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黎巴嫩就像一座集中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8:22 青年参考 | |||||||||
本报特约记者朔风
7月16日早晨,在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亚思敏面包房前排队的人明显没有平日多,店里的工作人员在给客人 们奉上食品时,只是冲他们点一点头,没有了往日的信口闲聊
在希波利尼和亲人的共同努力下,亚思敏面包房迅速从一个小店变成了大商铺。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轰炸开始时,希波 利尼的亲人正在黎巴嫩度假。希波利尼说,他正焦急地等着在黎巴嫩的家人的电话,很难安心工作。 离底特律不远的迪尔伯恩是除中东外最大的黎巴嫩人聚集地,每年夏季都会有数千名黎巴嫩人回故乡度假。如今,这 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人身陷黎巴嫩,或者已经遭遇不幸。 雪松国餐馆的老板山姆·萨比希说:“电话铃响的时候,我的心好像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担心传来不好的消息。 ” 38岁的马勒克·约瑟夫说,7月13日凌晨4点,他被一阵电话铃吵醒,得知两枚导弹袭击了黎巴嫩泽布金村的民 宅,他妻子的亲人就在那个村子里。妻子的母亲、祖母和3个年轻的兄妹都遇难了。噩耗传来至今,他的妻子、26岁的法特 米·贝兹希·约瑟夫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失去亲人的痛苦几乎让她精神错乱。 7月14日,迪尔伯恩的人们举行示威,谴责以色列的袭击行为,呼吁布什政府敦促以色列停止攻击。参加了示威的 雷莫茨·萨巴拉说,他和妻子苏珊曾打算在今年夏天带上他们6个月大的儿子穆罕默德去黎巴嫩看望父母,因为父母正好要到 美国来玩,所以取消了这次旅行。可双亲还没拿到来美国的签证,袭击就发生了。萨巴拉说,如今,他的父母面临着食物短缺 ,没有足够的汽油逃生。“他们一直在想办法逃走,但所有公路都被炸毁了。他们被困住了,对他们来说,黎巴嫩就像一座集 中营。” 参考资料
多灾多难的黎巴嫩 1943年,黎巴嫩摆脱了法国的统治获得独立,成立了黎巴嫩共和国,但黎巴嫩人并未真正过上平静的生活。在贝 鲁特等地,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混杂在一起,政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1969年4月,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 人爆发冲突。1973年5月,黎巴嫩人与巴勒斯坦人再度冲突。 长期以来,黎巴嫩和以色列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上世纪60年代,巴勒斯坦游击队在到黎巴嫩建立抗击以色列的基地 后,以色列经常对黎巴嫩进行军事打击,黎以冲突不断。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发动“利塔尼行动”,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贝鲁特。6月13 日,以军撤出黎巴嫩。这时的黎巴嫩,全境分别处于不同的军事、政治势力控制下,内战不断。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军多次以打击真主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为由,大举入侵黎巴嫩。2000年5月,以军 结束了对黎巴嫩南部长达22年的占领,但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 黎巴嫩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给了外国势力可乘之机。1975年9月16日,黎巴嫩爆发内战,直到 1990年才结束,这次内战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分为二。 数十年的战乱令黎巴嫩千疮百孔,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债务缠身,黎巴嫩几乎成了军阀和恐怖分 子的天堂。内战也使黎巴嫩受制于叙利亚,叙利亚派兵进入黎巴嫩,支持真主党武装。 面对强大的国际压力,叙利亚被迫于2005年春从黎巴嫩撤军。此时,黎巴嫩软弱的中央政府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 ,处理棘手的政治问题。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真主党成为中央政府的伙伴。但真主党不愿放弃暴力,最终挑起了黎以大规模 冲突。今年7月15日晚,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一脸严肃地在电视讲话中表示:“我们以鲜血和灵魂为祖国付出了代价。黎巴 嫩以前流过血,如今又在流血。和过去一样,我们将重建被毁坏的家园。”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