区。这一区域被铁丝网包围,入口设有专门检查站,未经许可严禁入内。 距核电站约3公里之遥的普里皮亚季镇当年居住着约5万名核电站工作人员及家属,但今天这里已完全沦为一个“鬼城”。城内建筑因核燃料的强烈侵蚀破败不堪,空无一人的街道荒凉凋弊,20年前匆忙撤离的零乱场面比比皆是,令人不寒而栗。 远处封闭核电站事故4号机组的高大“石棺”清晰可见。目前,工人们正轮班对“石棺”进行紧张的加固工作,机组内部至今残留200吨核燃料,即使获准进入隔离区,记者也被禁止接近核电站。 对高辐射并不在意 半径30公里的隔离区外就是高污染的撤离区,现白俄罗斯境内仍有约4500平方公里撤离区。区内污染严重的地段辐射强度高达每小时150-200毫伦琴(安全地区为每小时20毫伦琴)。当地政府严格限制民众在撤离区内居住,并在许多地区设立检查站,但仍有不少村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甚至在撤离后不久又重返故乡。除了这些原住民外,这里还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外来移民——从塔吉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流亡来的难民。 据白俄罗斯官方最新统计,现有387个村民居住在撤离区内受政府特别监控的47个高污染居民点内,部分居民点距核电站只有40余公里。尽管一些村庄今天仍有人居住,但它们已完全从地图上失去踪迹。村里大部分农舍已废弃多年,成为临近村民、特别是酒鬼经常光顾的地方。屋内的木地板、水管、旧家具都被认为是值钱的东西而被洗劫一空。地方政府对重返撤离区的村民大多采取宽容态度,为这些村庄通电、安电话,并定期组织流动货车为村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及邮政、医疗等服务。 图利戈维奇村是距核电站最近的村子之一,那里目前居住着8个村民,多为60至80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基本依靠自己种菜或饲养家禽,而居住在外村的亲戚也会定期送来食品。虽然村里的辐射强度超过每小时60毫伦琴,但村民们根本搞不懂这些专业术语。地方政府在村内设有公告栏,也只用最简单的“正常”或“差”两个标准来形容当地的辐射量。村民们对这些并不在意,他们更关心的反而是公告栏上流动货车来往的时刻表。 难以消除心理创伤 在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近一百公里的白俄罗斯霍伊尼基市,共居住着1.4万人,这里平均辐射强度为每小时30毫伦琴,属于非高污染的准撤离区。居民大多食用当地种植的蔬菜和水果,据说本地蔬菜、水果已符合安全标准。据市医院医生介绍,当地儿童中并未发现高辐射引起的疾病案例,医院对居民进行检查时也未发现人体内辐射量超标的情况。在一些居民看来,这些地方多年没有人类活动,没有工厂,因此环境变得“很好”。至于辐射,42岁的笛卡女士的说法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我们很好,没有健康问题。辐射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早习惯了。” 相对于辐射所引发的疾病,医生更担忧的反而是当地严重的酗酒现象。今天,对于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内的幸存者们,如何摆脱心理恐惧、重树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他们面临的更大难题,只有克服了这道难关,人们才能真正走出核污染笼罩的阴影。 1 相关专题: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