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绕弯子历史观含含糊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7:04 环球时报 | |||||||||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于青 环球时报记者 段聪聪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在报道中指出,51岁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预计会在20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为26日国会复会时被推选为新首相铺平道路。然而,同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称,“最危险的民族主义者”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举棋不定,让邻国舆论认为是在历史问题上搞“模糊战略”。虽然他已表示如果就任首相,短期内不
勉强赞同村山道歉讲话 1995年,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在日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的50周年纪念日发表讲话,称日本过去的殖民统治和暴行为亚洲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他为此做出“衷心的道歉”。9月17日,安倍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村山富市的道歉讲话是“一个具有内阁决议地位的历史性文件,它表达了日本政府对内和对外的观点。只要政府没有做出新的内阁决议,其代表的精神自然将继续留存”。他也重申,应该让学者,而不是政治家来对历史进行判断。 对此,英国路透社17日报道说,安倍为村山讲话做了一次“半心半意的背书”。法新社则以“安倍认为没必要重新做战争道歉”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报道说,日本政府在1995年就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道歉,此后的每一届日本政府领导人,包括小泉在内,都在政府的战争声明中逐字逐句地重复“村山讲话”的内容。但安倍却认为,没必要“每次新政府成立都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但他承认,日本对其他国家的侵略,给被侵略国家“留下了伤疤”。 安倍可能打开“潘多拉盒子” 事实上,在9月11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公开讨论会上,安倍在辩论亚洲外交政策时强调,文件决定一切,“中国区分(侵华)战争发动者与普通日本国民的文件没有留下来”,“把日本国民分成两种,那可能只是中方的理解”,而这“带有阶级史观”。分析人士认为,他的说法“脱离了迄今为止日中外交的常识,有可能打开日中间的‘潘多拉盒子’,给今后的日中关系投下阴影”。 英国《泰晤士报》对此评论认为,几十年来,日本外交的核心就是对二战期间军国主义造成的恐怖进行反思。懊悔和悲伤的感情被一代一代的日本首相、外相和外交官们不断地重复着。但现在,即将成为日本新首相的安倍,却准备拒绝接受这个国家所做的官方战争道歉。该报认为,安倍的态度不仅会点燃起曾被日本占领的中国和韩国的怒火,而且也会令那些在欧洲和美国的退伍老兵和前战俘们感到失望。17日,安倍改口称:“我不在会谈现场,不知道细节。” 尽管如此,日本政界人士却对安倍近来的表态可能造成的后果表示担心。《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1972年日中建交时中方已表示“要把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同广大日本人民严格区分开”,34年后自民党总裁选举时,这却成了各方争论焦点之一,从其根本上说,这是如何看待日本近现代史的问题。安倍对此一直回避,但反省错误,汲取教训,不正是引导国民的政治家的责任吗?对20世纪最大的战争,首相却对历史观避而不谈,拥有这样首相的国家无法立足于世界。 “民族主义色彩最浓厚的首相” 这样一个安倍也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7日称,“日本也因此即将诞生1950年以来民族主义色彩最浓厚的首相”。文章认为,安倍积极地为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辩护,为日本纪念阵亡者的方式辩护,虽然令邻国义愤填膺,却取悦了许多日本人。日本的民族主义者欢欣鼓舞,感觉在几十年的耻辱后,他们的“太阳”重新升起。 日本民众对此却不见得买账。17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所谓领先优势明显的安倍,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的政策演说,都不值得评价,原因就是“言辞模糊”。 安倍在修宪等政策基调上让人感受到他的强硬,但日本庆应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分良成认为,在错综复杂的政治进程中,再强硬的主张也终归有被软化的时候。纵观安倍近期对中韩等亚洲问题的发言,就能发现他已有软化,“模糊战略”也许就是其中一招。安倍不是讲不清楚,而是不想讲清楚,为的是给自己留出进退迂回的空间,但这也给日本的内政外交留下了悬念和隐忧。▲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