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激战专题 > 正文

炮火下的“东方巴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15:39 财经时报

  编者按 已持续长达1个多月的“黎以冲突”,将有“东方巴黎”美誉的贝鲁特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在死亡的威胁下当地人们如何生活,战争又会给文化艺术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从战地记者的描述、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作品等多层次解读战争与人生。

  有东方巴黎之称的贝鲁特在内战前为中东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
版中心。虽然经过10多年的战乱使整个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但贝鲁特现在仍是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的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7月12日爆发的黎以冲突,不但将刚刚摆脱内战阴影的黎巴嫩再次推向战争的深渊,也让人们为贝鲁特这个千年名城在战争中的命运感到担忧。透过贝鲁特呼啸的炮火,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战争对人的心灵的伤害和大多数人们对和平的渴求。刚刚归国的凤凰卫视战地记者向《财经时报》描述了他们眼中的战争。

  婚礼在炮声中进行

  7月26日,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行驶在通往贝鲁特路上。那是条经常遭到轰炸的一个地段,但它已经是最好的一条路了,其他的路已经被炸得完全不能通车。

  陈晓楠回忆道,当时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这条通往贝鲁特的路大约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车上,陈晓楠说她能看到很多黎巴嫩人急匆匆地向着自己的反方向逃难。

  但是没过多久,陈晓楠就在这条路上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 一辆婚车行驶在前面。“新郎、新娘跟我们招手,特别友好。司机还揭开了车顶棚,让我们去拍。但是当时我没有去采访。后来,我们超过去的时候,那婚车的司机还使劲鸣笛。”

  让陈晓楠意想不到的场景没过多久,就又一次闯进了她的眼睛,“我们在一个公园里,看见有一对新婚夫妇在拍婚纱照。旁边还有证婚人。”

  陈晓楠说走过去和他们聊天。那个新郎告诉她,他自己的父亲被炮火困在一个村子里,现在出不来,很遗憾没法看到他们甜蜜的婚礼,无法祝福他们了。但他们还是想尽快结婚,想把生活继续下去。相对于新郎来说,那个年长一些的证婚人显得更加激昂一些。“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一切,没有办法,我们的生活必须要继续,我们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外界,我们不怕炮火。”他这样说道。

  空城贝鲁特

  “我站在街上,感觉整个城市都是空的。你知道是什么感觉吗,就像站在电影的布景里一样。”陈晓楠这样对《财经时报》的记者描述自己站在贝鲁特最繁华的市中心时的感受。

  她所说的空,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自己几乎看不到另外一个行人。街头的汽车加在一起不过四五辆,要知道,这里是平时拥堵最厉害的地方。

  陈晓楠的司机告诉她,傍晚五六点以后就最好不要出门了。因为在贝鲁特,通常的轰炸时间都是在傍晚以后,早上几乎没有发生过。陈晓楠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她问过当地人,人们给她的答案是“可能他们早上要喝喝咖啡”。

  黎巴嫩的南部和北部,在战火中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南部的桥梁和公路等处都是炮声隆隆,“村庄基本上就是空的,你只能看见路上大包小包逃难的人们,他们看起来比较狼狈。” 陈晓楠说,北部的情况就要好很多。因为那里是基督徒的聚集区,没有人会对那里开炮,人们生活得相对安宁。只是平时热闹的饭馆、咖啡馆和酒吧都已经关门了。陈晓楠有一次在晚上7点多上街,想找一家饭馆吃饭,结果全部店门紧闭。

  后来,陈晓楠特地去了当地一条很著名的老街。那是平时旅游的人们必去的地方,现在空空如也,“那些酒吧的椅子平时是放在外面的,现在还放在原处,只不过原来坐满了游人,现在只有椅子。你站在那看着那些椅子,就能想见平时游人多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景。

  “我们没害怕战争”

  因为轰炸,所以经常停电。再加上外国侨民、游人和当地的有钱人都已经相继撤离,那条老街上聚集的酒吧,都因没有生意可做而关门歇业。

  但是,在一天晚上,陈晓楠走进了一家亮着灯火的酒吧。那是开在那条老街上的第一家酒吧。酒吧的主人,在白天靠给陈晓楠这些战地记者们做导游或司机维持生计,到了晚上,他又用发电机支撑着,打开了大门,对着空空的街道。他说,“我开着门,也没有客人,这我都知道。但我是这的第一家酒吧,我开着门就是想告诉人们,我们还要面对生活,我们没害怕战争。”

  在陈晓楠看来,这就是一种精神。城虽然被炸了,但是人还活着。

  她说,在人们心里,总是认为战争就是尸横遍野。“但是现代战争这种比较精准的轰炸,不是以前的那种屠城。所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还是相对的。人们还是能够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没出现街头就子弹横飞的情况。”在陈晓楠看来,贝鲁特虽然弥漫着硝烟,但是她看见的婚礼上的笑容和酒吧里的灯光,都表示人们还都坚强地生活着。

  以色列的两种情绪

  与陈晓楠一同去前线的记者严明,是跟随着部队一起采访的。他主要的活动范围在以色列。

  “这边的情况还可以。人们还是有些侥幸心理,总觉得导弹不会掉到自己头上,所以还可以尽量像往常一样生活。”严明这样说。

  他说,当地的人们其实分成了几种。有钱的就干脆把房子一锁就直接走了,去度假,这边的事不管了。第二种是那些中产阶层的,因为工作单位关门而强制休假,这些人就躲到了以色列南部或者中部的亲属家里。另外那些最普通的民众就只能呆在自己的家里。

  在以色列当地,受到轰炸最猛烈的时候是从上午到下午。用严明的话讲“从没见过晚上发射

火箭的时候”。所以,每当到了晚上,在那些比较安全的地点,就可以看到一些当地的人们推着婴儿车,牵着狗出来散步,三三两两地闲聊。“他们尽量回避战争的话题,如果你和他们谈,他们也会说一两句,但是他们出来就是为了放松的,还是希望谈点别的。”严明说。

  而特拉维夫又是一番景象,那是以色列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那里是打不到的,所以反差很大。饭馆啊,酒吧啊,都挤满了人。”严明说,这样的景象下面其实有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一是因为长时间面对战争,已经对炮火无所谓了,另一种就是面对战争压抑的那种发泄。

  人们的这两种情绪,严明都察觉到了。他去采访一对老夫妇的时候,那对夫妇刚刚满身灰土的从公寓里出来。炸弹就在他们隔壁爆炸。面对着严明,老人说,他本来是个和平主义者,但是就因为这个炸弹,他只要有把枪就会上战场。而在另一边的沙滩上,还满是休闲的人们,追跑打闹。“要是没有经常飞过头顶的武装直升飞机,你会觉得那景象很美。”严明说。本报记者 杨时旸

  相关专题: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激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