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人头税”的故事:加拿大华工终结百年血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7:52 青年参考

  从1880年到1885年,数万名华人劳工用身躯和生命换来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成通车,给加拿大带来了发 展和繁荣,然而,他们没有想到,铁路刚刚建成,昔日的功臣便陷入了“人头税”和排华法案的无尽噩梦。

  在几代华人的斗争下,带有歧视性质的“人头税”,于6月22日终于获得了平反,加拿大总理亲自道歉,并向当事 人进行赔偿。华人在加拿大的百年抗争有了结果,然而,事情
似乎未能就此了结。

  本报特约撰稿雷怀

  

  加拿大渥太华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3时,加拿大总理哈珀在议会发表正式声明,代表政府就“人头税”向全加的 华人道歉,表示对仍在世的“人头税”缴纳人及其配偶每人补偿两万加元(1加元约合7元人民币)。

  哈珀表示,为“人头税”及排华法案向华人道歉是加拿大政府应该做的事。

  加拿大联邦祖裔部部长小田称,联邦政府将斥资250万加元,用于提高社会对“人头税”以及排华法案的认知度。

  88岁的“人头税”受害人盘占元,对加政府的道歉及赔偿感到满意。他说,华人为“人头税”及排华法案平反奋斗 了几十年,他能活着听到政府道歉并获得赔偿,实在很幸运。

  然而,事情似乎未必就此了结,一些“人头税”受害者的后代对政府没有给他们赔偿极为不满,声称会有进一步的行 动。华裔加拿大人平权共进会主席周明辉说:“如果加拿大政府不合理地拿了我的家人一元钱,然后说‘对不起’,那他们是 否该退还这一元钱?”

  

  修铁路

  华人涌入加拿大

  这场抗争的胜利还得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1871年,卑诗省就加入加拿大联邦提出了一个条件:修建一条能把卑诗与加拿大各省连接起来的铁路。联邦政府 的代表痛快地答应了这个条件,因为这条铁路对加拿大联邦同样重要。可是,协议签署了3年了,铁路连个影子也没见到。

  在这3年里,联邦政府在铁路勘探上就花了50多万加元。勘查人员沿着河谷走,走着走着四周就全是悬崖绝壁,举 目四望,大山阴沉沉地挡在眼前,脚下是湍急的河流。

  要在这样的地方修铁路谈何容易!可加拿大的发展需要这条铁路。1880年,联邦政府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签 订了协议,拉开了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序幕。太平洋铁路公司需要1万名劳工来修铁路。当时,卑诗省还是个尚未真正开发的地 方,只有印第安人和为数不多的欧洲移民,因此,太平洋铁路公司招收了大批华人劳工。

  尽管在1858年就有华人到加拿大卑诗省淘金,华人真正大量涌入却是在1880年至1884年之间,为的就是 修筑太平洋铁路。虽然华工只负责大约480公里的铁路工程,但这却是太平洋铁路中最艰险的一段,白人大都不愿冒险,廉 价的华工就成了最佳选择。

  华人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在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中,华人劳工的工资比白人劳工低很多,干的却是最苦、最累的活儿 。

  卑诗省为了偿还多年的债务,提高了许多税项,特别是烟酒税。这对华人劳工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他们的惟一目的是 挣钱养活远在中国的家小,不吸雪茄不喝威士忌。于是,一些白人劳工便愤愤不平起来,认为华人劳工抢了他们的饭碗,占了 他们的便宜,他们组织起来,抗议铁路公司招聘华工。他们声称,宁可不修太平洋铁路也不能招聘华工。

  修铁路的任务如此艰巨,工期又这么紧,不招聘华人,到哪儿去找这样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又便宜的劳动力?结果, 白人劳工越抗议,铁路公司招聘的华人劳工就越多。太平洋铁路工地上的华人劳工占了一大半。

  

  华工血泪

  筑成太平洋铁路

  从1881年至1884年,约有17000名华工为修铁路来到卑诗省。华工一天的工资是1美元,白人一天的工 资是1.5美元至2.5美元。华工做的是最累、最危险的工作,比如清扫路基、用火药开山等,常常遇到山体崩塌等意外事 故,伤亡时常发生。伤病得不到治疗,许多人只能依靠草药治病。

  华工住在工棚、货车里,露天烧饭,由于工资极低,他们不吃蔬菜和水果,许多人得了败血病。

  那时没有挖掘机、铺轨机之类的设备,修铁路全靠人工。工人在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绝壁上凿洞,搭上栈道以便点炮 崩山。一个个华人劳工因飞石、滚木、哑炮和落崖丧命。铁路每向前铺1英里(约1.6公里),就会有6名华工送命。华人 劳工用汗水和生命打通了崇山峻岭,贯通了横跨加拿大的铁路。

  1885年11月7日9时30分,在加拿大西海岸老鹰山口附近的克莱拉奇聚集了一群兴高采烈的人,一名身穿礼 服、头戴礼帽的绅士在欢呼声中拿起铁锤,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修筑工程中的最后一颗道钉敲进铁轨。太平洋铁路的建成通车 ,给加拿大带来了发展和繁荣。为修筑这条铁路贡献良多的华人劳工却没有一人出席,这些筑路英雄“没有资格”参加通车仪 式。从铁路建成的那一刻起,加拿大华人的噩梦便开始了。

  

  过河拆桥

  开征“人头税”

  太平洋铁路建成,加拿大不再需要华工。多数华工因付不起车费而留在卑诗省,他们住在铁路沿线的小城镇里,给富 有的白人做花匠、

厨师、佣人等。此时,华人的吃苦耐劳和勤奋肯干变成了对当地就业市场的威胁,加拿大政府将国门越关越 紧。一个明显带有歧视性质的、只针对华人移民的新税法出台了,按照规定,每个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都要额外缴纳50加元 的“人头税”。1891年,税额增加到100加元,两年后猛增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

  “人头税”尽管苛刻,却没能有效地阻止华人来加。于是,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通过了《华人移民法案》,全面 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在这个法案实施的24年中,除了极少数特例外,几乎所有华人新移民都被加拿大拒之门外,其中包括 当时已在加拿大的几千名华人劳工的妻子儿女。从此,这些华人家庭被迫过起了天各一方的生活。从1920年到1940年 ,这些劳工家庭的男人们在加拿大拼命工作,希望有一天能与家人团聚,而留在家乡的女人们则在战争、饥荒和瘟疫中,只身 承担起一家老小生活的重担。

  

  迟到了一百年

  的道歉

  “人头税”和排华法案给华人带来无尽的噩梦,为什么加拿大政府如今才说出这一声“对不起”?加拿大的一些华人 学者和新闻界人士谈了以下原因:

  第一,华人在加拿大的地位今非昔比。从19世纪后期华人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到20世纪中叶,老一辈华人移民始 终低人一等,连选举权都没有,利益不能受到法律保护。如今,加拿大的华人已过百万,集中居住在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大城市 ,分布在各行各业,成为推动加拿大社会前进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华人不仅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和尊重,也成为各政党极力 争取的票源之一。

  其次,华人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维权行动日趋活跃。与老一辈相比,新一代华人的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都比较高 ,大多从事高端领域的工作,更容易融入主流社会,参政议政、维护群体利益已成必然追求。多年来,在市、省议会里,华人 面孔已不鲜见,进入联邦议会的华人议员目前已有5位。更多的华人加入了政治人物的助选团队,华人的诉求自然有了更多“ 倾听的耳朵”。

  第三,华人维权组织增多,公关和宣传能力不断提高,活动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中华会馆等之外,平权会、华联 会、各省同乡会、各种专业人士协会等新兴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加各大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反映华人呼声、争取华人权益的重 要渠道。正是在这些社团的不懈抗争下,“人头税”的平反才逐渐被政府提上日程。随着加华文媒体的兴起,华人参政议政和 维权有了舆论平台。

  第四,加拿大大选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成为“人头税”最终获得平反的催化剂。加拿大总理哈珀此时高调平反“人头 税”,被视为一场及时而漂亮的“政治秀”,既落实了朝野多年来的共识,又实现了其大选承诺,意在为下次大选布阵。哈珀 要想实现政治理想,少数族裔特别是华裔的选票就成了他的“必争之地”。

  参考资料

  

  加拿大“人头税”大事记

  1881年至1885年,数万名华人移民加拿大,参与修筑太平洋铁路。

  1885年至1923年,加拿大政府向8万多名中国移民征收“人头税”。

  1923年至1947年,加拿大实施《华人移民法案》,全面禁止华人移民来加。

  1984年,平权会开始代表“人头税”纳税人和家属争取平反。

  2000年12月,3名“人头税”受害人(一名纳税人、一名纳税人遗孀和一名纳税人的儿子)提出集体诉讼,要 求平反“人头税”,后败诉。

  2006年3月,保守党通过祖裔部部长小田宣布,联邦政府将正式为“人头税”道歉。

  2006年5月,加总理哈珀决定在国会正式为“人头税”道歉。

  2006年6月22日,哈珀代表加拿大政府正式为“人头税”道歉。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