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以色列一些左右为难的特殊人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5:00 新华网 | |||||||||||
7月29日,在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阿卡,一名刚刚从前线返回的以色列士兵和他的父母在一起。当天,黎以军事冲突进入第18天。 新华社记者王昊摄 新华社海法(以色列)8月1日电(记者华春雨朱剑慧)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
以色列边境的黎巴嫩人 梅图拉是以色列最北部的一个边境小镇。镇子北端的铁丝网上挂着警示牌:“边界!勿入!”隔网望去,黎巴嫩境内葱葱郁郁的农田、树林、山丘与以色列北部景致并无别样。 但眼下,轰隆作响的炮声和火箭弹落地后冒出的浓烟打破了梅图拉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在小镇唯一的杂货店里,留守伙计乔治说,以黎冲突开始后小镇便驻进了大批以军,爆炸声和火箭弹从头顶掠过时的呼啸已经成为小镇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 “我不是以色列人,我是黎巴嫩人,”乔治脱口而出。接着他又说,他属于基督教马龙派,在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前曾作为亲以的南黎巴嫩军成员与真主党武装作过战。以色列2000年从黎南部撤军后,曾有一些南黎巴嫩军成员被黎政府以通敌罪送入监狱,于是乔治定居在以色列,至今不敢再回黎巴嫩。 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头,乔治说,那里有他的家,那里也是他祖祖辈辈在黎巴嫩居住的地方,“如今,我和弟弟在这里,父母家人在那里,隔着一道铁丝网,相望却不能相见”。 近距离目睹冲突,乔治的感受十分复杂:“我希望以军的行动能最终解除真主党武装,但又不得不为身处以军炮火之下的家人担心。……过去,边境地区的人们可以互相往来,进行贸易,但频繁爆发的冲突改变了一切。我只希望以黎之间的和平早日降临。” 再次穿上军装的预备役士兵 与乔治一样左右为难的还有一些以色列的预备役人员。为了国家,他们不得不在退役多年后又重新穿上军装。内心深处,他们渴望一切早些结束,重返正常生活。 以黎边境附近一片果林深处的一个以军预备役营地内,数十名刚刚报到的预备役人员已经整装待命。与正规军不同,他们看上去普遍年龄偏大、发型各异,虽然身着军装,但颇有些“军容不整”的样子。 以黎冲突久拖不决,以军为加强地面攻势,紧急招募大量预备役人员。于是,这些不久前还在职场中征战的预备役人员被集中到了这个边境果林,等待着上阵的号令。 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但除正式服役外,退役男子只要不满51岁,每年都必须到部队接受至少39天的军训,并在需要时重新入伍。这些预备役人员的军事和社会经验丰富,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专家,难怪以军将领认为,庞大的预备役队伍才是以军的中坚力量。 此次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阿维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是一家信息公司的职员。他1998年退役,时隔8年再次穿上军装,阿维显得有些无奈:“在以色列,永远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即使这次冲突结束了,谁也不知道将来还会面临什么。” 阿维说,作为一名预备役军人,虽然有责任保卫祖国,但真的希望上阵命令永远不要下达,“说实话,我现在只想回家”。(完)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 相关专题: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