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美国想“携印制华”是一厢情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4:11 青年参考

  鼓动印度日本协防马六甲

  本报特约撰稿雷怀

  

  印度国防部24日发表声明宣布,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将从5月25日开始访问日本,4天后再前往北京。印度强调 ,印度国防部长此行将继续致力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印度对日本的期待是得到日本的军事现代化技术。有意思的是, 在印度防长动身前,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与慕克吉会面,鼓动日本和印度要在马六甲海峡的协防上“有更大的作为”。

  

  美鼓动印日协防马六甲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加里·拉夫黑德23日访问印度时透露,美国欲提高印度在马六甲海峡防御事务上的角色力度。 他坦言:“说得更清楚些,美国不打算在当地(马六甲海峡地区)派兵,而是让一些沿海国家来做这件事情。印度和日本应该 对此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

  为此,印度和日本已准备联手协同负责马六甲海峡的巡逻。至于其中理由,拉夫黑德只简单带过一句:“全球的繁荣 依仗海上商业活动的畅通。”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亚洲、和中东、欧洲之间的连接通 道。

  马六甲海峡的水路长约800公里,每年有5万艘船只从此通过,全球40%的贸易货运经过这里,其中包括80% 的韩国和日本石油、天然气贸易,以及80%的中国石油贸易。

  访问期间,拉夫黑德和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及印度海军总司令阿伦·普拉卡什就两国海军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了讨论。拉夫黑德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我们的关系。我相信此举将对我们的海军有所帮助。”为凸显“诚意”,拉夫 黑德还多次提到美国邀请印度海军观摩两大太平洋演习——“勇士盾牌”和“环太平洋”演习,并说:“我们还邀请印度派出 一名联络军官观摩位于檀香山的太平洋总部,目前正等待答复。”

  拉夫黑德还不忘套“旧情”。他回忆说:“我两岁半就住在孟买,直到5岁。那个时候很小,别的不记得,只记得当 时住的房子好像很大。而我对周围的一切,那美丽宽阔的景色感到震撼。”

  

  中国和印度龙象能共舞

  从25日起,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将先后访问日本和中国。据印度国防部发布的声明指出,印度国防部长在对日本的 访问期间,将与日本防卫厅长官和负责基础设施和外交事务的部长以及内阁官房长官进行会晤。会谈的话题包括建立更密切的 军事合作,和如何反恐和打击极端主义等。

  慕克吉计划于28日抵达北京。他将与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举行会谈,并拜访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慕克吉将在会谈 中表达与中国扩大和加深国防军事交流的愿望。慕克吉表示,希望能通过此次北京之行打破“禁区”,力促中印空军举行实质 性的军事演习。

  对于中印之间关系的定位,美国兰德公司的南亚问题专家罗丽娜博士说,中美印三方间知根知底,对维护未来国际和 平同样重要。

  “虽然中国和印度不约而同地追求改革开放,但两国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中国发展经济和国防更多是为了维护国家统 一、领土完整和社会安定,注重内在政治性因素;而印度更追求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其国际政治地位,尤其是在贸易和环保问题 上讨价还价的权力。”罗丽娜博士说。

  这位印度裔学者在其新著《解读中国和印度:对美国和世界的安全影响》一书中指出,要正确解读中国和印度崛起的 意义,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和国防发展的立场和底线,将有利于中美印制定理性的外交 政策。“中印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两国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为零。”罗丽娜说。

  中印关系曾经长期受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的困扰。但近些年,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中印合作成为主流。2005年, 双边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比2000年高出了5倍。相应的,中印边界问题也解决了。2005年,中国宣布承认锡金 为印度的一个邦,温家宝总理出访印度时,将表明锡金新地位的地图送给了印度;作为回应,印度在2005年正式承认西藏 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

  罗丽娜认为,美国要想“携印制华”只是一厢情愿。“印度虽然想同美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印度 不可能为了对冲中国影响,而同美国结成同盟。印度将会非常不情愿为了美国而卷入同中国的冲突。中印两个比邻大国的关系 紧张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