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靖国神社成日本国内问题 多数内阁成员不参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23:58 环球时报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星期二晚上公开强调,他在2001年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曾宣布将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承诺“依然有效”。这一表态立刻被解读为他将在下周“八一五”前后参拜靖国神社的强烈信号。然而日本政坛同一天传出的其他信息,几乎在“抽这位日本政治狂人的耳光”。日本各大媒体当天都报道了一则新闻:小泉内阁的17名成员在接受日本媒体关于“八一五”日本战败日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时表态,其中有12人表示不参拜或者当天出差不可能参拜,表示可能会参拜的内阁成员只有两名,下任首相的热门人选、日本官房长官
安倍晋三和外相麻生太郎等3人没有明确表态。如此多的内阁成员公开表态不去参拜靖国神社,这在近年来右翼化严重的日本社会实属罕见,这至少表明“后小泉时代”的日本政治人物并不想继承小泉可能留下的恶果。有分析称,现在靖国神社问题已从日本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外交问题转变成日本的国内问题,有人甚至担心,如果日本政客以后继续参拜,日本社会可能因此而分裂。

  多数日本内阁成员不准备在“八一五”参拜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下届自民党总裁候选人、财务大臣谷垣祯一等12人不会在8月15日参拜。谷垣祯一说:“我曾说过,如果当选首相就不会去参拜。目前我已经为总裁选举行动起来。”许多内阁成员表态称,不在“八一五”参拜,主要是因为担心与邻国的关系。文部科学大臣小坂宪次、科学技术担当大臣松田岩夫都表示,参拜要顾虑到外国的反应。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称:“在国内意见无法达成统一的时候,(让参拜)成为日中、日韩之间的政治问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另外,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虽然称“回答这个问题本身无益于国家利益,因此无意做出答复”,但据《读卖新闻》报道,小池已定好于8月15日到国外出差,因此将肯定无法参拜。

  日本内阁中表明可能参拜的只有两人:防灾问题担当大臣沓挂哲男和农林水产大臣中川昭一。中川暗示说:“合祭甲级战犯的问题确实需要大家冷静地进行商议,但(这和参拜)是两回事。”沓挂则辩解称,自己去参拜是为了“悼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并发誓不重蹈战争的覆辙”。

  日本自民党下任总裁的最热门人选、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以及外相麻生太郎仍然采取回避态度。安倍称:“不打算公开自己是否会参拜。”另外,总务大臣竹中平藏也没有对媒体的提问作出答复。

  靖国神社成日本国内问题

  近来,日本国内关于靖国神社的争论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日本各大报纸几乎天天有关于靖国神社问题的报道。日本政治人物甚至受到媒体一一质询,让他们表明各自在靖国问题上的态度。

  对于一直想搞模糊政策的安倍晋三等人,日本媒体也没有轻易放过去。《朝日新闻》发表评论批评安倍没有就参拜表明立场,评论称:“这不是你保持缄默就能蒙混过去的问题。安倍是出任下届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热门人选,有责任表明对参拜问题的想法。”日本《每日新闻》也表示,“下任首相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立场非常重要,这与历史认知和日本对亚洲的外交政策有直接关系。”

  其实,近来中国等邻国关于靖国神社的报道并不多,日本媒体在报道靖国神社问题上也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先拿出中国和韩国等邻国的抗议作为报道的引子。有分析认为,实际上,现在靖国神社问题已经从一个外交问题转化为日本国内的问题。《朝日新闻》8月8日在头版刊登文章则认为,关于靖国神社的争论呈现出新的态势,争论焦点已不再局限于小泉及其后任首相是否应该参拜的问题,而包括了到底应该如何对待靖国神社本身。文章称,财务相谷垣支持将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分祭出去;外相麻生则提议将靖国神社变成非宗教法人,从而由国会决定新的祭祀对象,在这个提议落实之前,麻生也可能将暂停参拜。文章说,虽然这些想法实现起来有很大困难,但却有可能扩大为如何总结过去那场战争的争论。日本《每日新闻》自6日开始推出一个名为“靖国”的系列报道,每天都在重要版面介绍靖国神社问题的来龙去脉,质疑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的做法。

  近来,日本各媒体调查都表明,反对政客参拜的日本民众已超过半数,支持者则大幅下降,就连许多战犯遗属也都开始表态。8月6日,《每日新闻》的一份调查则表明,在合祭于靖国神社内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遗属中,多数人不反对将这些战犯的牌位从靖国神社中移出分祭——在13名甲级战犯的18名遗属中,有8人明确表示同意分祭,另有7人表示不能确定,表示反对的只有3人。

  小泉执意在“八一五”参拜

  尽管大环境已经倒向反对参拜,但目前执政的小泉没有表现出任何改正错误的迹象,仍然坚持参拜的立场,这一逆潮流而动的举动背后是惯性使然,因为小泉明白自己的执政为期不远,无意于做任何政策调整。

  目前,多数日本媒体认为,由于小泉自上任以来已经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连续5年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因此他今年仍将继续前去参拜,以使自己的参拜看起来“善始善终”。日本共同社甚至还预测了小泉参拜时间的三种可能性:一是在8月13日或14日,小泉上台后的第一次参拜就是在2001年8月13日。二是9月下旬卸任首相职位之前,因为选在即将退位之前参拜可能会降低对外交的影响。三是8月15日,小泉在2001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明确宣称要在8月15日参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今年8月15日是小泉的最后一次机会。

  由于战败纪念日这一天最为敏感,因此日本媒体也都在密切关注小泉是否会选择8月15日参拜。日前,日本某通讯社的一名记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担心小泉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东京已有不少外务省官员、新闻记者、警察匆忙休完了今年的带薪年假,以免在旅行途中被突然叫回。该通讯社也已经开始联系日本驻中、韩、美、德等国的记者,希望能够在小泉参拜后的第一时间了解海外媒体的反应。

  对于小泉执著参拜的可能,日本媒体也加大了批评攻势。《每日新闻》8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在自我中心的世界里一直叫喊着靖国”的文章说,在2001年自民党总裁选举前夕,人们都认为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会赢,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小泉前往靖国神社,并意外地赢得了那场选举,从此参拜靖国神社的誓言就牢牢地束缚了他。文章说,小泉对于与

中韩两国的关系也作了一些努力,但他每年参拜一次靖国神社使这些努力全部落空。小泉总以为用一个“内心问题”的说法就能解释得通,但实际上,作为政治和外交问题,靖国神社问题自中曾根前首相时代以来就十分严重。在小泉政治的大幕落下时,这个国家还剩下什么呢?只有因首相的“个人自由”而破碎的外交空间。

  在这次有关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的采访中,许多内阁成员也批评小泉执意参拜的决定。国土交通大臣北侧一雄表示:“国家领导人有信仰自由,这是理所当然的。但该问题已经发展成了政治问题,不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了。”他要求小泉在参拜一事上自律。

  中国反对参拜态度不会变

  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7日在会见日本记者时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不会发生变化,日本领导人立即停止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

  在日本访问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也借出席桥本龙太郎的葬礼的机会向日方转达了韩国强烈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韩国10名朝野政党议员还和日本的一些团体组成“靖国神社真相调查团”,公开质疑日本政府,要求日方答复47个问题——日本政府在建靖国神社时充当什么角色;选择合祭对象的标准是什么等。真相调查团还计划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起诉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日本政府面临选择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熙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拜问题已经在日本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对。日本社会的民意和舆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舆论一体化、总体保守化,过渡到现在的舆论分化,越来越多的人直抒己见,媒体充斥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而反对参拜的呼声更高。日本政界逐渐认识到参拜不得人心,所以越来越多的政治家、阁员对参拜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经过参拜派和反对派的几次较量之后,日本的国内环境已经基本被扭转过来,参拜派和反对派不再是势均力敌,目前阶段不利于参拜派。

  金熙德认为,目前,更多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即将产生的下一届日本政府身上。尽管呼声最高的安倍晋三没有明确表示不参拜,但安倍从积极的参拜论者转变到目前的模糊战术,表明他对强硬参拜的恶果有了认识。在9月20日大选结果揭晓之前,安倍参拜的可能性不大,他很可能在胜出之后才会逐渐表明态度。无论如何,日本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参拜关系到与亚洲邻国关系和国际舆论等一系列外交问题,为了日本国家自身利益应该慎重考虑,所以在短期内,反对参拜的意见占上风的局面不会改变。

  另外,有分析认为,现在日本政府面临着抉择。如果小泉后的日本政府继续参拜或者保持暧昧地表态,那靖国神社问题就永远是日本的一块心病,政治人物不论参拜与否,不仅将受到国际上的谴责,还会受到国内的另一种力量的压力,甚至受到来自本派力量的压力,由此造成社会的分化。长此下去,受伤的当然是日本。▲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钟成 本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徐宝康 本报记者 张楠伊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